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炉喷吹半焦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高炉喷吹用煤和3种半焦的可磨性指数、着火点、爆炸性、灰熔点及燃烧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5种原料的冶金性能及配煤对高炉喷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配煤方案. 结果表明,高炉喷吹煤粉配加半焦后,混合煤的可磨性增加,爆炸性减弱,着火点降低,灰熔点提高,燃烧率约为85%. 半焦配比达40%时,混合煤用于高炉喷吹可行,并可获得更优良的冶金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干馏温度对高炉喷吹用低温干馏半焦可磨性能的影响,采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研究了3种原煤在不同干馏温度下制得半焦的可磨性,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考查了半焦的破碎特征。研究表明,半焦的可磨性指数随着干馏温度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温干馏半焦的最大可磨性指数对应的最佳干馏温度为540℃;煤的可磨性预测方程不能预测半焦的可磨性;半焦的破碎过程以体积破碎为主,也进行表面破碎,干馏温度对半焦的破碎特征影响较大,半焦破碎后的粒度大小与可磨性存在对应关系。在煤低温干馏的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现有干馏操作条件优化半焦的可磨性能,以利于低温干馏半焦在高炉喷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煤的可磨性指数,结果表明煤的可磨性指数主要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可磨性指数与水分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其变化规律并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全黑生料配料中,煤的配入量对生料的易磨性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场实测和试验均表明,生料的易磨性与煤的配入量有关,在工艺条件和煤种一定的情况下,生料的邦德功指数与煤的配入量成正向影响;在工艺条件相同时,煤本身的易磨性对生料易磨性的影响也较大;在生料配料中,掺入5%左右的煤对粉磨电耗和产量影响不大,由此可推算,采用半黑生料配料,并选择易磨性较好的煤种,可明显改善粉磨电耗,增加产量;在煤种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粉磨工艺,生料的易磨性也不同,如采用辊压机或振动破碎机,可明显改善物料的易磨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燃煤电厂大量进口澳煤,根据煤质特性,澳煤可分为高水分澳煤和低水分澳煤,其中高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和燃烧特性与我国神混类煤基本相似,低水分澳煤的煤质指标与我国优混类煤基本相似,但电厂燃用低水分澳煤时存在飞灰含碳量高、锅炉效率下降等问题。为探求低水分澳煤燃尽特性差的关键原因及其判别方法,为低水分澳煤的合理利用或燃煤锅炉优化调整提供指导依据,选取2个典型的澳煤煤样和典型的优混煤煤样,采用煤质指标分析、可磨性分析、热分析、孔隙率分析和马尔文粒径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澳煤与优混煤的煤质指标、燃烧特性、孔隙率和粒径分布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澳煤的基本煤质指标与国内同类优混差异不大,但氧含量低,说明澳煤的煤化程度高于优混煤;澳煤可磨性系数随氧含量的降低而减小,即随澳煤煤化程度的加深,可磨性变差,因此可通过可磨性系数或氧含量来初步判断澳煤的燃尽特性。采用热分析的燃尽指数C700判断煤的燃尽特性更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相同制粉条件下,澳煤的煤粉细度大,粗颗粒煤粉更多,是其难燃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将半焦、焦粉、主焦煤以不同的比例,配入新疆焦煤集团强黏结性肥煤中,进行黏结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焦煤和经低温干馏处理过的半焦在配入比例5%以内时,配合煤的黏结指数并未遵循低于最高黏结指数的一般规律;不同温度干馏的半焦其配合煤的黏结指数不同。通过实验验证,强黏结性的肥煤对无黏结性的半焦会产生非常强的黏结性,这对于动力煤的半焦的配煤炼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13个矿区动力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灰熔融性温度、哈氏可磨性指数进行因子分析评价,判别出节能性、减排性、适用性较好和较差的动力煤矿区;以炼焦煤和电煤的配煤为例,根据因子得分系数选取指标变量,计算配煤比,根据因子加权得分与排序选取矿区单煤进行配煤。  相似文献   

8.
张琨  李寒旭 《广东化工》2012,39(5):5-6,18
选取7种水分较低的煤,在两种煤可磨性指数相差值ΔHGI的不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配煤比例对配煤HGI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变质程度较高的两种煤,配煤HGI随配煤比例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与ΔHGI关系不明显,并在煤种变质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遵循线性可加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直试图决定,利用次烟煤生产冶金焦炭的可能程度。后来确认,由15%的次烟煤低温半焦配以挥发分含量高、流动性强的煤可制成合格的焦炭。配煤中有部分进行团结时,半焦的含量可增加到30%。不加粘结剂把流化床半焦压成煤团即可完全用煤制得冶金型焦。本文证明,型焦的强度和耐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半焦的制备条件和煤团成型后热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可磨性是生物质在现有燃煤机组规模化燃烧利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固定床反应器对玉米秆进行烘焙预处理,针对生物质单烧和与煤混烧两种技术路线,利用臼式研磨仪、全自动粒径筛分仪、纤维素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烘焙气氛、温度对燃料可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氮气,烟气能够在更低的烘焙温度下使玉米秆可磨性提升至接近于典型动力用煤,主要是由于烟气中的氧化性组分促进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当共磨时,煤颗粒表现出助磨的作用提升了玉米秆的可磨性,在较高温度或烟气烘焙条件下,混样的可磨性近似甚至优于煤。  相似文献   

11.
张志强 《煤化工》2023,(3):31-34+45
介绍了先配合后粉碎、捣固炼焦预破碎、配合煤先筛分后破碎等备煤工艺,对其特点和优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硬质煤有选择性地先筛分后破碎的工艺设想,并在大焦炉工业生产配煤的基础上进行了40 kg小焦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硬质煤有选择性地筛分破碎后配煤炼焦,可改善焦炭质量,增加廉价弱黏煤配比,验证了该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利用半焦,增加煤气化原料来源,采用剪切和球磨的方法,对榆神能化半焦煤样进行成浆试验,研究添加剂种类、用量、水煤浆浓度对水煤浆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半焦和褐煤配煤成浆试验,验证配煤制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半焦单独成浆,添加剂选用MX,添加量为0.2%,入料浓度为69%时,理想黏度为800~1 200 m Pa·s,浆体抗剪切性能较好、稳定性佳,适合做锅炉用水煤浆。配煤成浆时,文玉褐煤与榆神能化半焦质量比为3∶7或2∶8时,可使用添加剂FX和MX,添加剂量为0.3%,成浆浓度61%左右,水煤浆黏度为(1 000±200)m Pa·s,稳定性72 h析水率7%,无硬沉淀,均可达到实际生产需要,适合做气化用水煤浆。在选择合适添加剂的基础上,半焦单独成浆,半焦与褐煤配煤成浆均可达到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1水煤浆技术1.1制备水煤浆是对原煤经过洗选、筛分及研磨、加水(约为30%~35%)和加少量添加剂(<1%),经充分强力搅拌而制成的一种浆体燃料。由于磨粉粒度的级配要求严格,以及少量添加剂的作用,使水煤浆不同于一般的煤水混合物。水煤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半年以上不沉淀、不分层)和良好的流变性(存放时粘度很大,而流动时粘度小于1000MPa·s),可以象重油一样方便地泵送、管输、船载、车运和雾化燃烧。水煤浆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颗粒的级配及其相应的磨煤工艺;不同煤种分别要求的添加剂性能及添加剂系列的开发;不同煤种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半焦的成浆浓度,以半焦与褐煤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分级研磨工艺和间断级配工艺进行成浆性试验,并进行了半焦与褐煤的配煤制浆试验。结果表明,半焦和褐煤在传统工艺下的最高成浆浓度分别为55.58%、47.38%。采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在粗细粉质量比为85∶15的条件下,半焦和褐煤的最高成浆浓度分别为58.13%、51.59%。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对半焦和褐煤以7∶3进行配煤制浆试验,在半焦的粗细粉质量比为6∶4条件下,配煤制浆的最高成浆浓度为61.36%,浓度满足设计要求,所制煤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都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平顶山八矿瘦煤为主要原料制备型焦的配煤方案,实验时首先对所用的各原料煤破碎、筛分,再进行工业分析,然后根据配煤原理制定配煤方案。煤混配后在成型机上成型,得到的型块通过冷压成型工艺制成型焦,随后对制得的型焦测其抗压强度和对CO2的化学反应性。结果表明:以瘦煤为主要原料制备型焦的最佳配煤方案是:90%瘦煤配入10%的肥煤。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钢球磨煤机制粉单耗和研究较佳的补球规律,针对某600 MW机组双进双出钢球磨进行了煤粉等速取样、钢球筛分以及补球优化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煤粉细度和均匀性指数可以推测出钢球级配的变化;补球应将钢球平均球径控制在初始平均球径附近,且补球时应先稳住大球级配,逐步适当提高小球级配;合理的级配可以使得相同工况下煤粉均匀性指数提高至0.8以上、制粉单耗平均下降近3 k Wh/t;得到了钢球磨损量与合理补球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钱松 《四川水泥》2009,(5):19-19
生料制备立磨粉磨中水的来源主要有两处,一是入磨物料携带的水分;二是磨内喷水. 当物料平均水份超过磨机的烘干能力时,物料因粘结在辊道上结皮,形成缓冲层,降低粉磨效率.进磨物料中携带适量的水份,它相对于磨内喷水具有均匀性特点,可使物料在磨盘上较易形成稳定料床,改善粉磨工况,提高台时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粉状褐煤蓄热式下行床快速热解适宜工艺参数,通过蓄热式下行床快速热解试验装置,在900℃高温热解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白音华褐煤煤粉粒度分布和入炉煤水分对热解产物产率和热解气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6 mm时,随煤粉粒径增大,热解半焦产率增加,热解焦油产率均低于3%,热解气产率逐渐降低,该粒径范围内的热解气产率较高(35%)。因此,6 mm煤粉均适用于蓄热式下行床热解工艺,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依据下游除尘要求,在6 mm内筛选煤粉粒径。煤粉粒径3 mm、入炉煤水分在15.10%~25.03%时,随入炉煤水分的增加,热解水、热解气产率增加,半焦产率降低,因此,高入炉煤水分有利于粉状褐煤热解,提高褐煤煤粉干燥效率,降低烟尘和小颗粒煤粉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离心磨粉磨石英和氧化铝后,磨样的粒度测定,对离心磨粉磨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磨机粉磨过程基本符合传统粉磨速度方程Rdt=Rdtexp(-k_f·t~′)。但常数K_f和n′与粒径d存在幂函数关系。粉磨产品粒度在大于2μm时其分布符合R-R分布,小于2μm时,比R-R分布所表示的该粒级筛下量少。研究认为对于离心磨这种超细粉磨设备减小颗粒的粘附力可明显提高磨机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硫石油焦利用率低的问题,选取两种典型高硫石油焦(JL、US)分别与AQ006煤掺配,考查了掺配两种焦的可磨性、灰熔融特性、黏温特性、CO2反应性,并进行了气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石油焦具有低灰、低挥发分、高硫、高发热量等特点,且两种焦在不同掺配比例下,配煤的可磨性指数均高于80,是优质的粉煤气化配煤原料。AQ006煤分别掺配两种焦的灰熔融温度均高于1500℃,添加石灰石可有效降低掺配质量分数25%JL焦和US焦(焦∶煤=1∶3)的配煤灰熔融温度至1 400℃以下,且在石灰石质量添加量为6%时,两种掺配焦的高温灰渣黏度在2~25Pa.s的温度区间都高于200℃,满足Shell气化炉操作要求。与单独JL焦、US焦相比,配煤的CO2反应性显著提高。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掺配石油焦加助熔剂方案与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Shell气化炉现用配煤方案相比,有效气产量增大,比氧耗和比煤耗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