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震后如何迅速高效地搜救、诊治伤员,以减少人员伤亡是地震医疗应急救援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分析国内医疗应急救援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震后医疗应急救援区划体系和医疗组织(机构)体系的层次、组成等问题,旨在提高震后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山西晋中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火灾和突发性事故增多,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抢险、应急救援任务日益繁重,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消防的投入,消防装备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日前,针对晋中消防部队在地震应急救援方面装备器材极为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地震灾害救援需要的现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市长张璞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划拨专  相似文献   

3.
<正>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震现场工作队,携带相关设备前往震区,为各级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调查信息,及时准确、有的放矢调动各种救援力量,实施地震救援和应急决策。地震现场工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震区流动监测台网架设,研判震区震情形势,组织舆情应对和应急宣传;二是开展灾害调查和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确定灾害影响范围及程度,发布地震灾害烈度图,指导救灾力量调动、人员搜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和恢复重建工作;三是组织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汶川、玉树、芦山、岷县、漳县等大量地震应急救援实例表明,重大及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处置,实际上是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应对地震灾害的战斗。地震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通常表现出紧迫性、时限性和协同性,要求在地震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响应、由多个部门协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种特殊性使信息共享成为地震现场协同的基础,这就要求构建一套协同网络,为全国各地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队伍提供快速互联互通的手段,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指令快速传递和资源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境内地震具有频次高、灾害重、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多,频发的地震灾害对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城镇房屋多为砖混或混凝土结构,震后搜救工作主要依赖专业设备、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上,梳理地震灾害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地震灾害消防救援队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消防部队参加抗震救灾实践,从实战救援角度总结、分析当前消防部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从地震灾害特点、处置程序、人员训练、装备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时刻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各项工作准备。  相似文献   

8.
黄小龙 《今日消防》2023,(12):124-127
为有效推动队伍实战处置能力按照“全灾种、大应急”工作职能要求实现转型升级,珠海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结合辖区内部实际情况及地震灾害实战处置需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狠抓落实,高标准推进省级地震灾害消防救援轻型专业队建设,着力锻造一支地震灾害事故专业应急救援尖兵。现对支队开展地震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及不足之处开展逐项分析,以期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的地震专业队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于 2 0 0 4年 10月 2 8日在北京正式挂牌 ,这标志着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 ,并走向规范化。“我们将承担起全国地震应急搜救业务的牵头及技术指导工作 ,加强管理和培训地震现场工作队伍 ,研发地震搜救技术。”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任吴建春说。我国是一个震灾频发的国家 ,加强地震现场的应急搜救 ,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然而 ,我国震灾紧急救援体系队伍分散、资源分散、责任不明的状况与紧急救援工作所需要的纪律严明、反应快速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将致力…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发生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其中汶川、玉树和雅安等地发生的大地震,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混乱,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检验县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预案》的操作性能,增强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全县各支应急救援队伍在地震灾害中的应急救援能力,以县为单位适度开展大型的综合性抗震  相似文献   

11.
地震应急基本理论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的概念地震应急(救援),是指为了应付突发的破坏性地震事件一尽可能地保护和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减少人员伤亡和重大次生灾害威胁,维护社会稳定,而各级政府所采取的震前应急准备、预警应急防范、震后应急指挥与救灾抢险以及震后恢复重建等应急反应行动,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地震应急救援是一项半军事化行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也是全社会性的行为。从社会角度,地震应急可以减少灾区损失,是人道主义的体现;震后尽快实施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结构的恢复重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减灾》2008,(3):F0002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在党中央、国务院成立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领导下,迅速启动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Ⅰ级处置应急响应。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13.
地震造成灾区道路破坏、交通中断,严重的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论文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山区道路和平原区道路总结了道路地震灾害类型及特点,提出通过加强对道路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及灾害辨识、灾害快速评估和灾后高效响应的技术,可以为交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及灾害条件下的交通组织和紧急救援决策提供指导,提高震后的快速响应、缩短救援和抢通时间,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破坏性地震频发的国家,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是评估地震损失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震后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并对评估方法作出评价。最后基于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现状,对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庞颖 《中国消防》2009,(6):16-16
3月9日,新疆公安消防总队成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进行全面研究部署:通过建立“五机构”,划分“五区域”,明确了地震紧急救援任务;通过“四展开”和“两梯队”作战力量布置,强化了救援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6.
<正>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截至8月8日15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启动重大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一时间调集警力赶赴灾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第一时间做好灾区火灾防控和抗震抢险工作,演绎了一场与死神竞速、与灾害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12日18时47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北纬35.9°,东经82.5°)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km;49分,和田地区于田县、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交界(北纬35.7°,东经82.5°)发生4.8级地震,深度9km;53分于田县再次发生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和田地区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迅速启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命令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并与和田地区地震局、地区应急办、于田县人民政府、应急办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详细询问地震灾害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城市医疗系统是灾时医疗救援的应急服务系统,是城市防灾韧性的重要要素。但地震等灾害也很容易对医疗系统造成大的冲击,使得医疗机构不能正常发挥医疗救治功能,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震后救援。例如1994年北岭(Northridge)地震使得11家医院遭到破坏;1995年阪神地震中兵库县4所医院、101家诊所全部损毁;2003年的伊朗巴姆(Bam)地震摧毁了几乎所有受影响地区的医疗设施;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导致受影响地区68%的医疗设施关闭;2008年汶川地震中医院建筑大面积倒塌,在灾情最严重的四川、  相似文献   

19.
钟坚 《中国消防》2022,(12):30-32
<正>负重60斤,5人1组推拉着几百斤的辎重装备,烈日下,在泥沼地、沙滩上急行军近4千米;来不及休整,迅速展开救援……这是11月30日至12月2日,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中的一个镜头。在这场3天2夜的演练中,380名消防救援人员在复杂环境和各种随时出现的不利条件下,开展后勤保障、通信保障、地震救援科目等专业科目演练,以全面提升队伍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浙江消防》2006,(5):31-32
近年来,我省各地先后发生多起地震灾害,虽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群众心理恐慌,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消防部队在历次地震抢险救援中发挥了尖刀和拳头作用,结合救援实际,依托消防部队组建地震灾害抢险救援队伍是一条有效途径,笔者从消防部队参与地震救援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依托消防部队组建地震灾害抢险救援队伍的设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