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供水管网的分区计量在国内已有许多应用案例,但受到无法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的制约,致使其在定量漏损管控和进一步降低漏损率等方面遇到瓶颈。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分区计量用于漏损控制便应时而生,其可将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在线监测的海量数据实时传输至漏损平台,自来水公司根据平台上长期连续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独立分区的最小夜间流量检测限值,协助判断新增漏损点,相关部门可快速而针对性地排查并及时修复漏损点。因此,基于窄带物联网的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将城市供水管网化整为零,适用于供水管网的定量漏损控制,并已在福州试点成功运行,有效地降低了供水管网漏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区供水技术在漏损控制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水资源短缺以及供水企业对提高效益、节能减排的重视,供水系统漏损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分区供水是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分析了分区供水控制漏损的原理,提出了三级分区的概念,以及流量分区、压力分区和结构分区的分区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独立计量区域规模、漏损高级管理以及边界阀门的完整性维护,可为供水企业实施分区供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控制管网漏损,本文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供水管网为例,首先介绍了建立稳态水力模型的基本方法;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了精细化DMA分区管理,依据地理结构和供水格局先对供水管网进行一级分区,然后根据管网实际管线布置和可实施性进一步对管网进行二级分区;根据DMA分区结果和实际需求安装新的流量监测点,并建立了沙坡头区供水安全与节水全程监控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实时监控各分区水量的变化,统计各个分区的漏损情况,以便及时定位漏损区域,采取措施降低管网漏损,为供水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区计量和区域管理作为-种行之有效地控制管网漏损的方法,越来越到供水企业和水行业协会的关注.本文提出将分区计量作为供水区域规划设计时考的主要因素,以及管网水力模型系统的应用、分区计量的具体实施步骤等,可为我供水企业实施分区计量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在降低供水产销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森 《供水技术》2009,3(6):47-49
从供水管网流量和压力分区计量的方法、目的、原则和意义及其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分区计量在降低供水产销差中的应用,提出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是提高供水安全性、改善供水水质和控制漏损率的有效手段。同时,分区计量的实施也反映出一个供水企业的技术装备状态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朱恒杰 《市政技术》2011,29(5):79-80
如何减少管网漏损.降低产销差率是供水企业日常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分析了杭州市余杭区原有供水管网计量管理模式的弊端,结合其近年来的分区计量管理经验,阐述了在城乡居民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分区计量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管网漏损,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以及准确、客观评定供水管网漏损率是供水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提供了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及其评定方法。郑州水司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技术指导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常态的管理模式,依据《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通过水量平衡分析技术,深入细化、量化影响漏损率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漏失水量管理、计量分区管理、表具计量管理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漏损率,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本文重点介绍了郑州水司在开展漏损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管线漏损水量的大小与管网特征、压力等均有关系,常用的基于百分比的漏损评价指标,如漏损率、漏失率、产销差率等,表征的是某一特定管网条件下的漏损或漏失水量占供水量的百分比,不宜用于不同管网系统间的漏损水平的比较。针对此情况,分析了国际上应用广泛的供水管网漏失指数(ILI),选取Y市19个计量分区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ILI在我国的适用性,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ILI进行改进,提出了适合我国楼宇计量分区和平房计量分区的真实漏损水量评价指标——供水管网背景漏失指数(BLI)。BLI考虑了管网的管长、用户连接个数、管网平均压力,不受供水总量的影响,能够反映管网的真实漏损水平,适用于不同系统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尹丹丹 《城镇供水》2023,(2):33-36+92
城镇节水以开源、节流和循环利用为突破口,其中节流以管网漏损控制为主。宜昌市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通过老旧管网改造、表务管理和DMA计量分区等措施,取得漏损控制初步成果,有望在2025实现10%的管网漏损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日益严重。DMA分区管理是指通过对管网进行合理分区,对各个子区域进行监控管理漏损的控制方法,能有效控制管网的漏损。开发基于Metis库的自动分区软件,通过此软件集合最短路径分区法、递归分区法和遗传算法,能够进行供水管网的DMA分区。将自动分区软件应用于MD镇的供水管网工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祁燕 《城镇供水》2015,(5):29-36
DMA分区计量是监控供水系统运行状况的有效手段,是科学控制漏损的基础,本文通过大同市B小区供水管网漏损程度的评估,明确了B小区的漏损程度,指出了实施压力控制漏损的可行性,为集团下一步整体接收、实行终端收费提供了依据。从降低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对DMA分区计量加压力控制漏损的适用条件、管理模式的调整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进行产销差管理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针对不同的漏损影响因素,顺德供水有限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管网漏损控制,利用听音杆、Pamalog区域监测仪等设备进行主动探漏;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实现漏损细化管理;利用SCADA系统以及远传大表监控系统提高管网漏损监测效率;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以合理调控管网水压。实践表明,结合上述漏损控制技术,顺德供水公司所辖管网漏损控制效果明显,将漏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郝莹莹 《智能建筑》2024,(3):132-135
DMA分区计量是将整个复杂的供水管网系统分成若干个片区,进行片区化管理,提供城市管网供水优化调度的基础和降低管网漏损。本文提出了DMA分区设计工作如何开展的相关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从而提出合理可靠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管网漏损控制效果,为同行以及水务公司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供水管网主动漏损控制方法与管理流程,包括DMA分区评估、区域漏水普查、漏水和爆管在线监测预警、漏损精确定位检测和压力控制管理等,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阐述,同时说明主动漏损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作支撑,使供水企业逐步达到经济漏控水平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供水管网分区并实施分区域管理是城市管网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减少管网漏损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某北方城市为例,论证了城市供水管网分区的主要原则,提出了管网分区的推荐方案;通过管网水力模型对分区后管网工况进行模拟,并将分区方案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模拟显示。  相似文献   

16.
供水管网压力调控是减少管网漏损的重要技术手段,《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在对漏损率提出明确控制要求的同时,也对管网压力调控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从管网压力与漏损的关系、管网压力多级调控方法研究与应用方面阐述了管网压力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漏损控制的有效性,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余姚市供水管网漏损为例,通过对管网漏损形成原因的分析,从建立免费用水水量统计、加强管网管理、加强计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以确保供水管网漏损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长春市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偏高的问题,以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区域,建立了以GPRS为传输方式的实时遥测计量数据链,对该区域供水管网漏损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通过实时计量数据链,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漏损产生的位置,从而比较主动地控制管网的漏损率。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从漏损控制管理制度、管网日常管理、管网检漏管理、区域漏损控制、未计量水量管理及维修工作量化等方面,介绍了针对漏损控制采取的相关措施,并对供水企业的漏损控制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我国主要城市供水企业的检漏历史和检漏工具的发展,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供水企业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研究情况,对漏损控制与检漏、分区计量与DMA、先做漏损结构分析还是先降产销差等三个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有助于了解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发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