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火炸药领域中引用激光技术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激光作为光源和能源两个方面,结合国外已有工作作了概略介绍。认为激光在炸药起爆,火炸药光谱分析,炸药合成技术,火炸药测试技术上的应用前景是肯定的。并对国内应用研究如何开展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总结了纳米材料在火炸药中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纳米材料应用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纳米材料在火炸药中应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火炸药计量技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火炸药技术发展对其计量技术的需求,阐明了火炸药计量技术近期发展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在火炸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清  汪渊 《火炸药学报》2002,25(1):78-80
阐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FTIR-PAS)的基本原理,测试条件及其在火炸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证实了该技术在含能材料分析和研究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色谱分析方法相比较,光谱分析方法不仅准确高效,而且操作简单便捷,无毒无害,对操作者和环境保护更加友好。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等方法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光谱分析方法在毒品检测和海关、边境安检等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文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以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为代表的光谱分析方法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成果作以分析介绍,认为光谱分析方法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掀起毒检领域的一场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6.
火炸药分析化学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水铭  肖安 《火炸药》1997,20(2):33-36
近年来,高效分离技术,色谱技术,多功能联机检测技术及计算机在火炸药分析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根据文献进行综述,浅析近年来分析化学在火炸药发展中的研究应用趋势,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火炸药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有较大危害。介绍了目前火炸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几种技术,分析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应用范围,指出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将是今后火炸药废水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火炸药在生产及销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化学成分复杂且生物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对人类及其它生物体造成生命威胁。针对火炸药废水的产生原因、主要特点及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2种或多种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废水的快速、高效、无污染处理是未来火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现代光谱分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化学计量学方法是这项技术的一个关键特征,它能从光谱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和准确性。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化学计量学注入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综述了近10年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各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新进展,包括光谱预处理方法、波长选择方法、多元定量和定性校正方法、多数据融合方法、以及模型维护和模型传递方法等,并对这些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深度学习、多数据融合和免建模方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化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外火工品、炸药、发射药、推进剂增材制造技术,按照增材制造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在火炸药成型中的研究现状。概述了材料喷射成型(Material jetting)、材料挤出成型(Material extruding)、光聚合固化技术(Vat photopolymerization)的成型原理、工艺特点及在火炸药成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各类增材制造技术中火炸药的物料特性,并对火炸药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指出火炸药增材制造应按照火炸药的应用背景,对增材制造火炸药配方(即耗材)的能量特性、力学特性、能量释放特性及工艺适配性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满足不同应用背景的发展需求。附参考文献97篇。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量及定性分析方法,详细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光谱仪的发展过程,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石化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仪器构造、原理和优点及其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3.
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药物多晶型的概念和基本特点,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速度快、不破坏样品、不需试剂和在线测定的优势等特点,对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鉴定方面的应用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分析与总结,详细介绍了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和显微红外法在药物多晶型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生物降解火炸药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火炸药废水含苯系物、酚、硝基苯等难降解污染物,同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生长抑制物质,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存在工艺流程复杂,处理费用高等缺点的问题,依据火炸药废水自身的特点和成分,阐述了其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和降解特性,从优势菌对火炸药废水的的降解、处理新工艺、生物降解机制、微观领域及反应动力学模式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法处理火炸药废水的实践与研究经验以及应用的前沿动态,指出进一步开展特效菌株的选育研究,构建降解火炸药废水的新型微生物菌种,加强火炸药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和生物强化技术以及火炸药废水的生物降解机理、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将成为该类废水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火炸药废水的生物降解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秦为军 《辽宁化工》2022,(10):1470-1472,1475
冷冻浓缩技术是在低温环境下物理化学相平衡理论为基础,在实现污染物浓缩同时得到再生水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总结了此技术目前在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和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对比了此技术相较于常规水处理技术所具有的诸多优势,最后分析目前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了墨水直写(DIW)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DIW技术在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铝热剂、铝-氟聚物)、复杂异型火炸药装药结构(固体推进剂装药、炸药装药)及火工品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机遇和挑战。指出DIW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装药技术的不足,在新型多孔/特殊结构装药和能量密度递变的火炸药装药研发与制造方面极具开发应用潜力,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增材制造火炸药配方应用基础研究、光-热协同固化体系研究以及弹药壳体-装药一体化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新型、高精度战略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对化学化工产品进行分析测试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现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经实现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化学测量分析技术与基础分析技术的相互统一,在三种测量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可以高速高效地对各种化学化工样品进行性能和质量的分析。目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在炼油过程中的油品分析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利用此技术间接测定油品中的物理数值和化学数值,再通过三种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三种技术的相互结合运用更准确地对油品成分进行分析。就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而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对油品质量进行分析既方便又快捷的分析手段,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价值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渗析的原理和性能、回顾了在火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历程、并分析了其在火电厂深度优化用水中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对比了几类高盐废水浓缩减量技术,总结了电渗析的优势在于浓缩倍率高、能耗低和操作灵活.通过列举几种新型电渗析技术,指出了其在火电厂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应用上的巨大前景.认为电渗析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在于通过和其他技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0,(1):165-170
简要分析了高光谱成像技术比传统光谱技术的优点,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理念和分析方法,以及在生态、军事、农业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引出目前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应用概况。重点归纳了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文件检验的一种鉴定方法,在笔迹检验、伪造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和书画鉴定工作中的研究现状,对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促进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文件检验方面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快速热循环成型技术在模具成型领域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其不同于传统注塑成型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点,同时详细介绍了几种加热方式不同的快速热循环成型技术,包括蒸汽加热、电加热、感应加热和辐射加热,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并且总结了数值模拟软件在快速热循环成型技术上的应用,分析表明感应加热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是未来快速热循环成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后对快速热循环成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