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吉林汪清刺猬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茜  万多  卿敏  朴星海  边红业  程军  张景海 《黄金》2010,31(7):13-15
刺猬沟金矿床为产于中侏罗统屯田营组安山质火山岩地层之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矿脉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液相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8.9~246.8℃,盐度为1.56%~5.7%,表明成矿流体属均一的低温、低盐度热液,其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床属大气降水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亮  孙丰月 《黄金》2010,31(3):8-14
东安金矿床受断裂构造和中酸性侵入体联合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0.7%~3.05%NaCl)、低密度(0.7~0.94 g/cm3)的特征,成矿温度为110.8~337.7℃,主体成矿温度区间为160~180℃,成矿压力为7.61~20.19 MPa,主体成矿深度为1.6~1.8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DSMOW值为-90‰~-98‰,δ18OH2O值为0.6‰~4.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典型的围岩蚀变有冰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综合研究表明,东安金矿床属于由近中性、还原的低温流体形成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基于野外详细的地质调查及室内数据分析,研究认为哈拉郭勒与杏树沟金矿床均受东西、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晚期岩体有关。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蚀变与金矿化密切相关。锆石U-Pb ICP-MS测年显示哈拉郭勒与杏树沟矿床成矿时间基本一致,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成矿期可分为:热液成矿作用和表生风化淋滤富集作用两个成矿期,其中热液期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最重要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显示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40℃区间内,盐度集中在3.5%~7%NaCleq区间内,密度较低,成矿流体压力为128~240 MPa,成矿深度范围2.4~5.2 km之间;H、O同位素结果显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属于浅成低温低盐低密度流体,认为该两矿床属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道湾子金矿床是一个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偏碱性粗安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贫硫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由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针碲金银矿和斜方碲金矿等组成。矿区内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矿化蚀变,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30~270℃;盐度大多小于3%,密度集中在0.68~0.88 g/cm3,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体系;成矿深度平均为1.73 km,属浅成低温环境;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δD为-110‰~-85‰,平均-95.8‰,δ18 O水为-14.3‰~-8.7‰,均值为-11.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矿床低硫富碲特点、矿物组合、矿化蚀变组合及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三道湾子金矿床为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曹海龙  孙丰月  刘凯  李良  禹禄  张阔 《黄金》2016,(2):14-21
埠南金矿床位于胶莱胶北断隆北缘,招(远)—莱(州)成矿带中部,受NE向灵山沟—北截主断裂以及一系列次级构造控制。金矿体赋存于NE向构造中,并受其控制,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通过对埠南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Ⅰ型气液二相包裹体和Ⅱ型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80~320℃,盐度为3.76%~12.99%;流体为Na Cl-H2O-CO2体系,含少量的CH4和N2。通过等容相交法,得出包裹体捕获压力为54~106 MPa,并估算出成矿深度介于5.87~8.52 km。流体H、O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同时存在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参与。综合分析认为,埠南金矿床属于蚀变岩型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宋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即墨断裂带内,控矿构造为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赋矿围岩为莱阳群的灰白色砾岩,共出露4个矿体。对区内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表明,矿石中的包裹体主要有纯CO2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矿石中的包裹体普遍富含CO2,成矿流体为CO2-Na Cl-H2O体系,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5.0%~14.42%)、低密度(0.64~0.96 g/cm3)的特点。主成矿温度集中在220~240℃,成矿压力范围为40~62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5.01~6.34 km。结合前人研究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宋家沟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岩浆流体参与。确定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受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联合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张渊  朴寿成 《黄金》2009,30(10):13-16
小塔子沟金矿床属于典型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其中1号脉是该矿区具代表性的矿脉之一。对小塔子沟金矿床1号脉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发育CO2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等3种类型;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NaCl-H2O-CO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260~400℃,含CO2包裹体盐度为0.21%~2.42%(NaCl),气液二相包裹体盐度为5.26%~8.14%(NaCl),成矿压力68~108 MPa,成矿深度6.67~8.61 km。综合分析认为小塔子沟金矿床为中温深成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张佳楠  王力 《黄金》2012,33(6):17-21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内断裂构造之中,矿脉严格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对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发育,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和少量单液相包裹体两种类型,成矿流体为H2O-NaCl体系;并具有低盐度(7.59%~10.87%)、低密度(0.94~0.98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为151.4~201.3℃,成矿最低压力为14.3~21.0 MPa,成矿最低深度为1.43~2.10 km。结合矿石黄铁矿样品中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其变化范围较窄,为1.91‰~2.54‰,平均值为2.24‰,均一化程度较高,接近陨石硫。分析认为,成矿物质可能来自深部(上地幔),含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汇聚于一定的断裂构造空间,因降温、减压而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最终确定矿床成因类型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山东海阳土堆金矿床位于中生代胶莱盆地的东北部边缘,牟平—即墨金成矿带内,控矿构造为郭城断裂及其派生的一系列次级断裂,赋矿围岩为荆山群的灰白色大理岩和变粒岩,到目前为止共圈定出34个工业矿体。对矿区内主成矿阶段矿石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以及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二相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和含CO_2三相包裹体,同时发育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5.59%~13.77%)、低密度(0.60~0.98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为280~320℃,成矿压力为80~109 MPa;成矿深度为7.30~8.6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中以普遍富含CO_2为特征,成矿流体为CO_2-Na Cl-H_2O体系。结合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土堆金矿床为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桂飞  王力  马芳 《黄金》2014,(11):27-32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属于典型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对矿区内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研究表明,矿石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纯CO2单相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普遍富含CO2;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Na Cl-H2O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3.85%~11.60%)、低密度(0.70~0.96 g/cm3)的特点;主成矿温度集中为260~320℃,成矿压力范围为70~110 MPa,相应(成矿)深度范围为6.78~8.69 km。结合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三山岛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并有少量的岩浆流体。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为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东风沟金矿床为产于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断陷盆地中小型金矿床,成矿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火山岩地层为后期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黄铁矿、他形黄铁矿,且他形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按矿物组构特征,其成矿阶段为自形黄铁矿-石英阶段、他形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流体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和CH4次之,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69.8~238.0℃,盐度为4.32%~9.47%,密度为0.88~0.94 g/cm3,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经估算成矿压力为14.56~23.04 MPa,成矿深度为1.46~2.30 km,为中浅成深度。综合研究认为,东风沟金矿床为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中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周云  汪雄武  陈兵  彭惠娟  秦志鹏 《黄金》2009,30(11):8-12
陕西青山金矿床为赋存于石炭系沉积岩中的中-小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流体研究表明,矿石中方解石包裹体分为3种物理状态类型,均一温度为160~219℃;成矿流体盐度均值为7.88%(NaCl),密度均值为0.9305g/cm^-3;成矿流体呈酸性,弱还原性,为重碳酸钙亚型,可大致视为CO2-H2O-NaCl体系,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并且后期受到了大气降水的混合。主成矿期流体中金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造成该矿床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庙子金矿床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地区一重要的大型岩金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热液矿化阶段可划分为的4个阶段,金的主要富集成矿阶段为Ⅱ、Ⅲ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区成矿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0.8~236.4℃,盐度为3.6%~5.9%,密度为0.87~0.92 g/cm3;成矿Ⅲ阶段重晶石矿物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单液相2种类型的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9~178.9℃,盐度为1.7%~4.1%,密度为0.92~0.94 g/cm3。板庙子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较高密度的Na 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江西建昌大石沟金矿床的形成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钱成侵入岩密切相关.根据金矿化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对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物质来源等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浅成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床的成生与分布受控于沿北东-北北东向火山-岩浆带,金矿主要发育于陆相火山岩中.  相似文献   

15.
张博文  孙丰月  薛昊日  王磊 《黄金》2010,31(2):14-18
青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化发生在NW向断裂组及NS向次背斜中,矿石类型为变砂岩、硅化白云石大理岩、蚀变闪长玢岩及绢云千枚岩型,围岩蚀变硅化分2期,表现出该金矿床多期次成矿的过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M2矿体硅化大理岩石英中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73%~7.99%NaCl)、低密度(0.86~0.95 g/cm3)的特征,成矿温度为123.6~204.5℃,成矿压力为8.99~18.53 MPa,形成深度为0.9~1.91 km,显示出该矿床浅成环境成矿作用下一类成矿流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砂宝斯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宝斯金矿床为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发现的-大型岩金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中,共有6条矿脉,走向近SN。金矿体严格受SN和NNW向断裂控制,围岩和侵入岩参与了成矿作用。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属于Ca^2+(K^+、Na^+)-SO4^2-(F^-、Cl^-)型,具有低盐度(0.8wt%-9.2wt%)、低密度(0.895g/cm^3)、偏碱性(pH值为8.05~8.26)、高硫低氧(Logfo,值为-39.4~-39.2)和相对还原环境(Eh值为-0.71--0.68)的特点;成矿温度为200—230℃、成矿压力为40MPa,成矿深度为1.33km。矿石Pb、S、C、H和O同位素及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砂宝斯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似,其成因类型属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