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江流域水资源的社会公共性决定了无论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或是对资源的保护治理上都必然会涉及各种利益主体,而水资源保护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行政主管部门这一单一主体的管理,势必难以有效的兼顾各方利益,必须调动各个利益攸关方,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文章立足于赣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公众参与机制为视角,系统分析和探讨了赣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显存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完善赣江流域的水环境公众参与机制、实现赣江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协商民主的领导,为人民团体协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条件和政治保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人民团体协商的政策创新完善了其协商主体、协商功能和协商路径等方面的制度配套.在政策指引下,通过创新实践明确了人民团体作为协商主体和协商平台的两种制度形式.人民团体协商的制度创新提升了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体现了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强、协商主题关注社会民生、协商过程注重平等对话和协商结果强调包容协同的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3.
来华留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推进,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日益突出并渐趋复杂,传统治理方式难以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引入协同治理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从宏观视角系统探讨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治理主体、治理举措和协同机制建构,可以为实现来华留学教育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路和具体方案。在治理主体上,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高校负责、社会监督、企业参与、国际协同的共建共享格局;在治理举措上,优化教育内容、扩大资金来源、建立评估制度等多措并举;在协同机制上,注重提升领导主体能力建设,加强沟通交流平台建设,并强化利益平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流域的水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和管理各江河湖泊流域的水资源,对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包括:建立强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流域管理;加强流域管理科学体系的研究;完善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优化生态安全和区域协同发展整体格局的重要战略。整体智治强调数据驱动、组织整合、公众需求回应,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在技术、结构和目标方面相契合,是实现流域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行政分割、数据壁垒、监管缺位、伦理失范的困境。在整体智治理念下,通过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开放、以强化数据共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制度与技术双重供给保障监督落实到位以及通过价值引领进行技术祛魅等4个方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软法治理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治理模式,强调公众参与、平等协商,故有别于传统的行政管制或者行政管理。福建省经贸领域中软法的具有不同表现类型,其创立和实施均不同于传统法律机制。由于不具强制执行力,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某些障碍,从而需要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转型中的城市社区,各种新型治理主体日益兴起,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特征。多元治理主体的兴起给社区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主体互动阻滞,进而导致物业公司监督困境、业委会运转困境以及居委会过载困境等治理难题。前埔北社区利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试点的契机,构建出协商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为破解社区治理困境、促进社区善治提供了新路径。首先,利用试点契机激活社区内生组织资源,将社区居民有效组织起来,解决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主体困境;第二,在试点推动下,搭建协商平台,制定协商规则,建立社区协商共治的制度基础;第三,在协商平台中,运用协商规则,党委引领,多元参与,促进社区协商共治体系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互惠互通的重要抓手,其制度变迁经历了“制度宽松—制度紧固—制度解绑—制度规范”4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尚处于发展阶段,农民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受损,导致改革实践存在较多阻碍。为使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更好地实现赋权扩能,提出从政治、经济、制度和农民自身4个维度来盘活以农民为主体的宅基地退出机制。一是矫正基层政府行为偏差;二是高效利用市场机制;三是健全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四是动员农民以“主人翁”角色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此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向深入,进而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起步晚,成长迅速,发挥作用明显,但也面临着诸如政府支持不力、参与能力不足、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与障碍,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与功能的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协商民主机制的作用。协商民主能够与生态文明契合,与环保公众参与互相促进,有助于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因此,应借助协商民主理论和机制促进环境非政府组织更为广泛和深入地参与环境保护公共事务,实现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合作的环境治理,具体而言,可从协商主体、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等方面初步建立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协商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是环境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环境决策的基础和重点,然而随着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公众参与在现实维度的困境逐渐显现:环境信息公开不全面、环境决策形式化、监督反馈机制缺失、参与救济机制不完善等。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在"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准确、政企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造成的。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重要形式,基于平等、正义、公平等价值理念,对于打破公众参与的枷锁、实现公众参与的权利,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在公众参与民主立法、加强信息公开、环境行政决策民主化、强化监督反馈机制、参与损害救济制度的建构领域,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土壤。  相似文献   

11.
分析水污染纠纷特征,阐述了当前我国解决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法律机制的现状及缺陷,并从完善流域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拓宽纠纷解决途径、增加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作为现代民主立法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行与完善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公众参与机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并在对比国内外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立法活动中公众参与所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规划对公众参与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加深对公众参与机制的了解,更好的指导城市建设规划,本文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机制的起源和内涵,进一步分析了公众参与机制的现实意义,最后针对公众参与机制提出了相关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起到实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创新要把社会建设成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志愿服务是在志愿精神指导下进行的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活动。在现代公民社会发育成长起来的志愿服务,具有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特点。志愿服务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提供思想动力和群众基础,缓解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流域公共治理是一种网络化治理,其复杂性和整体性决定了任何单一主体都无法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只有集结起流域网络中的各个点,编织成一个协商与合作的治理网络,才能达到流域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这个网络中的各个治理主体的行为及其偏差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其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更好地定位其在流域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能,实现流域治理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基础驱动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正逐渐成为政府破解城市问题的主要手段,对于解决传统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度较差、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有着积极意义。在智慧城市治理的背景下,通过对中英两国参与式规划案例中关于信息反馈问题的深入分析,从参与反馈流程、信息反馈方法与信息开放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国情给予参考性的改善建议,以最终实现我国规划决策“以人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国家城市的"大政府"管理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公众广泛参与城市治理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须全面增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意识和治理能力;完善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保障;拓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多元渠道。  相似文献   

18.
由于“湄公河治理”是一个自主运作却又开放的组织集合,这种集合不仅仅是主权国、更是各类型组织组成的,因此它的治理直接面临着两个“根本性的难题”,即国际流域治理碎片化与各成员参与合作的约束与激励问题。因此如果单独采取科层制、市场机制或网络机制来协调澜沧江—湄公河治理中的矛盾都可能导致“囚徒困境”。根据西方各国经验并结合各流域国的国情,“澜沧江—湄公河治理”应着力于“整体性安排”,基本包括:完善合作的组织机构及机制、改善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治理的方式、流域政府的政绩评价、流域生态补偿与政府间平权机制、多中心的混合制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协同治理逐步显现比较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社区治理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其制度、组织、平台与人才优势应当成为社区协同治理的新型主体,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应该从培育协同治理的生态、建立高效参与的规则、制定精细服务的清单、建立监督评价的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治理、促进政府廉政建设三个方面指出了注重廉政建设公众满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廉政建设公众满意管理中相关工作人员思想观念不到位、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相关研究及应用层次较低的现状,并针对性地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配套制度、加大研究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廉政建设公众满意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