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脂肪酶在非水相中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酸醇摩尔比为3:1,溶剂添加量6 mL/g(底物),催化剂用量11%(底物百分比),反应温度45℃,反应48 h的条件下,植物甾醇的酯化率达到最大值(94.62%);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纯度达到98.2%;对产品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分析,确定产物为植物甾醇酯。因此,脂肪酶可在非水相反应介质中高效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  相似文献   

2.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湛江地区竹叶黄酮资源的可利用性,对该地区主要竹叶品种及不同生长周期竹叶中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部分析因设计、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黄酮含量较高的粉单竹竹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是:甲醇体积分数71.3%,浸提温度81.5℃,浸提回流时间2h,料液比1:30。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粉单竹竹叶黄酮的提取率达到38.08mg/g,高于相关文献所报道的。竹叶黄酮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竹叶黄酮对超氧负离子及羟基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竹叶黄酮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湛江地区的粉单竹竹叶可作为黄酮提取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B(Novozmy 435)在低水分含量的叔戊醇溶剂中催化竹叶黄酮与硬脂酸的酰化反应。反应条件:竹叶黄酮与硬脂酸酸摩尔比1∶5,脂肪酶用量50g/L,机械搅拌转速200r/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h。后经液液萃取,薄层层析(TLC,UV 254nm),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薄层层析展开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7∶1∶0.05,v/v/v),柱层析洗脱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10∶1∶0.05,v/v/v);洗脱液合并相同组分,得到两种黄酮苷酰化物单体。对纯化后的组分采用红外光谱(IR)、质谱(ESI-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确定产物分别为异牡荆苷-6″-硬脂酸酯和异荭草苷-6″-硬脂酸酯,说明反应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竹叶中提取的抗氧化剂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研究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混合物的分离纯化效果。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表明,H-103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和解吸平衡,其吸附平衡可通过郎格缪尔等温线获得最佳拟合。为了优化分离工艺,研究不同的负载浓度、不同的乙醇解吸溶液浓度及解吸速率对其纯化效果的影响。采用装填H-103树脂的层析柱进行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在经过优化条件下的H-103树脂处理后,产品中竹叶黄酮的含量从11.92%增加为55.00%,回收率为58.00%。结果表明,当前的方法适于从竹叶中大规模制备竹叶黄酮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以方竹叶为原料,对比乙醇提取、纤维素酶提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振荡辅助乙醇提取4种提取方式对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方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同时对4种提取方式获得的方竹叶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的黄酮提取率最高,达到(4.06±0.06)%。优化得到方竹叶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112 min、超声温度57℃、超声功率85 W。随着方竹叶黄酮质量浓度增加,不同提取方法所得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均逐渐增强。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所得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植物甾醇与琥珀酸酐在甲苯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中间产物——植物甾醇琥珀酸单酯;分离纯化后的植物甾醇琥珀酸单酯(简称单酯)与赤藓糖醇在脂肪酶Lipozyme 435的作用下合成植物甾醇赤藓糖醇琥珀酸二酯(简称二酯),选择脂肪酶Lipozyme 435为催化剂,叔丁醇(分子筛脱水)为溶剂,以酯化率为目标,确定合成二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435用量100 g/L,单酯浓度50 mmol/L,单酯与赤藓糖醇摩尔比1∶3.5,分子筛用量80g/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20 h,该条件下酯化率可达81.6%。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以空白样和添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样为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茶多酚、迷迭香酸、植酸、竹叶抗氧化物对大鲵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添加量均为0.02%时,抗氧化效果强弱为植酸竹叶抗氧化物迷迭香酸茶多酚;同时,实验确定迷迭香酸、竹叶抗氧化物和植酸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06%、0.06%和0.04%。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确定复配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方为0.015%迷迭香酸、0.015%竹叶抗氧化物和0.007%植酸,该复配抗氧化剂对大鲵油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乳酸和丙二醇为原料,以一种固定化的假丝酵母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了乳酸丙二醇酯,并对比了乳酸、丙二醇和乳酸丙二醇酯的保湿性和吸水性.研究确定的最优反应条件为:50 mL正己烷为溶剂,初始乳酸浓度为0 mol/L,丙二醇浓度为0.4 mol/L,加入固定化脂肪酶0.2 g,ZGS高效耐酸分子筛添加量2.0 g,反应温度50 ℃,以0.01 mol/(L·h)的速度滴加脱水乳酸20 h,搅拌催化反应,反应64 h结束,乳酸转化为乳酸丙二醇酯的酯化率达到97.3%.反应后纯化得到的产品质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为乳酸丙二醇酯,GC质量分数达到99%以上.乳酸丙二醇酯的保湿性和吸水性试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乳酸丙二醇酯的保湿效果比乳酸和丙二醇好,吸水性与丙二醇相当.乳酸丙二醇酯应用到卷烟中,可增加烟气舒适度,降低烟气干燥感.  相似文献   

9.
在叔丁醇体系中,Novozym 435固定化脂肪酶催化L-抗坏血酸和中链脂肪酸正辛酸发生酯化反应合成L-抗坏血酸辛酸酯(L-AO),在底物(L-抗坏血酸)浓度0.2 mol/L、底物摩尔比6:1、脂肪酶用量20%、反应温度55℃、分子筛添加量60 mg/mL条件下反应12 h,L-抗坏血酸酯化转化率可达85.6%。DSC分析结果表明L-AO具有较低的结晶温度和较高的结晶焓,使其在低温时不易结晶析出。油溶性测定结果显示,L-AO在植物油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较高的油溶性有利于扩展其在油脂及脂溶性产品中的应用。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L-AO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溶性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步酶法制备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首先,利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催化DHA藻油发生醇解反应,溶剂萃取以获得富含DHA的单甘酯,再利用脂肪酶催化单甘酯和癸酸的酯化反应合成sn-2位富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并对中长链结构脂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酶法酯化反应条件为真空度0.05 MPa,单甘酯与癸酸摩尔比1∶3,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8%,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9 h。在最优条件下,酯化产物中甘油三酯(TAG)含量为96.55%,TAG脂肪酸组成中,DHA占总脂肪酸的40.04%,占sn-2位脂肪酸的72.15%。纯化的产品TAG中中长链结构脂占99.14%,含DHA的中长链结构脂占67.69%。  相似文献   

11.
废工业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体酸作催化剂对酸值较高的废棕榈油进行预酯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预酯化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4.0 h,固体酸催化剂的用量为3.0%,预处理后废棕榈油的酸值为2.18 mg KOH/g.研究了预酯化后的废棕榈油与甲醇进行的酯交换反应,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65 ℃,反应时间为1.0 h,催化剂KOH的用量为1.0%,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为96.85%,生物柴油总得率为93.2%.以废棕榈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除倾点较高外,其主要性能均符合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L-抗坏血酸和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为原料,通过超声-酶法协同法合成L-抗坏血酸亚油酸酯,并通过条件优化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L-抗坏血酸10 mmol,亚油酸30 mmol,4分子筛5 g,叔戊醇50 m L,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0.44 g,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6 h,产率为35%。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碳谱对最终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终产物为L-抗坏血酸亚油酸酯。并对比了L-抗坏血酸亚油酸酯与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4者的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还原能力大小为L-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亚油酸酯维生素E,油脂抗氧化能力强弱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亚油酸酯维生素EL-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3.
为合成一种高效、安全及高酯化率的糖醇酯,以肉桂酸和D-甘露糖醇为底物,采用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合成肉桂酸-D-甘露糖醇酯。通过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肉桂酸D-甘露糖醇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肉桂酸-D-甘露糖醇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肉桂酸与D-甘露糖醇摩尔比为1∶3、脂肪酶Novozyme 435加入量为底物质量分数的6.8%、反应溶剂为叔戊醇5 mL、分子筛加入量为0.1 g/mL、反应温度为65℃。在该条件下反应120 h,肉桂酸与D-甘露糖醇酯的酯化率为(79.45±0.25)%,其中肉桂酸D-甘露糖醇单酯与肉桂酸D-甘露糖醇双酯的产率分别为(25.94±0.18)%、(53.51±0.31)%。  相似文献   

14.
在Lipozyme 435脂肪酶催化下,利用异VC与山茶油、猪油、麻油和菜籽油分别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异VC混合脂肪酸酯,产物用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以山茶油与异VC反应为例,详细考察了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酶用量和油脂回收循环使用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优化条件下,反应转化率最高达到48%。将合成的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异VC猪油脂肪酸酯、异VC芝麻油脂肪酸酯和异VC菜籽油脂肪酸酯应用于新鲜山茶油中,用过氧化值法(POV)进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异VC混合脂肪酸酯是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并表现出明显的剂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辣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类型。以7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辣木叶黄酮,提取率达到(5.53±0.11)%;用聚酰胺层析柱对获得的粗提物进行纯化,冷冻干燥得到样品粉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为(661.10±9.20)mg/g。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纯化后的辣木叶黄酮结构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个黄酮类化合物。以对硝基苯丁酸酯为底物,测定了辣木叶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辣木叶黄酮对胰脂肪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94?mg/mL,通过Lineweaver-Burk法测定出其抑制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DPPH.法测定了油溶性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VE和水溶性抗氧化剂茶多酚(TP)、迷迭香酸、竹叶黄酮七种抗氧化剂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其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4 ug/mL、2.20 ug/mL、2.85 ug/mL、1.79 ug/mL、1.17 ug/mL、1.67 ug/mL、3.81 ug/mL。清除能力排序为TBHQ>TP>迷迭香酸>VE>BHA>BHT>竹叶黄酮。七种抗氧化剂应用于牛肉膏体香精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加入0.1 g/kg抗氧化剂60±1℃保温30天,牛肉膏体香精的过氧化值分别为TBHQ:5.23 meq/kg、BHA:7.28 meq/kg、BHT:8.71 meq/kg、VE:9.38 meq/kg、TP:7.57 meq/kg、迷迭香酸:9.21meq/kg、竹叶黄酮:11.58meq/kg、对照组:70.84 meq/kg。抗氧化能力为TBHQ>BHA>TP>BHT>迷迭香酸>VE>竹叶黄酮。过氧化值法与DPPH.法测得的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有较大的不同,而将油溶性的抗氧化剂和水溶性的抗氧化剂分开进行比较则两者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产的狭果茶藨子为原料,研究其黄酮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D101、D218、D315、HPD-600、AB-8这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考察上样浓度、上样量、上样流速以及洗脱剂浓度、洗脱流速对狭果茶藨子黄酮吸附和解吸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树脂类型和纯化工艺条件;以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金属螯合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纯化前后狭果茶藨子黄酮的抗氧化能力。黄酮纯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狭果茶藨子黄酮的纯化效果较好,其对黄酮吸附率达93.01%,解吸率达73.54%;在上样浓度12 mg/mL、上样量40 mL、上样流速2.0 mL/min以及洗脱液乙醇浓度60%、洗脱流速2.0 mL/min条件下,狭果茶藨子黄酮纯度从6.09%提高到46.43%。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狭果茶藨子黄酮有较强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金属螯合能力,经过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其中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金属螯合能力尤为突出,作用效果甚至强于同浓度下传统抗氧化剂Vc,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4.08%,金属螯合率最高达81.27%,说明狭果茶藨子黄酮具备开发成新型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碳链甘三酯作为一种低能量的油脂因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甘油和辛酸、癸酸混合物为原料,研究在超临界CO_2体系下酶法制备中碳链甘三酯的工艺条件,并对酯化产物进行分析。通过脂肪酶的比较,得出脂肪酶Novozyme 435优于Lipozyme RM IM,因此,选用脂肪酶Novozyme435为催化剂,以中碳链甘三酯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9.1 MPa、反应温度90℃、酶添加量4.2%、底物摩尔比3∶1和反应时间10.2 h。在此反应条件下中碳链甘三酯的得率为95.1%,酯化率为98.62%。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脂肪酸的利用率及MCT得率,所得酯化产物色泽较浅。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B(Novozmy 435)催化竹叶黄酮粗品与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酰化反应,经液液萃取,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两种酰化物单体;采用ESI-MS,~1H NMR及~(13)C 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产物分别为异牡荆苷-6″-油酸酯和异荭草苷-6″-油酸酯。讨论了酰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葵花籽油中的氧化诱导时间、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酰化产物在葵花籽油中的氧化诱导时间延长;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在试验测试范围内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法对脂肪酶Novozym 435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甘油和油酸酯化反应合成甘三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量都对甘三酯的含量有影响(p0.05),其中底物摩尔比影响最为显著(p=0.0104)。经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油酸∶甘油)2.92∶1,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98℃,加酶量(以占油酸和甘油总质量的百分比计)2.96%。在最优条件下,甘三酯含量可达到90.88%±1.56%,酯化度达到93.09%±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