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氧化镁改性活性炭(MgO—AC)为新型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氟离子.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最佳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情况.反应系统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80min.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2.8g/L.pH值是影响吸附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最佳反应pH范围为6.0—8.0.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MgO—AC除氟剂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动力学数据较好的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本研究对MgO—AC除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廉价以及较高的吸附性能等优点表明MgO—AC是一种有实际应用潜力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吸附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对水中罗丹明B吸附的影响,并对活性炭再生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罗丹明B,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了描述,表明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罗丹明B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广西褐煤(原始样品和磺化样品)对Cu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广西褐煤对Cu2 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吸附动力学符合交换平衡动力学模式:t/Xd(t)=t/Xd(eq) B.广西褐煤经磺化处理后吸附能力大幅提高,褐煤磺化样的饱和吸附量达到32.7869 mg.g-1是褐煤原始样的9.2倍,吸附规律符合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溶液的pH值是影响吸附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对罗丹明B溶液进行吸附。考察了活性炭加入量、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加入量的逐渐增加,吸附值逐渐减小;随着pH逐渐升高,吸附值呈下降趋势。吸附值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表明活性炭对罗丹明B溶液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活性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较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氯化锌浸渍法制备柚子皮活性炭,研究了该活性炭对染料废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11时,吸附效果最好;投加量越大,单位质量活性炭对刚果红的吸附量越小;吸附量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刚果红的吸附在90 min内基本可以达到平衡,柚子皮活性炭对刚果红的吸附是物理性质的、自发的;等温吸附可采用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且相关性显著;动力学吸附过程很好地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刚果红在柚子皮活性炭孔隙中的扩散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可能有多个步骤共同控制该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NaOH和Na2CO3与褐煤反应制得皂化褐煤,并使其对水溶液中Cu2+和洗涤剂进行吸附性质表征.结果显示对Cu2+去除率在97%以上,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模型,对洗涤剂中有机物一次性吸附其CODcr去除率为50%左右,同时用Na2CO3皂化褐煤的吸附性能优于用NaOH皂化的褐煤.  相似文献   

7.
表面改性活性炭对CO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用H2O2,HNO3加醋酸铜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后的活性炭对CO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测定了273K下的吸附等温线,用D-A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很好的拟合,探讨了表面改性对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表面化党性民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初始浓度,温度,pH值对氨水改性后活性炭吸附苯酚效果的影响.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对苯酚的吸附量也相应增加;温度会影响吸附效果,当温度从20℃增加到45℃,相同条件下,苯酚的吸附量有所下降;微酸性有利于吸附,pH值为6左右时,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农业废料棉花秸秆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高效的生物质活性炭。研究了浸渍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个工艺参数对制备活性炭的得率及吸附碘值的影响。找到其最佳制备条件:浸渍比为4∶14(g·mL~(-1)),氯化锌浓度为3mol·L~(-1),活化时间为500℃,活化时间为100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其吸附碘值为1 050mg·g~(-1),得率为53%,比表面积为1 383.7m2·g~(-1),总孔容积为0.766cm3·g~(-1),平均孔半径为1.1nm。考察活性炭在吸附时间、投加量、pH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初始浓度为50mg·L~(-1)的亚甲基蓝,活性炭吸附量达到49.4mg·g~(-1),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以褐煤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利用热重分析(TGA)、反应快速终止技术、气相色谱(GC)及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褐煤活化过程及气体组成及固态产物成分,并用低温N2吸附及扫描电镜(SEM)表征活性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活化历程可分低温脱水(小于200℃)、预活化(200~400℃)、中低温活化(400~600℃)和高温活化(大于600℃)4个阶段,低温阶段脱除活化料中水分,预活化阶段KOH与煤中的官能团和侧链反应,在原料煤表面引入活性组分,中低温阶段KOH及其转化产物(K2CO3和K2O)与褐煤中碳原子反应,形成和发展大量的微孔,高温阶段KOH转化形成的K2CO3和K2O与活性炭微孔骨架上的碳原子反应,使微孔逐渐扩大为中孔和大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对硝基苯胺、H酸、苯胺等基本原料合成酸性蓝黑10B染料的方法,论述了制备工艺及反应条件对染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其在印染工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相色谱和电位滴定的方法,分析了色素炭黑表面对羧酸、酸酐、醇等极性分子的吸附.结果表明,色素炭黑对羧酸的吸附呈现为物理吸附的特征,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羧酸烷烃部分的碳数的增加而增加;对醇类的吸附呈现为化学吸附的特征,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烷烃部分碳数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污水处理厂未消化脱水污泥,采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磷酸为活化剂,通过微波辐照工艺制备了掺锰污泥活性炭,研究了掺锰污泥活性炭对酸性湖蓝A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掺锰污泥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的酸性湖蓝A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60 m in,掺锰污泥活性炭加入量4 g/L,溶液pH值7,在此条件下,酸性湖蓝A吸附率达99.4%。对不同浓度的酸性湖蓝A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由线性相关系数可知: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掺锰污泥活性炭对酸性湖蓝A的吸附过程。说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包含吸附的所有过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酸性湖蓝A在掺锰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活性碳纤维处理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含酚废水研究了利用活性炭纤维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静态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吸附苯酚能快速达到平衡,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室温时,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向100mL浓度为282mg/L的苯酚模拟废水投加活性炭纤维0.5g,恒温振荡30min,苯酚吸附率可达91%;饱和吸附时苯酚吸附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碳黑不同物理形态的性能,绒毛状碳黑是较好的水墨用碳黑。阐述了水墨生产中碳黑絮凝的原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分散工艺。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嫩黄染料水溶液于20℃及25℃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平衡关系.根据嫩黄染料在20℃和25℃的表观吸附量求出相应的真实吸附量:t=20℃时的真实吸附量为150 mg/g,t=25℃时的真实吸附量为144mg/g.嫩黄染料水溶液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关系,拟合计算结果为:20℃时qe=105ρe0.203 51,25℃时qe=95ρe0.227 57.并研究嫩黄染料水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活性炭纤维质量对间歇吸附动力学曲线的影响.最后对嫩黄染料水溶液在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体式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处理酸性红B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新型一体式光催化氧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降解酸性红B染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TiO2对酸性红B的吸附能力较低,且受废水初始浓度和溶液pH值的影响;一体式反应器多光源布置有利于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内循环流速越大、TiO2悬浮浓度越低,则膜通量衰减越慢,其中内循环流速为主要影响因素;一体式反应器可长期、稳定地处理酸性红B废水.  相似文献   

19.
复合吸附剂对酸性大红染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吸附剂投加量,提高吸附效率,降低成本,将壳聚糖与纤维素复合,制备出一种复合生物吸附剂.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对酸性大红溶液进行脱色实验.探讨了吸附剂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脱色的影响,并绘制出复合吸附剂对酸性大红染料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pH=6.0时对酸性大红的吸附率最大,当吸附剂用量为0.4 g/L,吸附率可达94%以上,在2 h的时间内就可达到吸附平衡,其平衡吸附量为159.73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