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桥面人行悬索桥整体结构较柔,高空桥梁振动和透明的玻璃易使人产生恐惧感,设置抗风缆是提高桥梁稳定性的必要措施。依托某新建的玻璃桥面人行悬索桥,运用有限元软件从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振动舒适度两方面对设置和不设置抗风缆两种情况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抗风缆可以增加结构刚度,提高玻璃桥面人行悬索桥各关键振型的频率。该桥梁的舒适度分析满足英国BS 5400规范要求,设置抗风缆对桥梁的竖向振动和舒适度没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行悬索桥结构自振频率低、整体刚度和阻尼小,人致振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以某景区人行悬索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人行悬索桥人致振动响应的规律。考虑不同人群激励方式对人致振动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包括人群附加质量、激励频率、激励分布和阻尼比,得到了各参数对人致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行悬索桥加速度响应与激励人数呈正相关,在相同测试人数下,行走激励的加速度响应随行走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人群附加质量对人行悬索桥振动的影响不可忽略,宜根据桥梁的设计承载人数构造振动激励及确定桥面人群附加质量;人行悬索桥频率较低,直接按照步频构造人行激励更为恰当;为获得更不利的人致振动响应,当激励频率与结构某对称竖向振型频率接近时,人群行走激励取为全桥同向分布,当激励频率与结构某反对称竖向振型频率接近时,人群行走激励则按悬索桥的最低阶反对称竖向振型分布。对于一般的人行悬索桥,人致振动分析时阻尼比建议取为0.20%~0.40%。  相似文献   

3.
杨光 《山西建筑》2015,(7):178-179
对目前国内外人行桥的振动舒适度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范作为标准,对人行悬索桥进行人致振动的动力时程分析,并对人行悬索桥的舒适度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某环形多跨连续钢结构人行栈桥,桥面悬挑较大,竖向自振频率较低.为了验算其舒适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本文采用动力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人行栈桥竖向自振频率较低的两个区域及自振频率较高的一个区域施加行走荷载、天桥人群均布荷载以及跑动冲击荷载等18种荷载工况进行计算.结果 表明,栈桥的人致舒适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分析发现,其加速度...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悬索桥抗风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高阻尼抗风缆的方案,高阻尼抗风缆锚固于主缆之上,用联接器将吊杆与抗风缆相联结,沿着吊杆穿过加劲梁,在加劲梁底部用钢丝绳牵引锚固于两岸,高阻尼抗风缆约束了主缆的摆动,吊杆的振动,加劲梁的扭转。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人行随机荷载激励,分别采用四种人行荷载工况对一座既有钢结构人行桥进行了人致振动时程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该人行桥在行人激励下的动力特性。考虑到现有人行桥的动力特点及对其振动舒适度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考虑结构双向耦合振动的舒适度评价方法,并对该桥进行了舒适度评价,证明了该桥在动力性能上存在的问题。这对人行桥人行荷载模拟、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评价以及防振减振研究都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钢结构人行桥的建设和发展,该类型桥梁的振动及人行舒适性问题也愈来愈突出。笔者结合国内外人行桥设计规范,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大跨径人行廊桥进行了人致振动时程模拟分析,并根据该廊桥的最大加速度响应时程曲线及模态分析结果,设置了相应的TMD减振系统,进行了减振效果分析和舒适度评价,表明TMD减振系统对人行桥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对类似桥梁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行天桥通常跨度较大,容易造成较大的振动响应,而振动有可能会造成人体感到不舒适,还可能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TMD减振装置可以有效提高人行天桥人致振动舒适度.本文以国内某在建的大跨人行景观桥为背景,基于MIDAS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了其自振特性和人致激励下结构的动力时程响应,并对比分析了该人行天桥增加TMD减振系统后,...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6,(3):85-86
对于大跨径轻柔桥梁结构,在行人激励之下更容易发生大幅振动,引起舒适度问题。依托国内某大跨径人行桥,参考国外人行桥设计指南,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计算获得不同荷载激励下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时程曲线,进行行人振动舒适度评价。另外,针对不同模态设计相应的TMD减振系统,并进行减振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人行悬索桥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行人的步行特性,用影响线原理将同步调行人荷载分别以集中力的方式单独施加在结构最不利位置,进行人致振动响应分析,最终求得最大振动响应,并且对主缆吊索间距、加劲梁布置形式以及抗风缆分张角度的改变,给人行悬索桥舒适度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结构的舒适度会随着行人数量或步频的增大而变差,因此要严格控制桥上的行人数量和步频,保证结构的舒适度;基于背景工程,以舒适度为选型标准,最终确定出吊索间距应选择 3.0 m或6.0 m,加劲梁应选择\"三根纵梁+全部斜撑\"的布置形式,抗风缆分张角度在30 °、45 °或60 °中选择为宜.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城市人行桥的景观要求越来越高,人行拱桥有朝轻巧、大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稳定性及人致振动问题也日渐显著。对某大跨上承式钢管桁架人行拱桥进行了稳定性和人致振动分析,并对该桥进行了舒适度评价,供此类桥梁设计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抗风缆对双塔单跨悬索桥动力性能及抗风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双塔单跨悬索桥为例,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对抗风缆的布置形式、水平张拉力、不同立面倾角对悬索桥的自振频率、失稳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其动力特性和静风稳定性,荷载试验表明:双塔单跨悬索桥设置抗风缆可提高其各关键振型、加劲梁竖弯和扭转频率,增强结构抗风稳定性能;抗风缆水...  相似文献   

15.
任彧 《福建建筑》2013,(11):23-26,5
福州东部新城设置了跨度为70m的空中连廊、由于建筑功能限制,该连廊采用空腹桁架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对该结构进行的舒适度验算以及消能减振设计,对于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测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加速度等方面动力响应对一大跨度人行悬索桥进行了综合的舒适度评价。环境振动试验和人群激励试验实测结果表明在人群荷载作用下,该桥振动感觉指标满足人行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致结构振动在大跨工程结构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但振动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却相对滞后。首先通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了近期研究关键词的共性分析图、聚类分析图和突现性表。结果表明:振动舒适度限值是振动舒适度领域近期研究的热点。进而从试验研究和标准规范两个维度,对近百年来代表性的振动舒适度限值研究进行了梳理,整理了近40部规范的规定及相互承启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研究方式难以避免人的特殊性和主观感受差异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各规范存在数据基础薄弱、振动指标不统一、影响因素单一、覆盖性和延续性差等问题。最后讨论了未来两个可能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选取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配套精品酒店第三层会议室27.3 m×15.6 m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楼盖建立足尺模型进行人致振动舒适度试验,获得该楼盖在单人行走、5人行走和10人行走等8种激励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集成楼盖人致振动舒适度满足要求。采用行走路线法对上述行走激励工况进行有限元模拟,将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数据吻合较好。研究发现,当沿楼盖X向行走时,楼盖加速度响应较大于沿Y向行走;各主板间采用的灌缝处理削弱了楼盖的整体刚度;对人流进行分流可以有效的降低楼盖人致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9.
苏林 《山西建筑》2010,36(11):288-289
指出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最早建成的跨径超千米的特大跨径钢结构悬索桥,在运营中主缆出现了渗水现象,管理部门采用聚硫橡胶包裹的方法对主缆进行了重新防护涂装,彻底解决了主缆渗水问题,为我国悬索桥主缆系统的防腐延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普遍应用,如高强钢材、纤维复合材料,使得质量轻、柔度大、低阻尼的大跨度建筑层出不穷。结构基频与行人步频越来越接近,使得人行荷载作用下楼板过量振动及舒适度问题更为突出。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参数分析的角度研究人行激励作用下大跨楼板的振动响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