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先分析了锌冶炼企业的风险事故,随后提出了锌冶炼企业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包括防灼伤措施、危险区域安全处置措施、防毒防尘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选矿厂行业特征、生产工艺、生产排污情况以及从相关人员的访谈结果中,可以初步确认该地块存在污染的基本情况,谢坪选矿厂的选矿活动属于有色金属的选矿业,重金属污染可能性较大,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小。该调查地块内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的污染物较多,对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应该进行风险的评估,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锌冶炼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金属锌作为诸多工业产品深加工的原材料,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锌冶炼行业来说,冶炼生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生产过程如管理不善往往会形成一些安全隐患最终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加强冶炼生产风险管控,杜绝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赤水河源头流域(云南段)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40多年无序堆积导致流域水体持续酸化的污染问题,通过对“自然衰减”“异位修复”“风险管控”等治理途径分析,提出“风险管控+生态修复”模式开展了该区域内酸性废渣和废水的示范工程治理。在查明治理区域污染因子的基础上,采取“废渣防流失、复合阻隔控制、适生植物配比、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监测管理”的集成风险管控技术,分析工程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固废属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渣渗滤液中污染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加0.35%~0.65%比例生石灰条件下,固废属性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废改性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工程完工时,地下水pH即可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5.3倍削减至1.2倍;工程实施3个月后,渗滤液pH稳定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3.2倍削减至1.7倍;工程实施7个月后地表水pH达标。基于风险管控的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治理,能够满足管控目标,并初步完成了技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随着铜产业规模的扩大,铜冶炼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如原料安全、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等诸多问题,对铜冶炼行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本文结合“双碳”“双循环”“绿色发展”等时代背景,全面分析铜冶炼行业当前绿色发展态势,及资源、能源、“三废”治理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难点。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铜冶炼行业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研判,提出了有价元素产品化、节能降碳、跨界整合、智慧冶炼以及构建铜冶炼生态链的发展路径,并为铜冶炼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场地污染管控的需求,遵循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以“原料中的含量”、“吨产品排放量”、“最大污染指数”和“毒性危害”为筛选指标,构建了一套场地优控污染物筛选排序的方法,并以铜冶炼场地为例,筛选得到其优控污染物排序为As、Cd、Pb、Hg。  相似文献   

7.
路透社金属产量数据库(MPD)近日公布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内,中国锌冶炼行业将快速发展,相反西方等一些地区的锌冶炼行业将出现萎缩。2002~2006年,全球精炼锌产能以及产量将分别保持1.8%以及2.0%的年增长速度。同期,在中国锌行业快速发展支撑下,亚洲地区锌产能以及产量将保持13.1%以  相似文献   

8.
介绍韶钢1号高炉入炉高锌负荷的调查及其对高炉危害的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高锌冶炼条件下防范结瘤风险的措施,从而减少锌危害,确保高炉长期顺行,延长高炉寿命,达到更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镍冶炼的冶炼工艺,在焙烧、熔炼时、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铬、铜、锌、镍等进入氧化或者是升华后能够进入烟气中,部分进入粉尘,同时造成冶炼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以富氧侧吹吹炼和转炉除尘灰过程为研究对象,对集尘颗粒中重金属污染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烟气成分分析及烟尘表面特征分析。通过对其排放特性的分析,它对中国镍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的治理提供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石煤提钒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通过对石煤提钒企业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了石煤提钒冶炼行业的生产技术、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特征、污染物产生、环境管理等特征,利用专家咨询法建立了湖南省石煤提钒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矿区环境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是促进我国“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集成是治理矿山污染的必然趋势。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矿区污染的主要修复类与管控类技术,总结了风险管控模式下矿区污染场地一般修复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了4种我国矿区的修复管控模式与实施案例,包括基于污染物时空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场地利用方式及风险等级的矿区修复管控模式。以期为未来我国建立涵盖风险标准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场地治理模式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2.
阐述铜冶炼行业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现状,坚持应用系统管理方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工作思路,基于安全风险管控的思想,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升级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改进方向,促进工厂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面升级,达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某矿业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区域,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DB43/T 1125-2016)等进行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敏感用地条件下,场地的关注污染物锌、铅、镉、砷危害商超过1,镉、砷致癌风险值超过10-6,超过《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中可接受风险水平,场地存在健康风险,须进行修复后才能开发利用。经计算确定本场地修复目标值为铅400 mg/kg、镉20 mg/kg、锌1 323 mg/kg、砷20 mg/kg。场地重金属总污染面积约为10 056 m^2,总污染土方量约为14 677.6 m^3。  相似文献   

14.
刘序砖 《铜业工程》2020,(5):7-10,18
阐述铜冶炼行业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现状,坚持应用系统管理方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工作思路,基于安全风险管控的思想,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升级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改进方向,促进工厂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面升级,达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排放大户。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钢铁行业绿色化势在必行。而在生产工艺与核心设备相对完备、固定的前提下,能源管控优化成为节能降耗、低碳运行的主要手段,相关方法技术自然也成为了行业的研究应用热点。针对钢铁工业能源系统管控优化问题,综述状态感知与趋势预测、运行优化与设备控制、调度决策与系统优化、平台研发与工程应用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覆盖机理建模、数据驱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理论技术体系。最后,基于行业现状、结合发展趋势,总结归纳了钢铁能源管控优化的难点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农药污染场地具有污染成分复杂、异味问题突出、修复治理难度大、安全利用风险高的特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土壤环境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药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趋近成熟,安全利用模式初步形成。在总结归纳农药场地治理技术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类型和土质特性,构建了农药污染场地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用地规划、敏感受体和污染物类型的安全利用模式与方案,以期指导农药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工作,为农药污染场地安全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背景下,针对当前电解铝行业碳排放较高的问题,分析电解铝企业碳盘查的主要关注点,包括碳核算边界的确定、核算范围及方法、碳排放管理等,并结合当前电解铝企业的发展情况,提出提升清洁能源比例、使用高品质预焙阳极、升级改造现有槽型、节能技术创新、加强生产管理、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大废铝回收利用等应对策略,探讨促进电解铝节能降碳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有色设备》2010,(1):9-9
2000年以来,株冶集团公司共投资4亿多元,通过废气治理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等方式,先后完成铅烟气治理、镉烟气治理、锌烟气脱硫等一批重点项目。为了满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十一五”期间,株冶集团又积极通过冶炼工艺升级和循环经济技术改造等措施,努力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实现了气型污染物进一步资源化和减量化。  相似文献   

19.
结合电解铝行业大修渣环保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企业在铝电解大修渣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全过程中环境风险管控存在的配套基础设施弱、缺乏成熟稳定的处置技术、缺乏技术规范标准的引导、协同处置和利用难等问题,并提出在源头开展减量化、建立健全污染防治责任、全过程管理合规化、推进技术攻关和协同处置规模化信息化、积极为相关政策制修订提供技术和实践支撑等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双碳”目标下绿色矿山建设的背景下,提出“双碳”目标下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做法,比如加强源头预防、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强化过程管控、推进生产节能减排,强化末端治理、严格“三废”处理与循环利用,打造自然生态、推进生态恢复与自然碳汇等,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