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承德市大中专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案例访谈等调查方法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承德技师学院和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四所大中专院校在读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考察在校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情况、接触频率、接触内容、接触动机等因素,解析大中专院校媒介素养的现状。提出了承德地区大中专在校生媒介素养存在媒介接触时间失衡、媒介批判能力较弱、媒介利用能力有待提高的三个问题,并建议以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为学生搭建媒介素养实践平台、大众传媒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等策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产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宅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宅现象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某种事物,在媒介中开展社交,性格低调自闭,生活不规律.从波兹曼的视角来看,媒介环境、信息过载、幼儿谦虚、逃避心理和娱乐至死是宅现象背后的成因.“宅现象”引发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思想萎缩和生理疾病等问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大学生“宅人”开启和维持一种理性的网络媒介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频发的群体性泄愤事件参与主体的底层特性越来越为学界和业界所关注。其在认知偏差、轻信谣言和碎片化重组信息等方面的媒介素养缺失直接影响了在群体性泄愤事件中的失控情绪乃至行为。由此,底层群体的媒介素养问题已成为关涉事件发展进程走向的重要问题。文章的研究出发点在于将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置于中国的现实语境中考量,立足于当代底层群体在群体性泄愤事件中的媒介素养缺失现状,并对其缺失下的情绪和行为加以分析,以此提出集公众、媒体和政府等各方合力以提升底层媒介素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微博以“井喷”的速度快速发展,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作为微博主力军的大学生,其媒介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政府赋予媒介素养教育合法地位,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不仅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益,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微博新媒体境遇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舆论引导力弱化、大学生非理性政治行为、“谣言”信息泛滥,由此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念转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网络法制内化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和理性使用媒介,增加社会成员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并懂得利用媒介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相当重视公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媒介素养的培养,已经针对大中学生建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完备体制。而目前在我国,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大学生群体是媒介的重要受众,其媒介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传播已成为一股强势,根据问卷调查展开的关于大学生网络新闻媒体接触现状结果显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媒介,但这一群体在网络新闻媒体以及网络新闻信息内容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偏向性。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应引起网络媒体和学校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网络素养是新时期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媒介素质,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网络道德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从原因上看,既有缺乏良好网络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大学生特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主观原因,还有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建章立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需要高校科学设置课程,充分发挥育人作用;需要家庭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培育作用;需要个体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内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提升自由发展的“网络生存”能力,急需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因此,文章提出了网络信息素养问题,并对其原因做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明确了三层教育目标和三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人们在享受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便利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应用主体,如何提高分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提高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研究通过对X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基础上得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回顾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分析其现状,高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构建良好的媒介运行机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国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素质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的重心转向培养社会生活的合格公民。21世纪媒介影响力的膨胀将媒介素养教育拉入到高等教育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大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其扎实的物质条件,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也需要学校在选择媒介信息、理解媒介信息、评价媒介信息上加强引导。文章指出大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走借鉴、创新、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强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网络谣言治理、破解网络乱象是应对数字化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挑战的迫切任务,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文化改革的要求。对此,须正视现阶段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备受挑战、技术创新不足、主体协调不足、网络谣言治理机制不成熟等问题,提出树立谣言治理新思维、运用大数据构建谣言治理数据库、各主体加强协同治理以及完善辟谣机制等策略,以期提升公民网络素养,使网络谣言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共同完善互联网治理环境,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4.
《南昌水专学报》2019,(2):26-30
网络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新形式。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日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准确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现状,深刻解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熏陶、网络素养培育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参与度、伦理性和效能感,推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媒介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来自新媒介的不良信息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下高校教育必须面对的一项迫切任务。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媒介使用及媒介素养的现状,发现在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行为及媒介素养教育中均存在一些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几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了解、辨别、获取媒介信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及利用媒介来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教育两个方面内容。论述了大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媒介素养教育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途径,提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大学生是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受网络虚拟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缺乏的表现、影响及产生的原因,从强化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教育、加强网络监管、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流行语凭借其传播快速、简洁幽默、表达新颖等鲜明特征影响受众认知,也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网络流行语产生、传播过程中体现的“碎片化”“多元化”和“难以管控”的特征,解构主流意识形态严整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被网络流行语遮蔽。新时代摆脱网络流行语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危局,需要通过加强动态预警分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等调适路径,多方联动,齐力共举,实现表达方式与价值逻辑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成为物质和信息流动的媒介--疾病可以在有物理接触的线下社会网络中传播,而广义的信息,包括创新的想法、可怕的谣言和吸烟的习惯等等,在线下或者线上的社交网络中都能传播。然而,信息的传播和疾病的传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信息传播活性随时间快速衰减,而疾病一般不会那么快;信息传播中不同类型边不仅是传播力不同,传播的模式也不同,而疾病传播中接触强度只会造成传播概率差异;信息传播受到信息内容的重大影响,每次传播激活的有效网络不同;信息传播中不同传播者的角色存在定性上的差异,而疾病传播中个体的差异主要是定量的差异;信息传播具有记忆效应,以前的信息接触会产生影响;信息传播具有社会加强作用,譬如说一个谣言同时从两个地方听到,其说服力要高于从一个地方听到的两倍;信息传播中一条链接一般只使用一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