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网站2022年12月30日报道】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2022年12月30日宣布了美国民用核工业领域2022年的11件大事。1历史性气候法案支持核电发展总统拜登8月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使该法案正式生效。该法将通过增加公司税收等方式创造7390亿美元财政收入,并将其中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投资。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气候投资。  相似文献   

2.
<正>【普氏《核子周刊》2017年1月26日刊报道】美国众议院2017年1月23日和24日分别通过了一份有关核能的法案,即《先进核技术发展法案》和《能源部创新法案》。美国核工业界对此表示欢迎,并认为如果能最终成为法律,这两份法案将有助于在美国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2018年3月综合报道】近期,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三份核能相关法案:众议院2月批准两份核能研发相关法案,一份涉及基于多用途反应堆的快中子源,另一份涉及低剂量辐射照射影响研究;参议院3月7日批准《核能创新能力法》法案。  相似文献   

4.
【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05年9月8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2005年8月8日签署了2005年《能源法》,在今后10年里,美国政府将给予能源公司145亿美元的减税优惠和补助,以鼓励它们扩大能源生产。核能成为这部《能源法》中的大赢家。在签署这部《能源法》时,布什总统表达了希望美国保持经济和能源独立性的意愿。“该法案可使美国以更加清洁和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利用我们国内的能源资源,包括煤、核能、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布什说,“通过这些可靠的资源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能量,可降低我们对其他国家能源的依赖性。”布什表示,核能是“美国最重要的电力…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鼓励核能创新,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半年签署了两份法案:2018年9月28日签署《2017年核能创新能力法》(NEIC),2019年1月14日签署《核能创新和现代化法》(NEIMA)。根据这两份在签署当日生效的法律,美国政府将为核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月,美国能源部颁布《先进核反应堆开发部署远景与战略》,众议院通过《2017年先进核技术开发法》法案;3月,参议院议员提交《核能创新与现代化法》法案。2份法案、1份战略都旨在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开发部署,表明美国已将该项工作提上日程。当前国际上核反应堆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其中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绝大多数是第二代,正在部署第三代,研发第四代。第一代反应堆主要是上世纪50—60年代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12月,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COP28)大会上联合二十多个国家共同承诺,放弃使用化石燃料,并在2050年将全球核能装机容量较2020年增加两倍。美国近两届政府均出台政策法案,推动核能发展。促进核科学与技术发展、提升本国核工业实力、强化核能技术出口已成为美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英国《国际核工程》 1998年第 12月号第 6页报道】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 2 13亿美元的能源和水资源拨款法案 ,它包括19 99财政年度的能源部核能局所需的近2 .94亿美元。这笔拨款比 1998财政年度的2 .43亿美元有所增加。该法案把 190 0万美元划归作新核能研究创新 (NERI)之用。负责 DOE的国务秘书 Erneot Moniz说 ,NERI“将关注具有非能动安全、防扩散和能大量减少废物的改进型反应堆”。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一直呼吁给核能研究与开发增加资金。该法案就 1999财政年度预算事宜作出了规定 :   ● 3.5 8亿美元用于高放废物管理 …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6月30日发布《核能与能源安全转型》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核能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随后指出核能可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并为更好地利用核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1核能发展概况报告指出,核能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清洁电力来源,发展至今已为全球减排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国会两党正在参众两院推进《核能领导地位法案》(NELA)的审议,目的是推进先进核反应堆技术的研发,巩固美国在民用核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NELA 2019年3月27日提交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审议,6月18日提交众议院能源分委会审议,7月16日获得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投票通过。根据NELA,美国未来将在五方面鼓励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创新:一是示范堆建设,二是高丰度低浓铀燃料的供应,三是要求能源部制定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2022年7月综合报道】美国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2022年7月6日发布报告《推进核能发展:评估核能部署、投资及其对美国清洁能源未来的影响》。该报告指出,作为一种稳定持久、灵活性高的清洁能源,先进核能将在美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气候效益。突破研究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重点研究能源、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和农业三个领域应对环境和人类发展挑战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2021年7月综合报道】两个欧盟专家组2021年7月2日发布应欧盟委员会要求编写的报告,内容涉及是否应将核能纳入《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法》(下文简称"《分类法》")补充授权法案。欧盟委员会2021年4月宣布准备将核能纳入《分类法》补充授权法案,但最终决定将在根据《分类法》实施的专门评审程序完成后作出。  相似文献   

13.
【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07年4月26日报道】美国与日本已签署了一份名为《美国—日本核能联合行动计划》的框架协议,以增强双方在核能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欧洲核能综览》2000年3~4月号报道】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旨在解决日益突出的核电站乏燃料贮存容量问题的立法草案。 美国核能研究所(NEI)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e Colvin对参议院的决定表示欢迎,并认为这有助于使美国从核电(美国最大的无排放电力来源)中获取最大利益。他说:“由于立法的焦点转向了众议院,因此核工业还将继续与国会议员合作,以完成对核废物政策法案的修订,该法案将促进核废物处置计划的实施。” 该法案为中间贮存设施制定了计划,授权美国能源部(DOE)处置贮存在核电站场区内的乏燃料。如果该法案不再被修改的话,那么它将…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特易公司《核市场评论》2020年5月15日刊报道】2020年5月11日,美国能源部(DOE)核能局发布文件《建设铀储备:保护美国核燃料循环产业的第一步》,简要介绍了美国战略铀储备建设计划。建设铀储备是能源部2020年4月发布的《重塑美国核能竞争优势》报告提出的旨在恢复美国核能领域全球领导地位的举措之一(详见本刊2020年第5期相关报道)。文件表示:"美国铀矿工人渴望工作,但国内唯一铀转化厂因市场低迷而暂停运行。美国无法与外国国有企业(例如中国和俄罗斯)竞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20年8月6日报道】应美国核能协会(NEI)的要求,美国Ux咨询公司(Ux C) 2020年7月发布《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变暖1.5℃报告"的全球核市场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如果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到2050年达到840 GWe的IPCC预期目标成为现实,核技术和设备出口到2050年可能为美国带来1.3万亿~1.9万亿美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英国核学会《核能》1999年10月刊报道】 多年来,在美国及其他国家核能在没有造成大气污染的情况下,生产了数万亿千瓦时的电力,这一点很少或几乎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但是现在,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已开始认识到核能不但为美国提供了约20%的电力,而且还对大气清洁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1973~1996年期间,核能满足了美国电力40%的增长需求。在同一时期,核能使美国少排放8000万吨SO2,3400多万吨NOx。仅在1996年,核电站就使美国少排放530万吨SO2,占1990年清洁大气法案修正案所规定的SO2排放限额的50%以上。目前,核电站每年都使美国少…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2月8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分析了2022年全球以及各地区(亚太地区、美洲、欧洲、欧亚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的电力供需情况,并对2023—2025年电力需求进行了预测。报告强调,全球未来三年的增量电力需求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满足,因此未来几年发电相关碳排放量可能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正>【经合组织核能机构网站2022年5月12日报道】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2022年5月12日发布名为《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核能的重要性》报告。该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接着指出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低碳的基荷能源,核能可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就此向其成员国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核能协会网站2015年12月21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签署的2016财年综合拨款法案将为能源部(DOOE)的核能计划提供9.86亿美元,比能源部的预算申请额高8000万美元(9%),从而为促进核能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该法案为小型模块堆和先进反应堆概念的研发提供了大力支持:为反应堆概念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