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火山岩储层致密、低孔、低渗、连通性差,微裂缝发育,油气藏自然产量较低,开采困难,因此很多该类型油气藏需要通过改造才能使油气藏高效开采。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和常规沉积岩储层压裂技术有所不同。本文阐述了松南火山岩储层特点、火山岩储层压裂存在的主要难点、松南火山岩储层压裂采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孙宜建 《河南化工》2010,27(14):56-58
火山岩油气藏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分布比较广泛。火山岩储层致密、低孔、低渗、连通性差,微裂缝发育,油气藏自然产量较低,开采困难,因此很多该类型油气藏需要通过改造才能使油气藏高效开采。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和常规沉积岩储层压裂技术有所不同。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分布情况、火山岩储层特点、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现状、目前火山岩储层压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庆徐家围子气田火山岩气藏天然裂缝发育及局部构造变化大,导致压裂中出现高滤失、高停泵压力梯度以及近井高摩阻等疑难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疑难储层施工成功率,在以往火山岩测试压裂方法研究基础(传统"G函数"模型,二维)之上,建立了更适合大庆火山岩储层压裂参数解释的新理论模型——广义"G函数"模型(三维),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应用,与传统"G函数"模型(二维)对比发现,新理论模型对火山岩储层压裂参数解释更为合理和准确,成功率也有明显提高(应用11口井加砂符合率由72.4%提高到87.1%),从而解决了火山岩疑难储层改造成功率低的问题,对火山岩疑难储层压裂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深层火山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缝结构复杂、温度高等特点,要保证II、III类火山岩储层水平井高效开采,须进行分段压裂改造。裸眼分段压裂完井技术实现深层气藏水平井的完井及压裂改造。与套管固井、压裂完井相比,裸眼压裂完井具有一定优势。适合当前深层火山岩水平井压裂的需求。文章阐述了该技术的原理,结合大庆油田深层气压裂的难点以及现有的深层气井压裂工艺配套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在深层火山岩储层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应用情况,评价了该技术在II、III类火山岩储层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东北分公司在松辽盆地所属油气田火山岩储层分布广泛,2005年提交火山岩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28.36×108 m3。营城组、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主要特征为厚度大、孔渗均质性差,均为孔洞-裂隙性储层,测试渗透率0.1×10-3μm2左右。由于火山岩储层的特殊性质,射孔后自然产能极低,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井口点火可燃,甚至没有任何显示,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必须采取措施对地层实施改造,改善其渗流特性,达到工业油气流,方可投产,本文通过分析火山岩压裂施工特点和总结前期压裂施工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针对火山岩储层特征和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形成一整套火山岩压裂施工技术体系。为实施大规模压裂成功改造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庆外围探区油气资源丰富,包括致密油以及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具有杨氏模量低、泊松比高、节理发育等特点,对于砂煤互层类低渗透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时裂缝容易穿入煤层或沿砂煤界面延伸,造成高停泵、裂缝扭曲、裂缝形态复杂等现象。同时由于煤层动态滤失大,易造成局部过液不过砂,加大施工难度,导致目前施工成功率低。综合分析国内外致密砂岩气及煤层气技术发展现状,开展了砂煤互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岩石力学测试及应力精确解释,结合现场试验,形成压裂优化设计及现场施工工况诊断、分析控制方法,现场试验效果良好,为非常规储层压裂深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庆深层天然气主要分布于徐家围子气田火山岩储层,气水界面复杂,在以往勘探与开发井的压裂改造中,有多口井(层)压裂后大量产水,气井产水会大幅度提高气田开采难度并降低气田整体开采效益。针对火山岩储层特点(高角度天然裂缝及界面发育、断裂韧性纵向差异大)以及应力剖面特点(受成岩作用影响纵向应力差别小),选用施工参数优化、射孔位置优化、动态胶塞及人工隔层压裂控水工艺技术,经11口井现场试验,采用该系列压裂控水工艺技术可有效控制裂缝高度,保证大庆火山岩储层压裂后不产水。  相似文献   

8.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获取的地震波可用来绘制裂缝的变化。微弱的地震波结合水力压裂作业,可用于监测从致密层中实施的油气增产措施。目前主要通过P波和S波的初至以及P波的极化特性来实现这一目标,油田已经将该技术运用于实际的监测中并开始向商业化应用发展。该技术使勘探技术逐步向开发技术延伸,对于进一步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延伸的复杂性,明确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对井网部署、压裂优化设计、压裂后效果评估等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各个油田相继得到开发,然而超低渗出层具有压力低以及渗透性低的特点,增加了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的难度,制约了我国油田勘探。鉴于此种现象,水力压裂能够实现超低渗储层的有效开发,研究压裂裂缝形态对油田的开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超低渗出层开发的难点、改造的新思路以及多裂缝的压裂技术,分析超低渗储层压裂的裂缝形态,以望对油田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对火山岩天然缝隙进行压裂施工的过程中,压裂曲线表现为初期压降速度快,解释近井摩阻高、净压力高等特点,在进入到主压裂时,因为火山岩天然裂缝而引起压裂液超量滤失以及天然裂缝开启后对压裂液和支撑剂的分流作用,致使压裂目标主裂缝宽度变窄,支撑剂等运动难度增加而形成砂堵事故,所以在对此类类储层进行压裂施工,必须意识到好天然裂缝发育的问题才是压裂施工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本文章通过对大庆火山岩裂缝性储层天然裂缝开启原理及测试压裂数据特征分析,提出适用于火山岩裂缝性储层的压裂改造的工艺手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液体在管柱中的减阻增排机理,进而探讨了在压裂施工中,纤维在压裂管柱中与压裂液的相互作用,解释了纤维的减阻增排童机理.  相似文献   

12.
水力压裂是一种改造低渗透油藏渗流能力、稳定和提高油井产量的较好措施之一,但是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因素较多,如压裂液类型、支撑剂的选择等。为了达到理想的压裂效果,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由于海上油田油层埋藏深、井身结构复杂、施工场地小、修井作业费用高,多种压裂工艺受到限制,因此海上压裂施工必须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修井作业次数,对压裂工艺方案进行优化,并结合原井管柱特点,针对管柱中受力危险部位进行重点分析,进行方案设计。本论文讨论海上一生产井,原井管柱中存在3个永久密封,压裂施工中需要利用原井永久密封进行压裂封隔施工,依据力学参数计算结果,优化管柱结构,保证压裂施工安全可靠,对海上多数油井压裂施工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治东 《辽宁化工》2012,41(3):302-303,307
近几年,由于探索侧向低产油井的重复压裂改造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从2000年开始,人们大量研究试验了暂堵压裂技术,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目前这一技术己经在安塞油田开始推广,成为老井改造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安塞油田长6油层天然微裂缝发育、油层非均质严重、部分油井注水见效程度低、常规压裂效果差的状况,研究试验了暂堵压裂技术及配套的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为长6油藏低产油井的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引入加权平均法,建立了综合评估有关压裂参数(如裂缝长度、裂缝高度、裂缝宽度、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闭合压力和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等)的模型并对其求解。实例分析表明,此种方法有望解决压后各种技术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甘谷驿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所属区块油藏具有"五低"的特点,即低孔、低渗、低丰度、低温、低压的特点,无自然产能,开发难度大。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谷驿油田储层的开发效果,采用了YZ-1清洁压裂液压裂工艺技术,此技术防膨效果和返排率好、残渣含有量较少、且对减少裂缝导流能力损失有利。  相似文献   

17.
硼酸盐是水力压裂施工中植物胶压裂液中最常用的交联剂之一,但是其交联时间非常短,耐温性能差,为了合成具有缓交联性能并且抗温性较好的交联剂,在实验室里以硼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与有机碱反应生成硼酸酯后,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有机配位体进行络合反应,最终制备了具有缓交联、抗温性好的交联剂.考察了以硼酸酯为原料合成抗温交联剂的反应条件,得到了合成交联剂的最佳工艺.反应温度60~65 ℃,合成反应时间是3h左右,催化剂用量是0.3%(质量比),络合配位剂用量是35%(质量比).  相似文献   

18.
任颖 《广东化工》2010,37(7):44-45,54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油田污水的合理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根据油田污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油田污水的pH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试验、油田污水与压裂液添加剂的配伍性试验、用油田污水所配制压裂液性能的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油田污水配制压裂液时,油田污水的pH为7~8,增粘剂小于0.5%,增粘剂混合时间不小于30h;用油田污水配置水基压裂液的最佳使用时间在配制后8h以内,油田污水与压裂液添加剂配伍性较好,可以满足水基压裂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施工曲线的构成和理论进行分析,说明施工曲线软件已经成为现场指导的重要工具之一,应用F racproPT可以合理地对施工质量进行判定,为效果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从施工曲线中分析即可得知地层构造、压力波动、岩层变化等信息,通过现场指导人员的判断正确指导现场施工。为施工的安全、正确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压后返排支撑剂回流问题,对东北分公司sw 8-9-3井进行了全程纤维加砂施工。现场实验和文献调研证明,纤维可提高压裂液携砂能力,有利于提高支撑缝长,改善裂缝中支撑剂的分布剖面。该井后不关井直接进行压裂液快速返排,排液时间显著缩短,返排效率高。加入纤维可以减缓支撑剂的沉降速度,提高悬砂性能,因此可进一步考虑减少聚合物等增粘剂的加入量,最大限度保护储层,优化导流能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