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分析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利用本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对原有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以虚拟仿真实验为辅、实操实验为主的有机化学新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虚拟仿真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效率,实操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虚实结合有力推动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虚实结合的“互联网+”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平台整合了硬件、软件、仿真和微课等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验前期,学生通过访问该平台,可以系统预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在实验中期,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给出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指导学生实验,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在实验后期,教师可借助平台对照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并完成实验数据存档。“互联网+”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践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精馏实验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提出结合化工原理实验室软硬件实际情况,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课前理论预习、现场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和现场实验等环节,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从根本上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连续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虚拟仿真技术与有机实验的有机融合,在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分类与整合”的基础上,开展了“实验预习,危险实验与创新实验操作、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虚拟仿真技术与有机实验教学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实验和独立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也丰富了有机实验教学的内容,有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制药工程专业部分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四川轻化工大学制药工程教研室按照“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专业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加熟悉药品的工业生产过程,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情况,详细讨论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以期通过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多与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操作、大型仪器仿真等结合,与学生生产实习结合方面研究较少。通过构建“虚实结合”培养模式,打通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通道;构建“虚实结合”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理论学习和操作能力进行详细考核,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树立化工生产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7.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新仙 《广东化工》2009,36(5):224-225
为了准确、客观、科学地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文章阐述了改革有机化学实验传统考核方法的必要性,建立了新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采用平时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能力量亿考核、实验报告量佬考核和期末考核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分析了新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对评价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成绩以及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有机化学实验教育在新时期的必然要求,为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索创新能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该从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革新、有机化学实验教法的革新、有机化学教学仪器的革新、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的革新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结合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QQ群等线上智慧教学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基于"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经初步实践,发现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研思维有良好效果,为打造有机化学实验"金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于金涛  滕巧巧 《广州化工》2022,(12):180-181+184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对仪器设备要求高,而且在实验安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可以保障在安全可操作的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丁基锂的制备与反应实验为例,初探虚拟仿真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广州化工》2021,49(8)
实验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有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可有效地解决限制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诸多因素,建立起传统方式和现代技术并存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应遵从虚实结合的原则,设计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虚拟仿真课程并强化师资培训,以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应用化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两方面的检查和评定,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实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体系,贯穿实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法由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40%)和实验报告(40%)3部分组成,并结合考勤、回答问题、现场打分等手段进...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食品分析实验中存在的大型仪器设备短缺、学时有限等问题,将移动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办法,充分发挥了虚拟仿真教学的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虚拟仿真教学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很好补充,虚实结合是传统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一门重要课程,虚拟仿真技术可为目前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虚实互补的有效途径,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本文针对传统豚鼠过敏性休克实验教学中成本高昂、造模时间长、学生对该实验缺乏整体认识、学生操作不熟练、实验成功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对豚鼠过敏性休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提出初步构想,以期为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课程的特点,设计了“虚实结合”氨基化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的本科实验教学。利用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氨基化改性,同时通过水合肼对GO还原处理,利用“虚实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氧化石墨烯的氨基化改性及含氧官能团的还原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本实验教学设计,将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本科实验,开拓学生视野;利用现代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实际表征测试环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设计为科学研究融入本科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温燕梅 《广东化工》2014,(18):180+190-180
针对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内容包括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推广微型实验、将慕课引进实验教学、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构建合理的考核方案等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最后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教学中面临的仪器设备限制、实验内容及考核点受限等问题,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虚拟仿真与慕课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线上慕课预习+虚拟仿真实验"与"线下指导+实际操作"结合,虚实结合,该法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为学生构建了更全面的知识体系、丰富的教学内容。该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显著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满意度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类专业的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应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对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加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以有机化学实验为研究对象,结合新课标和当前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仿真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实现真实实验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秉承"虚实结合、能实不虚、以虚促实"的原则,以"三模块—三层次—一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依托,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撑,以传统实验教学与虚拟实验教学共同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我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从而带动我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亟需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实验观、错位的师生角色、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陈旧的实验教材、课程体系之间衔接不上等等。为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多样化实验教材、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灵活选择实验内容、探索实验方法,改变错位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开设科研兴趣小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