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烟气干法脱硫过程中,由于普通Ca(OH)2比表面积小,孔容和孔径小,导致脱硫效率低,因此制备高比表面积的Ca(OH)2粉体对烟气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消化条件是影响Ca(OH)2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制备高比表面积的Ca(OH)2,对水与石灰的质量比(水灰比)、消化时间、去离子水的初始温度、生石灰初始粒径、搅拌速度等消化条件进行研究,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激光粒度仪、 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石灰消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a(OH)2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疏松多孔及晶粒小的特点,不同的消化条件对Ca(OH)2的性能影响均不同;当水灰比为0.6、消化时间为15 min、去离子水的初始温度为90℃、生石灰初始粒径为>75~150μm、搅拌速度为120 r/min时,石灰消化产物Ca(OH)2的比表面积为26.990 m2/g,比孔容积为0.908 cm3/g。  相似文献   

2.
钢渣含有大量碱金属氧化物,使其具有作为烟气脱硫剂的潜力,将钢渣改性处理用于烟气干法脱硫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深远意义。本工作从调控金属氧化物组成的角度对钢渣进行改性,提高其脱硫性能。首先证实了钢渣的化学组成中主要金属氧化物Fe2O3、Al2O3、MgO、MnO对CaO及钢渣干法脱硫的促进作用,而后通过酸、碱处理调控钢渣主要金属氧化物的组成,提升脱硫性能,并通过XRF、XRD、XPS、SO2-TP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脱硫性能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改性后,部分以固熔体相等结构存在的金属离子分离转化为金属氧化物,钢渣表面晶格氧、吸附氧含量增加,且晶格氧占比增大,对SO2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能力增强。pH为13时,脱硫效果最佳,可达93%。  相似文献   

3.
针对湿法烟气脱硫能效规律欠缺问题,以150 MW超低排放机组湿法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基于脱硫设备的主要能耗和脱硫效率构建了脱硫能效指标——脱硫能效值,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液气比、入口烟气量、烟气流速、入口SO2质量浓度、烟气温度等参数以及不同喷淋层组合方式对脱硫能效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硫能效值为0.22~0.96 kg/(kW·h),并随入口SO2质量浓度增加呈正比例变化,随喷淋层组合数、液气比和入口烟气温度增加呈反比例变化,随入口烟气量和塔内烟气流速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脱硫技术评价和脱硫系统节能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Cu(NO3)2、H2O2和KMnO4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了活性炭微观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变化,及其对SO2、NOx等酸性腐蚀性气氛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NO3)2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显著降低,平均孔径有所下降,Cu(NO3)2微晶分布于活性炭表面及微观孔道内,表面以碳、铜、氧和氮元素为主。H2O2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平均孔径减小,H2O2与活性炭表层反应后起到刻蚀效应,引入丰富的微纳孔道结构,使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氧元素含量提升。KMnO4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略微降低,KMnO4与活性炭表层反应后含氧官能团增加,反应产物附着于活性炭表面,改变其微观结构。三种方式改性的活性炭对SO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g-C3N4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3N4泡沫(g-C3N4 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和氢氧化处理制备g-C3N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Cu(OH)2/CNF)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3N4 Foam和Cu(OH)2/CNF均展现出发达的三维微米孔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可从动力学层面优化CO2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质和吸附,使CO2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97 cm3/g和3.59 cm3/g,为g-C3N...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错流式气-液膜接触器,以NaClO2海水溶液为吸收液,分别以NaHCO3/Ca(OH)2/Ca(ClO)2为添加剂,对电厂燃煤烟气开展膜吸收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流量、浓度、活化时间、初始pH以及烟气流量、SO2浓度等因素对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增大吸收液流量和浓度,NOx和SO2脱除率升高;延长吸收液活化时间,增大烟气流量,脱硫脱硝率略有降低;吸收液初始pH升高,脱硫率几乎不变,而脱硝率却略有降低;随着SO2浓度增大,脱硝率出现极值点;另外,添加剂NaHCO3/Ca(OH)2/Ca(ClO)2对NaClO2氧化吸收NOx和SO2均有增强作用.采用膜气体吸收技术,可实现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火力发电厂超低排放海水脱硫系统中,烟气中含湿量大、SO2浓度低,由于SO2易溶入水,因此导致其测量较为困难。而采样管内积水会造成SO2测值偏低。该文针对异常原因分析并对采样管进行改善,以解决因积水问题造成的测值异常。稀释探头限流孔堵塞会导致SO2测值异常,该文分析了造成限流孔易堵塞原因,改善了探头加热系统,保证了SO2的准确测量。采用OPSIS公司稀释采样法和API公司T100型紫外荧光法SO2分析仪能准确稳定地测量烟气中SO2浓度,满足现行环保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二维Ti3C2Tx材料进行了磺酸基团接枝改性(Ti3C2Tx—SO3H),表征了改性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对重金属Pb2+的吸附行为与机制。XRD、FTIR及EDS表明磺酸基团在Ti3C2Tx表面成功接枝,而SEM则发现Ti3C2Tx?SO3H呈现较Ti3C2Tx更轻薄的层状结构。改性后,Ti3C2Tx—SO3H对重金属Pb2+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达到733.6 mg·g?1,较Ti3C2Tx吸附量提升了23%,且吸附量随着pH(2~6)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Mg2+、Ca2+、Co2+、Zn2+等共存离子的干扰下,仍保持较高的吸附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改性前后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但由于磺酸基团提供了更多的吸附饱和活性位点,并提高了Ti3C2Tx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使改性后对Pb2+吸附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9.
王志良  张跃  申林方  李泽 《工程力学》2021,38(6):133-142
根据四参数随机生长法生成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ITZ)的微观结构,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和溶质浓度场的演化,建立了考虑微观结构影响的ITZ裂隙渗流-溶蚀耦合过程的数值模型。结合2个经典算例,验证了计算模型在处理溶质对流-扩散及反应-扩散问题方面的准确性。最后讨论了渗流流速、Ca(OH)2含量以及Ca(OH)2排布状态等因素对ITZ裂隙渗流-溶蚀耦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裂隙初始渗流流速越快,壁面的溶蚀速率越快,其整体孔隙率增加越快。ITZ的Ca(OH)2含量越高,在壁面处其与流体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蚀现象越易发生,并导致裂隙内Ca2+浓度也相应的增加。如果溶蚀出来的Ca2+得不到及时运移,将反过来抑制Ca(OH)2的进一步溶蚀,故ITZ裂隙的渗流-溶蚀过程受控于Ca(OH)2含量与Ca2+浓度的综合作用。对于Ca(OH)2不同排布状态的ITZ裂隙,由于渗流受到微观结构的影响,溶蚀过程稳定后其相对渗透率水平生长最大,均匀生长次之,竖向生长最小。  相似文献   

10.
贵金属IrO2和RuO2被广泛认为是优异的析氧(OER)催化剂,但是高成本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故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采用简便的电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三维异质结电极Co(OH)2/Cu(OH)2作为优良的OER催化剂。Co(OH)2/Cu(OH)2由于其三维异质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充足的活性位点,同时调节了表面Co的电子结构进而提高OER活性,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1mol/L KOH溶液中,Co(OH)2/Cu(OH)2能在270mV的低过电位下达到10mA/cm2,并且能保持在10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较长时间进行OER反应,是一种优良的OER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Mg-Al水滑石的改性机理和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铵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研究了镁铝水滑石的溶解性及硫酸铵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在pH 1.0-11.0范围内呈现出完全溶解、部分溶解和基本不溶三种溶解特性。硫酸铵的改性即为镁铝水滑石的部分溶解过程,层板中镁以Mg2+形态进入溶液,导致羟基铝(Al(OH)63-)进入溶液形成Keggin结构(Al13聚集体),Al13聚集体附着在镁铝水滑石层板表面形成无定形Al(OH)3,从而阻止镁离子进一步溶出。改性镁铝水滑石对Pb2+的吸附率提高了18.3%,是比表面积的增加、化学键合及静电吸附能力的提升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采用缓冲溶液法制备Mn掺杂Ni(OH)2(Ni1-xMnx(OH)2, x=0.1, 0.2, 0.3, 0.4), 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样品主要是β相, 有少量Mn3O4杂相;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 x=0.2的材料还原峰积分面积最大、还原分支的峰电流最高; 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 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 Ni0.8Mn0.2(OH)2放电比容量最高, 其第2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71.8 mAh/g, 同等条件测试的商用β-Ni(OH)2放电比容量为253.6 mAh/g; 在300、500 mA/g电流密度下, Ni0.8Mn0.2(OH)2放电比容量仍保持最高, 分别为294.7、291.5 mAh/g, 而且Mn掺杂Ni(OH)2的循环稳定性也优于商用β-Ni(OH)2。Mn掺杂可改善镍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降低镍电极成本,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配体修饰的UiO-66-X/ZnIn2S4(X=H、NH2、(OH)2、Br)负载型光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配体修饰方案对UiO-66-X/ZnIn2S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溶液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不同修饰基团的电子效应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体修饰后的ZU-(OH)2/GF对阳离子染料RhB的吸附效率最好,在30 min时吸附效率为46.8%,反之,所有修饰后的复合材料对阴离子染料MO的吸附性能均低于未修饰的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所有复合材料经过配体修饰后的光催化性能都得到明显提升,其中ZU-(OH)2/GF在150 min后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0%。经过连续5次循环后,对RhB的去除率均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根据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出口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其排放绩效,分析了超低排放湿法脱硫的治霾效果,阐明了湿法脱硫有利于减少SO2、颗粒物、SO3的排放量,这些污染物都是形成雾霾的前体物,表明超低排放湿法脱硫对雾霾治理有积极的贡献。同时,烟气超低排放具有协同治理有色烟羽的能力,对于有色烟羽治理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煤电行业广泛开展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空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湿法脱硫、烟气超低排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以微米Mg(OH)2粒子为芯材、交联聚脲为壁材的微胶囊Mg(OH)2(M-Mg(OH)2)阻燃剂,并把M-Mg(OH)2加入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研究了M-Mg(OH)2对EVA的阻燃作用。采用FTIR、SEM、热分析和酸滴定方法研究了M-Mg(OH)2的性质,用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方法(UL-94)研究了M-Mg(OH)2/EV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及酸腐蚀对M-Mg(OH)2/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原位聚合方法能够成功地在Mg(OH)2粒子表面包覆交联聚脲壁材,得到M-Mg(OH)2。与纯Mg(OH)2相比,M-Mg(OH)2的颗粒尺寸增大,热稳定性增加,在水中溶解度显著降低,在EVA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阻燃剂用量相同时,M-Mg(OH)2/EVA复合材料的LOI总是比Mg(OH)2/EVA复合材料的数值稍大。阻燃剂与EVA质量比小于135∶100时,两种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级别均为V-2级,阻燃剂与EVA质量比在135∶100~150∶100之间时,前者的燃烧级别为V-0级,而后者只能达到V-2级,阻燃剂与EVA质量比超过150∶100时,两种复合材料都能达到V-0级。M-Mg(OH)2/EVA复合材料的耐酸性比Mg(OH)2/EVA大幅度提高,可以在酸性环境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室内甲醛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氧气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甲醛技术以其条件温和、无毒副产物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开发经济高效的催化材料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工作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α-Ni(OH)2,并研究了其催化氧化甲醛机理。测试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硝酸镍为镍源制备的α-Ni(OH)2在室温下催化氧化甲醛效率最高,达到71.2%。原位红外和理论计算分析发现,由于α-Ni(OH)2表面丰富的羟基官能团,吸附的甲醛与α-Ni(OH)2表面羟基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对甲醛的活化,在无氧气条件下实现了甲醛氧化。另一方面,不同条件处理的α-Ni(OH)2的XPS分析证实了催化氧化甲醛的活性位点为Ni3+,且氧气可加速Ni3+活性位点的回复。α-Ni(OH)2表面羟基协同活性位点Ni3+促进了甲醛的催化氧化,这与传统氧气解离为速控步的甲醛氧化反应路径明显不同。本研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G级油井水泥中加入SiO2是降低其水化产物在温度高于110℃下力学性能衰退的主要手段。然而,SiO2晶体形态不同,导致水泥水化产物不同,耐高温性能也不同。为了探究SiO2晶体形态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笔者以油井水泥的主要成分硅酸三钙(C3S)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以及能谱等手段分析了晶体SiO2(石英砂)和非晶体SiO2(微硅)对C3S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通过填充孔隙以及转化水化产物,能有效防止C3S水化产物在高温下强度衰退,以及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加。微硅比石英砂更活跃,能迅速与Ca(OH)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次生水化硅酸钙。此外,SiO2还能将高钙硅比的水化硅酸钙(针硅钙石(Ca2SiO3(OH)2)、羟硅钙石(Ca...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现多孔MgO晶体的可控制备。【方法】以菱镁矿为镁源,采用水化碳化-低温水溶液法,热解Mg(HCO3)2溶液合成平均直径为10.0μm、平均长度为50.0μm的多孔棒状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通过焙烧法制备多孔MgO晶体,分别探讨焙烧温度、时间对前驱体4MgCO3·Mg(OH)2·4H2O分解率、 MgO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探究4MgCO3·Mg(OH)2·4H2O热分解机制。【结果】在焙烧温度为700℃、时间为3.0 h时,制得平均直径为20.0μm、平均长度为50.0μm、比表面积为76.12 m2/g的介孔棒状MgO晶体;在4MgCO3·Mg(OH)2·4H2O分解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结晶水失去,—OH的分离和C—...  相似文献   

19.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通过在其表面负载纳米氧化铜颗粒(CuO NPs),添加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ES)与二乙醇胺(DEA)进行接枝反应制备CuO NPs@MCC–Si–N(OH)2复合材料。探讨了DEA添加量对CuO NPs@MCC–Si–N(OH)2性能的影响,表征并分析了改性微晶纤维素红外光谱、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CuO NPs可成功负载在MCC表面,硅烷偶联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分散性与接枝胺基的能力,进而增强其催化活性,使硼氢化钠(NaBH4)与亚甲基蓝(MB)氧化还原反应效率增加,快速降解MB染色剂。通过优化发现DEA用量为20wt%时制得的CuO NPs@MCC–Si–N(OH)2催化效果最佳,CuO NPs@MCC–Si–N(OH)2和NaBH4的用量分别为30 mg和10 mg,处理30 mL 3 mmol/L MB溶液5 min后,MB去除率可达99.71%,五次循环性测试后,去除率为93.24%。   相似文献   

20.
使用腐蚀失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SEM-EDS)等手段研究了干湿交替环境中MgCl2对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gCl2对锌的腐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沉积NaCl条件下锌表面的腐蚀产物为Zn5(OH)8Cl2·H2O、Zn4CO3(OH)6·H2O和Zn(OH)2,而在沉积MgCl2条件下锌表面的腐蚀产物只有Zn5(OH)8Cl2·H2O。在干湿交替环境中MgCl2对锌腐蚀行为的影响主要是Mg2+与氧还原反应产生的OH-结合使阴极区的pH值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