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次指出不可否认协议运行结果可分为认证强公平和期望强公平,其中后者优于前者。利用GPS数字签,提出一个新的带离线可信第三方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该协议实现了期望强公平且允许发方给不同的接收方同的消息,突破了先前协议只允许发方给不同的接收方发送同一消息的局限性。协议同时允许发方自由选择,使得交易灵活而符合实际。最后给出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不可否认协议一般都包括一个可信的第三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要找到这样的可信第三方是很难的。该文参考文献眼1演,提出了一种协议模型,运用组加密方案构造了一个不含可信第三方的公平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该协议不是秘密的逐渐泄露,能抵抗外部攻击与内部否认,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方控制代理的网络,提出了一个量子隐形传态多量子位的协议。协议中所使用的量子信道有别于已有协议中所使用的量子最大纠缠态。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只有在发送方和多方代理合作时,接受方才能得到概率隐形传态的量子信息。因为使用的量子信道是非最大纠缠态,所以该协议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雷  赵晓芳  孙毅  张珺  张瀚文  王柯元  贾林鹏  金岩  胡斌 《软件学报》2020,31(12):3867-3879
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只在链上实现了“利益”的可信传递,而对应的“责任”传递还未有对应的链上实现,其关键问题是“责任”的载体及“责任”传递的接收确认.只包含“利益”的链上传递,因此,链上建立的信任关系是单向的,无法建立传递发起方对接收方的信任.从线上公平合约交换协议研究出发,给出了无可信第三方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确定性的线上公平合约交换协议的实现,同时改变了目前交易类型区块链技术的单向信任关系,通过附加协议,在区块链参与节点之间建立了多向信任关系.改造交易类型的区块链数据结构,将交易类型区块链的交易内容转换为待签合约,多方之间发送“转账”交易单,在链内共识协议的控制下,实现多方之间对合约不可抵赖的签名确认.本协议规定:多方在链接的交易单之中完成随机顺序签名确认后,为合约生效的唯一确认.由于区块链交易数据的公开性、不可篡改性和不可否认性,避免了合约任何一方的作弊行为,既保证了合约交换过程的公平性,也保证了合约交换完毕之后的均势.同时,为多方合约提供了实时动态管理功能,包括合约内容的追加、更新和删除.最后讨论了该协议的公平性、隐私性及共识机制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苑博奥  刘军 《计算机科学》2018,45(7):143-149
多方不可否认协议需要满足不可否认性、公平性和时限性三大安全目标,但是现有的对多方不可否认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大多是对两方协议分析方法的简单扩展,单一方法不能完整覆盖所有的安全目标分析;同时,对单一安全目标的分析能力有限,分析结果不可靠。首先,综合比较现有的分析技术,选定SVO逻辑进行扩展,显式引入时间因素,给出对应的语法定义和时间演算公理。然后,对改进逻辑的语义模型进行介绍,并证明了逻辑系统的可靠性,使得改进后的逻辑系统支持对多方不可否认协议三大安全目标的分析。最后,选取一个典型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分别对其时限性和公平性进行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时限性和公平性缺陷,并给出了对应的攻击方法。其中,公平性缺陷是首次被发现。  相似文献   

6.
多方非否认协议可分为两类:发送相同消息给多个接收者的协议和发送不同消息给多个接收者的协议。本文针对两类多方非否认协议在发送不完全相同消息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多方非否认协议。协议首先按照接收消息是否相同,将接收者分别划入不同的集合,然后用相同的密钥与一个随机数的异或作为加密密钥加密消息,最后依次向接收者集合广播消息。分析表明,协议满足公平性,与以往的两类多方非否认协议相比,具有更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公平的非否认密码协议及其形式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先贤  怀进鹏 《软件学报》2000,11(12):1628-1634
在安全数据通信中,数据发送和接收的非否认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实现这种类型的密码协议主要是通过可信第三方参与数据的加密与传送,因而,可信第三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系统性能的瓶颈.提出了一个公平的双方不可否认的密码协议——NCP(non-repudiation cryptographic protocol).这个协议解决了可信第三方的性能瓶颈问题,是一个更为有效的、安全的密码协议.用信任逻辑对其进行了形式分析,最后探讨了它在电子邮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智力扑克是一种特定场景的安全多方计算,近些年来,学术界对智力扑克协议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利用语义安全的加密体制,结合同时生效签名算法,巧妙地设计了一种不安全信道下无可信第三方的智力扑克协议.该协议能很好地确保游戏双方的公平性、能有效抵抗重放攻击,同时还具有不可否认性、不可伪造性和游戏过程可追踪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多方认证邮件协议被广泛用于在多方网络环境中传递具有保密性、不可否认性、公平性、无排斥性以及时限 性性的电子邮件。指出了一个典型的多方认证邮件协议存在不满足公平性、可追究性以及个别不诚实参与方行为导 致整个协议执行失败等安全隐患。基于签密方案,对该协议进行了改进,并利用Kailar逻辑对改进后的协议的安全属 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满足保密性、不可否认性及公平性等要求,并具有杭篡改、重放、合谋等攻 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含脱线可信第三方的不可否认协议中,TTP的参与暴露出协议双方可能有一方不诚实,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文章基于一类新型的CEMBS设计出一个含透明可信第三方的不可否认协议,仅从证据看不出TTP是否参与过此次协议,并且协议具有保密性、有效性、公平性与不可否认性。  相似文献   

11.
Fair multi-party non-repudiation protocols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multi-party non-repudiation protocols. We define the aims of multi-party non-repudiation protocols, compare them to multi-party fair exchange and show som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We present two protocols, the first one using an online trusted third party and the second one using an offline trusted third party. We also show how to modify each of these protocols in order to provide confidentiality. The definitions and the resulting protocols are more general than the only comparable work, a multi-party certified e-mail protocol.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公平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用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必须具备存活性、公平性、时限性、无排斥性和保密性.文中指出现有典型协议,如KM,OZCL和OZL均无法提供时限性和无排斥性,而且易遭受服务失效等攻击,致使它们不能成为实用的协议.为此,给出一个新协议NKM,其基于无需全局时钟同步机制支持的时间段概念实现时限性,借助双重群加密技术确保具备保密性的同时不丢失无排斥性,利用证据链技术既可高效维护协议证据,又能避开服务失效和重放攻击;同时还形式化验证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并对协议部署时将牵涉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考虑.与现有协议相比,NKM在安全性和性能方面均存在优势,可成为实用的协议.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协议必须满足存活性、不可否认性、公平性和时限性,但当前大多数形式化方法只能分析该类协议的部分性质,证明或证伪协议逻辑的部分正确性.本文通过向ZQZ逻辑添加时间表达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可否认协议建模与分析的扩展ZQZ逻辑方法,包括推理规则和安全性质模型.展示新方法的应用时,使用其分析了ZG和KPB这两个局部逻辑...  相似文献   

14.
密钥链多方非否认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方非否认协议通常仅考虑一轮消息交换的情况,很少讨论相同参与方进行多轮消息交换的情况。基于后者对多方非否认协议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利用密钥链实现的多方非否认协议,以有效减轻TTP存储负担。协议由Initialization,Exchange,Abort和Recovery4个子协议以及争议处理方案组成。分析表明,协议满足公平性、时限性和机密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文献[1]的分析,发现其密钥库的设计存在着安全隐患。由于方案未对每次交易设置标识符,同时进行多项交易时,用户可以联合进行欺骗。针对以上安全性问题,运用签密方案[2]构造了一个新的不含可信第三方的多方不可否认协议,并分析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同文献[1]相比,该方案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