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博会广场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EXPO 2000 Hannover)的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整个世博会占地166 hm~2,分为东西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汉诺威世博会大屋顶位于汉诺威世博会的中心位置,被看作是2000年世博会的一种象征,同时很好地展示了该届世博会的主题:“人——自然——技术”。大屋顶本身则被称作是不仅反映了东道主德国的极富创意的设计,而且体现了其现代的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3.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Exposition 2000, Hannover)以“人类-自然-技术”为主题,除了传统的国家展馆外,还有11个主题馆分别以“充满想像力的星球”“人类”“环境、风景、气候”“营养”“健康的未来”“知识、信息、通信”“工作的未来”“迁移”“能量”“基本需求”和“21世纪”等形式将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主题加以全方面的诠释,向人们展示如何借助技术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激励人们在新世纪探索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主题·高技·人性——2000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军 《华中建筑》2007,25(10):25-27
总结2000汉诺威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可以归结为在充分体现世博会主题"人类·自然·技术"的基础上,从建筑自身主题的确定、建筑的灵活性、材料的选用及传统地域文化的表达等方面入手,在体现世博会建筑自身展示性、试验性、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更表现出尊重自然、尊重人类本身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戚鑫 《化学建材》2012,(3):12-17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新工业技术革命发展的进程。绿色建筑技术概念本身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拓展。不仅关注技术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同时注重技术本身的地域性和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核,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野。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关注“人、自然和技术”三者之间关系的世博会,试图回顾和总结其中成功案例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简介弗雷·奥托与坂茂合作设计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日本馆,采用纸筒做结构材料,节点为聚酯胶带绑扎连接,屋面铺设防水防火纸膜。世博会后展馆材料被拆除回收利用,他们用这种"循环再利用"的智慧呼应了当年世博会"人、自然与科技"的主题。展馆如一个白色的"纸灯笼",白天光线均匀地照亮整个展厅,夜晚又向外散发柔和的光。展馆包括入场区、展览空间和行政办公空间,整个展厅74m长、16m高、35m宽,展厅面积3600m2。观众沿室外庭院上楼梯到二层平台,再经过一个窄道左拐就进入了拱壳展厅中,整个展厅就是一片日  相似文献   

7.
《钢结构》2010,(8):98-98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总规划师阿尔伯特·施佩尔在上海表示,10年前,汉诺威世博会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从上海世博会上,看到了被全球认可的发展理念10年间的全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人,自然,技术——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建筑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路 《世界建筑》2000,(11):22-23
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人类怎样借助技术的力量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博会场址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许多国家的展馆建筑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利于环保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新世纪的建筑景象。  相似文献   

9.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05,(3):113-115
地点:德国汉诺威市设计师:Kamel Louafi建成时间:2000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5/3Overseas Vista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是在德国举办的第一次世博会,博览区新区的绿轴是由柏林景观设计师Louafi设计的“变化花园”,它由世博会广场延伸到南部的Agricole公园的原野之中,从而将大自然风景引入世博会中心地带。Louafi将这一设计项目解释为“流”的主题,比喻时间的流逝、能量的转化、世代交替和信息的流动,最后也作为运动和永远变化的象征。正如花园的名称一样,整个园林是一个变化、流动的园林,从北到南表现出从建筑到花园,从规整…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七月,我作为访问学者来到欧洲,正好遇上2000年世界博览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世界博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堪称展示世界各国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状况的盛会,同时也是展示艺术的盛会。  相似文献   

11.
陈敏红  倪琪 《中国园林》2004,20(12):1-9
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博览会,以"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其基础设施、场地规划、景观设计和展馆建设,无不体现了这一思想,此届博览会被誉为世界博览史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纳由.   《世界建筑》2000,(11):38-39
芬兰人总能在世博会上为世界呈现崭新的建筑景象。如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有格塞里乌斯-林德格兰-沙里宁的“三重奏”,1937年巴黎世博会和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都有阿尔托的不凡表现。继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后,芬兰建筑师又在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上,以一个长方形的“木箱”运来了芬兰北部拉普兰地区的桦树林。芬兰是一片湖泊密布、森林茂密的国土,建筑师以桦树林作为芬兰的象征,通过森林景观的塑造把自然和技术巧妙地结合一体。芬兰馆是一个50m×30m的形体简洁的建筑,在钢筋混凝土的展馆外墙上附着以经过特殊热处理的松木条,展馆的两端窄…  相似文献   

13.
罗华 《园林》2008,(6):36-37
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市是在1990年获得200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的。汉诺威原来的展会设施缺乏一个整体的秩序,世博会规划要把新旧场馆统一考虑,对大部分旧有场馆尤其是它们的外部空间进行改建和重新塑造,让它们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14.
金云峰  梁文波 《园林》2006,(10):16-17
谈起汉诺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会展之都",CeBIT之类的国际重大会展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但是无论在经济实力、城市环境等许多方面,汉诺威在德国众多城市中并不突出,是什么奠定了它著名会展城市的地位?除了完善的会展设施,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举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间流逝,世博会给汉诺威带来的后续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每年大约有26000多个参展商和230万观众来到这里参加各类会展活动,实现了城市经济的腾飞。那么创造这一奇迹的世博会场地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抱着对世博会景观的浓厚兴趣,2006年初我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馆的逐一回顾,总结了世纪之交人类对自然与技术的自觉反思,揭示了传统文化特色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时激发出的巨大创造性。作者同时认为,当代世博会的商业运营正是建筑艺术最有效的推动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林业及木工业最新产品与技术的国际顶级盛会——2007汉诺威国际林业木工展览会(以下简称汉诺威木工展)将于2007年5月14-18日在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举办。汉诺威木工展每两年举办一届,为木材加工机械、林业技术、再生木材产品及细木建筑解决方案领域的供应商提供最佳展示平台。展会涵盖整个木材生产链,从林业到木工业,从木制成品的批量生产到前瞻性的表面处理技术等。作为世界一流的行业盛会,汉诺威木工展展出内容不仅质量高、而且极具创新潜力,因而被誉为引领行业潮流趋势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7.
德莱姆克莱斯勒汽车在2000汉诺威年世博会上打造了一个互动的、以未来为引领的实验室"一号实验室",该项目目的是激发青少年对新体验及未来技术的兴趣。"一号实验室"的设计锁定可以移动的展览项目,融合了未来的技术及当时的流行文化。当前的、与未  相似文献   

18.
受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orldFederationofEngineeringOrganizations)的委托,并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将于2004年11月3~6日在我国上海举行,大会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世界工程师大会每4年举行一次,被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确定为“工程师的奥林匹克”。根据德国工程师协会倡议,以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为契机,第一届世界工程师大会于2000年6月19~21日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会议讨论了各国工程技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2004年大会的主题为“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分组会议题如下:网络工程与信息化;生…  相似文献   

19.
情系汉诺威     
阳春四月,正是风和日丽、青春萌发 .的大好时节。 我们EXP2000世博会上海馆布展专家组一行九人,踏上了陌生却又是半年来谈论最多的城市——汉诺威。 汉诺威,在欧洲的版图上并不引人注目。 但是,全世界 120个国家与地区的政府和团体,对它派出了常驻代表,因为:它承担了承办了2000年世界博览会的伟大使命。 汉诺威是德国的一个战略重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汉诺威几乎在炮火中夷为平地,半个世纪的风雨,洗去了硝烟尘土,半个世纪的建设,使汉诺威又显得风姿绰约起来了—— 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里,建筑和雕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MVRDV设计的荷兰馆为例,对MVRDV的整个设计系统和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