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青河水文站水位陡涨陡落,水位观测过程历时长且观测难度大,为了保证水情测验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测站引进德国产自动雷达水位计并于1999年1月1日开始进行水文要素观测,文章对大青河水文站水位观测进行比测结果误差计算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自动雷达水位计的雷达波很少受观测环境、观测条件、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性能较稳定而适用范围更广,精度也更高,水位数据远程传输与自动化处理都能顺利完成,只是在断面河势突变等情形下,需要通过人工观测方式加以补测,确保自动雷达水位计水位观测数据的完整与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钱塘江九溪岸段特殊的涌潮现象,建立涌潮物理模型,模拟河段涌潮的形成与传播过程,观测分析涌潮传播过程的水位壅高、越堤水量等。研究表明,建立的物理模型反映九溪河段涌潮基本特征,为该河段后续治理工作中的涌潮保护、工程防护与减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宁市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一期(盐仓段)位于钱塘江观潮点,安澜海塘工程建设将改变海塘平面形态、断面结构,尤其是丁坝改造可能会影响工程岸段的涌潮景观,为保护及塑造盐仓段涌潮的多样性,需掌握盐仓段涌潮特性.通过现场观测、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盐仓河段江道下游涌潮斜向传播、局部反射及恢复一线潮头的过程,近塘涌潮受涌潮传播...  相似文献   

4.
通过钱塘江杭州湾海洋测绘工程实例,介绍了钱塘江河口涌潮、快水的概念,以及水位控制测量的布站、观测,水位测量的误差来源,并通过实测水位数据计算潮时差、同一瞬时潮高差,总结河口强潮区水位的特殊性,以及海洋测绘安全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5.
雷达测风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风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中国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气象条件多变,雷达测风在复杂山地应用,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进一步验证。以重庆市典型低风速复杂山地风电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多款雷达观测对比工作,研究不同类型雷达对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的适应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复杂山地受地形、地貌、多雨、多雾等因素影响,雷达设备有效数据完整率相比传统测风塔较低,因此在复杂山地地形下,雷达设备应与传统测风塔进行配合开展测风工作,声雷达设备在南方山地地形下适应性要优于激光雷达。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石河子地区八家户水文站为实例,采用人工比测方式对该站点雷达水位计进行观测误差分析,并提出雷达水位计跳变故障的解决措施。比测分析表明:八家户水文站雷达水位计中高水位误差总体低于±0.6cm,在3cm左右的不确定度水平为95%,符合水文观测规范要求。增加雷达水位计发射功率、改变供电模式及加密水位测次可降低雷达水位计跳变产生的观测误差。  相似文献   

7.
建立钱塘江河口涌潮观测体系,是防御潮灾、保护涌潮资源和研究涌潮规律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梳理以往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河段的涌潮特性和现状节点,沿钱塘江两岸布设盐官和美女坝等2站8点,按涌潮的水力特性确定涌潮高度、形态、流速、压力、行进速度、含沙量、潮位过程、河床冲淤过程及风速风向等9项观测内容,初步形成钱塘江河口的涌潮观测体系,为涌潮的保护利用及河口两岸的基础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应用湖泊水动力模型EFDC模拟了鄱阳湖2009-2011年的水动力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日平均水位及流量与水文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4以上。针对现场观测数据单一匮乏的问题,借助遥感手段较为全面地验证分析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雷达高度计ENVISAT RA-2和MODIS影像获取的水位、水体面积及淹水范围与模拟结果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83以上,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揭示鄱阳湖高动态变化的水动力特征。此外,遥感手段也为模型的多角度长期验证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嘉绍大桥对钱塘江涌潮形态及水动力的影响,在分析现场涌潮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基于KFVS格式的平面二维涌潮数学模型,计算比较了建桥前后涌潮及潮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嘉绍大桥阻隔影响,涌潮经过桥位时其形态的整体性被破坏,过桥后约500m涌潮形态基本恢复,桥位下游涌潮高度增加,桥位上游涌潮高度降低;建桥对涨、落潮流的影响主要在桥位近区,对上下游的潮位和流向影响较小,桥位上下游涨、落潮流速减小0~5%,桥轴线断面桥跨中间流速增加2%~10%;建桥对涌潮的影响是局部的,桥位上下游近区的潮动力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0.
选用凤州站雷达水位计采集的数据和同期人工观测水位数据,按水位分幅、分阶段分别进行比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站雷达水位计观测精度符合水位观测规范的要求,该水位计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工作状态稳定、可靠,可以替代人工观测的水位数据。  相似文献   

11.
张杰 《水利天地》1999,(5):33-33
传统的水利产品,要不断嫁接新技术和新信息产品,增加新的科技含量,才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现介绍以下几种新技术成果。一、电子计*技术测量流速过去用的是浮标法和流速仪法,现在用电波(雷达)多普勒流速仪,它可在桥上、岸边测量水面流速。电波流速仪属非接触水面的流速测量仪器,使用方便,是巡测的精良工具。1997年黄河小浪底截流时,就是使用这项技术进行了流量测量。2.水位观测HW10OO系列超声波非接触水位计,它采用双目标校正方法、信号过零检测技术和克服后向金振散射影响等措施。这种仪器的最大优点是无需建测井,只要将超…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河道水下地形测量中水边界一般采用测船定位或人工肩负GPS现场施测,不仅投入人员设备多、作业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水下地形测量的进度。雷达结合罗经和GPS水边界测量集成系统对不同的水边界和水中建筑物测量有较好的辨识能力,实现了水道水边界连续测量和表达,施测精度满足《水道观测规范》1/10 000水下地形测量精度要求,并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对涌潮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通常使用的涌潮波速计算公式,尽管是建立在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基础之上,但对于近岸浅水涌潮的传播问题并不适用。为此,文中根据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推导出新的涌潮波速公式,并与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两者十分接近,说明新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近岸浅水涌潮的传播速度,或用于研究与此相关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涌潮是水位,流速有急剧变化的涨潮波前锋线,涌潮与潮波尺度相差很大,研究时,可针对问题采用不同尺度的模型,大尺度模型在涌潮附近应采用沿水深积发的方程,虽然在解连续可微条件下,saintVenant方程与经方程等价,但涌潮近旁,两者的广义解并不相同,涌潮形成中获得关于成因,影响因素方面不少认识,但要定量确定形成长度,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困难,且无必要。  相似文献   

15.
海区因受潮汐的影响,其面上水位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当进行海区测量时,应视测量范围或地段情况设立控制性的验潮站或临时水尺观测水位。为了减少观测水位工作,应尽可能利用当地已有验潮站的水位资料;如当地已有的验潮站不足控制水位时,应在测区四周或起讫地段的适当位置补设临时水尺,定时观测水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测雨雷达信息计算区域降水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芳斌 《人民长江》1996,27(8):24-26
天气雷达覆盖面广、实时性强,对于观测区域内任意点都有回波与其对应。拟用测雨天气雷达信息来进行有关雨量的计算以弥补单纯依靠有限个雨量站点计算面雨量的不足。由于测雨雷达在探测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制约,精度偏低,因此需要校正,采用了变分法和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雷达回波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相关单位成功研发了一套具有自动观测、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分析计算功能的雷达测雨系统。为了验证雷达测雨系统的测量精度,在分析雷达系统测量原理、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选择地面雨量站密度较高的云南洱海地区,进行了点雨量与面平均雨量精度的比较分析工作。结果表明,雷达测雨系统测量精度较高,测量范围较大,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用性,推广雷达测雨系统可为立体化水文观测、专业化水文服务及应用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博白水文站双轨全自动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与缆道流速仪测流数据比测率定分析,建立两种测流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率定双轨全自动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的水面平均流速系数,经比测分析表明,博白水文站双轨全自动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水位46.29~50.76m时可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9.
雷达水位计在西纳川水文站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水位计是一种自动测量、采集、存储水位资料的先进设备,通过对该型水位计所测的水位与人工同步观测值进行整理、计算、分析,来验证该仪器是否适应西纳川水文站的气候条件和周边环境,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为今后将该仪器作为常规测验仪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水文信息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涌潮的水槽模拟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涌潮玻璃水槽中,通过调节水槽两端变频器的频率控制潮前水深的稳定,使水体具有一定的潮前落潮流速,并以此为工况,增加下游变频器不同的运行频率模拟各种强度的涌潮,测试涌潮的传播速度、涌潮高度、流速垂向分布等水动力学特征参数,捕捉涌潮形态.在此基础上,选用2010年10月钱塘江河口盐官河段的现场实测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涌潮水槽试验结果与盐官河段实地观测资料匹配良好.这说明涌潮玻璃水槽物理模型能成功模拟涌潮,适用于涌潮的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