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磊  黄宝俊 《中国水利》2022,(5):49-50,46
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中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是当前水资源管理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基于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分别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四个方面,阐述各项管理实措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提出低碳水资源管理的路径和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管理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的角度,结合水利行业的业务范围和作用,探讨了水利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注重点.分析发现,水利行业可通过对关键碳排放环节的严格管控以及碳吸收能力的优化管理,实现行业内部的碳中和;并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助力其他行业和全社会实现碳中和.为水利从业者提供借鉴,为保障水利事业适应低碳发展趋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吴昊  张鹏  张佳丽 《水力发电》2022,48(6):17-22
发展氢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措施,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氢能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技术体系复杂,通过分析研究氢能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在制氢、储运、应用各环节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承诺,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然而,如何兑现承诺?回顾2013年我国曾因为煤炭价格高,社会各界扩张煤电的欲望大幅下降,从而实现了我国首次碳达峰,说明实现减排承诺的关键,是要控制和减少煤电.事实说明,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道路,第一步先...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西藏地区清洁能源储备及开发利用状况,结合西藏内需能源规划,探讨由政府主导将以往能源电力板块的中央拨款或配套资金援藏政策转变为中央企业的对口援藏政策,推动内需能源逐步降价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风电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支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之一。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迅速,2021年累计装机容量突破3亿kW大关,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在总结2021年风电资源概况和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风电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2022年及以后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表明,我国数万座水电工程才是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重要保障。随着光伏、风力发电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小水电的抽水蓄能改造技术的成功,才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必须纠正某些对水电尤其是小水电的严重偏见,停止对小水电的清理、整顿、关闭,而让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认为在未来实现碳中和之后,仍然需要保留一部分煤电作调峰是错误的,煤电必须退出历史舞台是国际主流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碳汇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手段。分析了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挑战、建设目标及总体框架,以福建省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开发为研究对象,探索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信息化体系建设,总结了系统在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升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中国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供水能耗主要源于制水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及时开展供水节能技术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行业引领价值。综合分析江苏84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水厂电耗发现,深度处理水厂比能集中在270 kW·h/1 000 m3上下,整体而言,苏南比能低于苏中、苏中低于苏北;各环节中,取水与送水比能占比最高,常规工艺、深度处理、生产用电占比相对偏低;表征泵站效率的综合单位电耗,苏南低于苏中,苏中低于苏北;合理控制生产电耗,提升机泵运行效率是供水生产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经测算,通过管理提升,84家水厂具有10.4%节能空间,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0.
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新增装机5488万kW,创历史新高;累计装机突破3亿kW,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分布式新增装机占比首次超50%,集中与分布式并举发展趋势明显;行业管理方式调整优化;新建项目实行平价上网。在总结光伏发电资源概况和发展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光伏发电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2022年及以后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水土保持碳汇的基本内涵与其主要特征,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是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我国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碳汇工作的主要举措,包括深化碳汇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巩固提升碳汇作用与碳汇能力、完善碳汇监测和计量核算体系、推动建立水土保持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剖析了传统电力系统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针对性提出了“电网分区分而治之”、“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路径,同时分析了多能网融合、数字化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助力作用,最后从发展思路、开发建设、政策制度、技术研发等4个方面给出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路的运输成本、能耗、污染排放低,是经济、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山区河流需要建设航电工程进行分级渠化,提高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而体量庞大的拦河工程和数量众多的跨河桥梁改造工程提高了山区航道工程的投资。受公益工程政策限制,航电项目的航运、防洪、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等多功能综合效益无法市场化收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量化,单独评价航运功能,其评价指标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分析航电项目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节能减碳效益,提出通过项目综合评价、量化碳减排效益、优化调整社会折现率,改进航电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雨热同期、水量充沛,开发水能资源条件世界第一。2004年、2011年、2016年,中国常规水电装机规模分别突破1亿、2亿、3亿kW;2014年,年发电量突破10000亿kW·h。水电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同时也为电力系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容量支撑,为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统总结了2021年中国常规水电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水电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展望未来20~30年,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自主贡献目标的伟大实践中,水电行业还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21年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一年来,新增投产了丰宁、长龙山等抽水蓄能电站的部分机组,投产容量490万kW,新核准了尚志、鲁山等抽水蓄能电站,新增核准开工规模1370万kW,是历年之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抽水蓄能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了抽水蓄能资源概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抽水蓄能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展望未来,抽水蓄能建设即将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17.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也是不断满足人民对“青山、绿水、蓝天、清新空气”美好生活环境新期待的过程。随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调节电力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抽水蓄能电站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展望低碳未来,鲁山抽水蓄能电站的兴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低碳生活、办公,引领绿色施工,谱写“清洁能源”新篇。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行业政策环境逐步完善,生物质发电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底,累计并网装机规模达3 798万kW,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为全面掌握生物质行业情况,本文总结分析了生物质能资源概况、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现状,并对2022年及以后生物质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十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据住建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1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记载,城镇污水处理厂从2001年300多座发展到2011年3 135座,相应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 200万m3/d增长到13 600万m3/d。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数量上增加了10倍,在处理能力上增长了6倍。这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产生影响因素、核算方法与低碳处理技术三个方面阐述污水处理厂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介绍近期国内外关于N2O、CH4和CO2产生的研究成果,简述排放量核算的排放系数法、现场测定法、模型法和生命周期法研究现状及适用目标,重点阐述N2O与CH4排放因子的研究及尚待完善的内容。分析“截污降碳”新要求下运行参数优化需要考虑的新要素,介绍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微藻技术等自养脱氮耦合进水能源“碳捕捉”的低碳处理技术。认为我国污水处理厂降低温室气体间接排放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能源供给方式有必要调整,低碳处理技术辅以厌氧消化-热电联产等能源回收措施,是未来污水处理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