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集中供暖用户和分户燃气壁挂炉供暖用户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住宅供暖热环境的需求差异较大。相对于集中供暖,分户供暖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并充分调动用户行为调节的积极性。就供暖费而言,分户供暖用户的平均费用低于集中供暖用户。因此,分散式或末端可控的集中式系统更适合住宅供暖。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以冬季供暖日为时间节点,利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供暖前宿舍室内热环境较差主要由于室内温度偏低。而供暖后,影响宿舍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变为室内湿度。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近郊的7户农宅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受试者认为室内环境舒适,实际热感觉投票值高于PMV模型预测值;农宅中性温度为18.4℃,可接受温度下限为10.9℃,舒适温度受农民的衣着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因此,北方寒冷气候区农宅的供暖温度标准不能照搬城镇单元式住宅楼的供暖标准,不宜维持较大的室内外温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供暖前后宿舍内热环境差异及其对学生睡眠热舒适的影响,在北京某高校实地调研了8个不同朝向宿舍的室内热环境,并采用问卷调研和睡眠手环监测结合的方式获得了16名高校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表明:供暖前宿舍内夜间平均温度为(18.6±1.1)℃,供暖初期为(20.2±1.4)℃,满足标准要求;实测期间宿舍夜间相对湿度高于30%,满足舒适度要求;床褥系统总热阻约为3.5~4.9 clo,其中,睡衣热阻大约为0.03~0.40 clo;供暖初期受试者睡前热中性温度为18.0℃,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6.0~19.8℃,早晨醒后倾向更暖的环境;睡前热感觉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关联,当受试者睡前热感觉偏暖时,睡眠满意度及深睡眠比例较高,有利于睡眠。  相似文献   

5.
电热膜供暖的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修睦  王伟  施雪华 《暖通空调》2002,32(4):94-95,111
通过对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的温度场和热舒适性的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住宅中采用的单片功率为20W的电热膜,会导致室内PMV过大,造成温度过高而使人感到不舒适。建议开发单片功率较小的电热膜用于顶棚敷设。  相似文献   

6.
将热舒适评价标准模型与供暖房间热环境动态数值模拟相结合,以西安地区为算例,对供暖房间11个工况进行了室内动态热环境及热舒适模拟与分析,证实了现行规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邱玉深 《建筑工人》2007,(12):18-19
随着住宅建筑标准和对热舒适要求的提高,地板辐射供暖在住宅中的应用逐年增多,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志强  王昭俊  廉乐明 《暖通空调》2005,35(9):11-14,118
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模型房间的温度场与经回归分析建立的平均热感觉MTS预测模型和热舒适评价指标PMV相结合,通过编制MATLAB程序,绘制了模型房间不同截面的MTS和PMV的三维分布图。比较了各个截面的MTS和PMV预测结果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风降温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及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热舒适评价标准PMV/PPD模型与建筑动态热模拟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相结合,分别对重庆地区自然通风房间和埋管送风通风房间进行了室内气候及热舒适性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埋管系统通风降温可以改善炎热地区的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供暖房间热舒适模糊分析及最优室内计算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模拟我国中部地区冬季供暖房间热微环境及人员衣着习惯,针对钢制柱式、钢制串片和钢制扁管三种典型供暖散热器,进行了人体热舒适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糊分析。得到了适用于我国中部地区供暖设计及运行的室内计算温度,其最优范围为17.0~19.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供暖散热器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文驹  李程 《山西建筑》2007,33(29):174-175
通过对北京两个不同类型住宅冬季取暖情况的介绍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寒冷地区冬季采暖期实现建筑热环境设计的目标,以期利用最少的能源提供最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供暖地区和非供暖地区受试者进行了气候室实验研究,以探讨不同地区的居住者对室内偏冷环境的热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分析比较了两地受试者的热感觉、热舒适、满意率及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在冬季,长期在供暖房间内生活的北京受试者对冷环境的适应性比长期在无供暖房间内生活的上海受试者差,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热环境的评价上,还表现在生理习服上;在北京使受试者达到同一热感觉的室内环境温度要比在上海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在近两年的冬夏季节,现场测试了上海高层住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住户的热环境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冬夏两季上海高层住宅的热环境皆处于ASHRAE给定的舒适区之外,实测计算结果与问卷统计结果存在的差异,显示了上海居民对冬季热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量了顶送风供暖房间不同送风状态对应的室内温度和风速,根据实测数据对室内人员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地面附近有较大热损失的房间,减小送风温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温度分布。仅改变送风参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类房间近地面热舒适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供暖房间热环境参数的实验研究及人体热舒适的模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ISO标准散热 热工性能实验台上,对我国目前学用的三种典型散热器供暖条件下,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实感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模糊和了模糊分析,从而得出在冬季供暖条件下80%的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为17.0 ̄19.2℃,为“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刘畅  陈超  蔺洁  谢静超  倪禹  尹鹏  严乐 《暖通空调》2023,(5):153-157
本研究于2020年1月16日至10月30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及部分华中和华东地区典型城镇冬季集中供暖住宅热环境现状开展了调研与分析。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热用户建筑概况、供暖方式及收费方式、室内环境温度、家庭成员、人员衣着、房间温度偏低时的应对措施等。调研结果表明:东北、西北地区约6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华北地区约4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调研热用户多是春末初秋的衣着方式。进一步研究了冬季室内人员在可接受的“轻度冷暴露”温度条件下的人员衣着方式,以期为满足简约舒适热环境的绿色低碳供暖方式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粤东地区农村住宅进行了448人次的热舒适现场调研,实测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并记录了热感觉、热可接受度、热期望。居民服装热阻与ET*呈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居民的热感觉与空气温度(ta)、操作温度(top)、新有效温度(E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粤东地区农村居民的热感觉模型。模型显示,粤东地区农村居民夏季的中性温度分别为26.4℃(ta)、26.7℃(top)、28.5℃(ET*),80%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9.0℃(ta)、29.4℃(top)、31.2℃(ET*)。此外,研究结果表明“灰空间”中的期望温度比“绝对空间”高0.6℃,说明使用者在灰空间比在绝对空间有更低的期望基准,现代农村住宅应保留传统建筑中设置适量灰空间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以及该地区冬季适宜的供暖温度,对哈尔滨市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室内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进行了9个月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供暖期间平均室温都接近或超过24℃,办公建筑受试者的着装明显多于住宅的。热中性温度随着平均室温的升高而逐渐提高,既不利于人体健康,也增加了供暖能耗,建议冬季供暖采用标准推荐的下限值,且供暖初期、供暖中期和供暖末期的室温也依次降低,如依次采用20℃、19℃和18℃,以充分利用人体的热适应性,实现可持续的建筑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在辐射供暖设计中,单一控制辐射体表面温度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辐射体表面温度和邻室辐射体背面温度对房间舒适性的影响。采用PHOENICS软件模拟满足ISO7730标准的理论地面、顶棚温度范围,通过对标准房间实测及调查问卷对该温度范围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