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说明:食用便捷工具的设计采用"心形"的设计灵感,使开启类工具能够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工具造型尽可能的活泼、可爱或富有情趣性。开壳器的材质工艺以不锈钢喷漆为主,也可为塑料;在削皮器的设计上,整体造型为"心形"图案的一半。特意在手握处,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因素,使之符合手掌曲线,更好的贴合手掌,操作舒适;在红酒开瓶器的设计上,360度侧面均被心形所切成凹槽,美观的同时,加大摩擦力,使其易于使用者拧握  相似文献   

2.
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连超  戴端  李宜信 《包装工程》2015,36(18):66-69
目的研究传统器物的造物原则及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为载体,通过对古代造物思想的描述,从器道并重、生克相依、和谐共生3个层面阐述传统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并结合设计实例进行理论验证。结论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可从传统的器道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形式相结合,引出"形态"的设计概念,构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语言,使其在设计上具有传统文脉的识别性,形成鲜明的、典型的民族品牌特色,使中国的设计和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白兴易 《中国包装》2012,32(7):15-20
本文从夜光杯的不同造型特征入手,对不同造型夜光杯的器型、轮廓线型进行分析,探讨各种器型背后所体现出的设计艺术,重点对夜光杯所蕴藏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其所揭示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夜光杯艺术的传承、应用和发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西汉及唐具有代表性文物为例,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从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文物对比研究、材料科学及加工工艺分析等方法,探索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成因与演变,得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器物的设计特点和发展脉络,设计文化更多体现在“天、地、人”的关系之中,体现了古代“由器至道”“格物致知”的造物思想。结果 证明中国自古以来都存在具有自身特点的设计,其“师法自然”“以人为本”“兼爱及节用”等设计思想对当代设计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下的设计特征,与时俱进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设计历程。结论 设计文化的继承不是复古,而是有创新的继承;不仅是“器”或“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的继承。中国的设计就是在“格物致知”和“由知格物”的循环递进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李恩田  王绍东  雷青 《包装工程》2022,43(22):425-433
目的 探析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再设计应用方法。方法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焦点小组方法建立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的语义感知评价量表,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形态分析法解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建立反应矩阵。以数量化Ⅰ类理论数据分析方法为基础,构建语义感知评价与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对应关联模型。结果 共有16种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对使用者的语义感知评价产生了显著影响,每种造型元素可对不同的语义感知评价产生正向或负向影响。结论 应用语义感知评价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的对应关联模型,可以快速帮助设计师找到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产生正向影响的造型元素,规避产生负面影响的造型元素。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再设计提供了高效的指导路径。  相似文献   

6.
包装造型是包装功能、包装结构、包装装潢的物质载体,造型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对包装品的盛装、保护功能、包装品的强度和稳定性、包装品有效传达信息的能力。清代包装造型在承袭前代包装艺术的基础上表现出了自身风格特色。具有代表性的造型特色有随器成型、仿前代工艺品、组合化和仿生等,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特色对于现代包装尤其是礼品包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卫民 《包装工程》2005,26(4):164-165
通过分析纸器包装造型设计视觉传达的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美的规律,灵活掌握纸器包装造型的表现形式,从而能更形象、生动、快捷地传递商品信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中国古代灯具主题性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的设计观进行梳理,寻找对当代设计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传统设计思想,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设计特征、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古代器物设计制器尚象的造型设计特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器以载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杜杰  韩怡萱  雷英卓 《包装工程》2023,44(14):179-187
目的 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解读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打散重组成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运用至文创产品中,促使市场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达到多元化的局面。方法 基于形状文法推演规则,根据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点及石峁石雕纹样特征,与现代茶具造型进行交叉融合,结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以茶壶、茶杯、公道杯、茶盘为石峁茶具组合,开展形态设计推演。结果 获得极具石峁造型风格且符合现代审美的石峁茶具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通过实践验证案例方法的切实性与有效性,为石峁造型和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并转换成现代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保护石峁遗址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餐在不少国家与地区广受欢迎,调味料选用是中餐烹饪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菜品的口味,为了让现代人做菜很好地把握调味料的选用种类和分量多少,设计了一种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智能调味器。方法通过访谈法获得原始用户需求,设计调查问卷,再运用数理统计和Cronbachα系数信度检测的方法对原始用户需求进行筛选得出最终的用户需求并对其重要度进行计算,工业设计师将最终的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特性,从而构建出智能调味器的HOQ,以设计特性相关性和设计特性重要度排序为依据,从整体体积、混料结构与形态、外观造型、功能系统设计和色彩搭配度5个方面进行智能调味器创新设计。结果该智能调味器具备了体积小巧、混料方便、外观造型美观、功能系统合理和色彩搭配度好等特点。结论本文所使用的分析统计方法和HOQ的创新设计方法可以对新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陶瓷领域的增材制造技术,并结合传统陶瓷的工艺过程及特点,探索增材制造技术对陶瓷器型创新的推进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基于陶瓷传统工艺过程,提炼传统器型的造型特点,就其存在的限制与问题进行分析;梳理目前陶瓷增材制造的技术发展脉络,探索不同增材制造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对陶瓷造型的影响,并结合陶瓷增材制造实例进行设计剖析,从创作方式和设计语言两方面阐述增材制造对于陶瓷器型的创新推进作用;最后对陶瓷增材制造技术进行未来展望。增材制造技术与陶瓷的结合,有力地推进了陶瓷器型的创新设计,使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限制,新的技术带来新的设计语言与创作形式,虽然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荔枝剥皮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小欢 《包装工程》2016,37(12):121-124
目的为解决手剥荔枝不卫生和易弄伤指甲等问题,设计一款供日常食用荔枝使用的剥皮器。方法分析荔枝的物理特性和常用的荔枝剥皮方法,根据人性化设计理念中的人机工程学因素和美学因素综合进行设计:依据人手尺寸确定剥皮器手柄的造型与尺寸,根据荔枝物理特性确定刀刃的尺寸,设计并进行实验确定刀刃的锋利程度及手柄与刀刃的厚度;根据美学因素完善造型,确定3种色彩计划。结论得到了较理想的、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的荔枝剥皮器。  相似文献   

13.
倪腾腾  牛犁  王志成  崔荣荣 《包装工程》2022,43(20):395-401
目的 以中国传统熨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和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法 从设计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类型学,对收集到的图像可考与现存可见的37件传统熨斗进行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综合考虑传统熨斗基本造型和结构特征,将其分为斗形、船形、鸟形等三型五式。在形制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传统熨斗的演变轨迹,从结构功能、造型装饰、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提炼传统熨斗的造物思想。结论 考证了中国传统熨斗的常见形制,挖掘了其在结构功能上传达出的“致用利人”造物逻辑、在造型装饰上体现出的“制器尚象”造物方式、在文化内涵上反映出的“器以载道”造物智慧,为传承与发展传统造物思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现有数码相框的外观造型,从情感化设计入手,提出了将积木的外观造型融入到数码相框中的设计理念,从产品定位、造型设计、材料工艺和产品色彩等方面阐述了数码相框外观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5.
王鑫  赵聪寐 《包装工程》2018,39(16):243-247
目的对辽代陶瓷造型的设计学分析做宏观性的阐述。方法从设计学的视角出发,以辽代陶瓷造型为研究对象,从辽代陶瓷造型与分类、辽代陶瓷造型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辽代陶瓷造型的设计解析3个方面展开研究,注重对辽代陶瓷中的典型器进行成器之道的解构,注重对其造型的功能与审美进行设计原理的解读。结论辽代陶瓷是中原制瓷技术与辽人生活方式结合的时代产物,辽代陶瓷的形态设计丰富多源、民族特征鲜明,结构设计简单质朴、合理实用。辽代陶瓷的造型设计既是按照功能需求为人造物,也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辽代陶瓷造型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是辽代游牧文化变迁的物化形式,对它的研究既有历史反思性又有现实启迪性。  相似文献   

16.
旅游纪念品设计中传统地域文化元素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邱蔚丽  邱赤炼 《包装工程》2012,33(20):109-112,132
以中国传统哲学中"道"与"器"的关系为启示,分析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链中的旅游纪念品存在的一些问题,论述了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导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称之为"道"、"器"的传统文化学习,归纳其特征并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提取其中经典的"器"型,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而形成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当今时尚风格的旅游纪念品的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17.
赵利娜  王赫德 《包装工程》2022,43(2):352-357
目的以游牧习俗境遇下蒙古族经典器物皮囊壶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多视角、广维度的设计学研究方法进行细致剖析,密切贴合游牧习俗与皮囊壶造型之线索,一方面深入牧区充分调研其具体功用之概况,另一方面与相关手工艺人细致了解其工艺之特性。结果基于此,从微观层面对蒙古族皮囊壶工艺质料、拎持构造、储蓄承载、转场迁徙4个方面进行设计学、人体工学及力学的探索与分析。同时,将蒙古族皮囊壶研究置于宏观游牧文化时代背景中,客观严谨地追溯其熔科学理念于器、铸游牧精神于貌、展民族特性于器3个方面的设计准则、理念及范式。结论传承并弘扬经典的蒙古族传统器具设计理念,为中国北方游牧草原地区传统蒙古族器具设计的研究和现代化延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涛清  邓学雄 《包装工程》2016,37(2):125-129
目的设计出一款安全便捷的小型采果器。方法通过对现有小型采果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分析研究,结合新型电动伸缩技术,采用旋刀切割,结合人体机能特征和人体结构特征参数,对采果器的造型和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设计出一款小型高空电动采果器,并完成了样机的制作。结论经过现场采摘高果树上的水果,证明了该小型高空电动采果器具有安全、实用、便捷等使用效果,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国强 《包装工程》2007,28(10):190-191
论述了衡器造型设计的分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衡器的特质。阐述了美学原则在衡器造型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仿生设计与本土化设计思想在设计理念上的广泛应用趋势。倡导设计者打造以简洁时尚为主的衡器造型语言,创造人-机器-自然和谐共生的对话平台,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让好的产品真正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完善机电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改善目前机电类产品的造型设计只注重研究功能结构和仿生,不注重人机交互性的产品造型设计以及缺乏用户感性意向的现状,本文从人机工程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了数控机床仿真设备的功能、材料与工艺,通过以数控机床仿真设备造型设计为出发点的实际设计案例,完善了机电类产品设计过程中缺少人机交互因素的造型设计,提出了基于人机交互导向下机电类产品造型设计的设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