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描述双流化床化学链燃烧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考察了提升管和鼓泡床相耦合的双流化床内不同单元之间气体泄漏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化学链燃烧系统压力平衡的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间的气体泄漏主要发生在溢流装置和鼓泡床之间;增大溢流装置表观气速,气体泄漏增大,而增大提升管或鼓泡床表观气速时,气体泄漏会随之减小;化学链燃烧系统内颗粒总藏量增加时,气体泄漏会减小;颗粒粒径减小后反应器之间气体泄漏降低。其研究结果对其他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与工程放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变径鼓泡浆液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特性,考察了气体速度、静液床高、固体颗粒浓度以及颗粒直径的影响,并提出了变径鼓泡浆液反应器平均气含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鼓泡床反应器内流动与传质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有关浆态鼓泡床反应器内流动、混合用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成果,详细地介绍了鼓泡床反应器内气含率、液速、液体轴向扩散系数、传质系数的测量方法,阐述了鼓泡床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系统压力、温度、气体表观气速、液体性质及固含率等对流动、液相混合和传质特性的影响,并对鼓泡床反应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4.
单旋导向挡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横向内构件,研究其对鼓泡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耦合Igci曳力模型研究带有两层单旋导向挡板的鼓泡流化床内的三维气固流动,并与空筒鼓泡流化床作对比。首先将轴向和径向时均固含率分布的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后考察了单旋导向挡板对鼓泡流化床内气泡平均当量直径沿床高的分布以及气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旋导向挡板对大气泡具有一定的破碎作用,在挡板影响区域内气泡平均当量直径变小。同时,有、无挡板流化床内的气体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与其数学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单旋导向挡板的存在对鼓泡流化床内的气体返混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单孔及微孔曝气低气速鼓泡床内气泡行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斌  胡强  周慧  张全忠  沈伟 《化工学报》2005,56(10):1880-1886
引言鼓泡床反应器被广泛应用于吸收、液相氧化、好氧生化等气液反应过程,气体在液相中的分散情况对鼓泡床的反应和传质特性都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气液传质效率,增加生产强度,工业反应器很多都是在高气速下操作(Ug>0·05m·s-1),很多研究都集中在高气速湍动鼓泡区[1~3].但对有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有关浆态鼓泡床反应器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成果。详细地阐述了主要影响因素如系统压力、温度、气体表观气速、液体性质,固体浓度及其物性等对传质特性的影响,并对浆态鼓泡床传质模型进行了归纳介绍,最后对反应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气液鼓泡床内的液体流速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潇  刘平乐  罗和安 《化工学报》2006,57(7):1565-1569
引言 鼓泡床是一种重要的气液或气液固多相反应器.液体循环流动是鼓泡床的一个重要流体力学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1-6].这个特征对鼓泡床的流体返混行为、气含率、气液界面积以及传热传质系数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液体返混行为可以由液体循环特性直接决定.如何准确地描述和预测鼓泡床中的液体流速沿径向的分布,关系到鼓泡床反应器的设计、放大和优化.因此,许多年来它一直是人们致力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7-8].  相似文献   

8.
张锴  赵玉龙 《煤化工》1996,(3):31-36
本文分析了锥形鼓泡床内流型过渡、平均气含率及气含率轴向分布特性,考察了入口气体速度、静止液体(或淤浆)高度及淤浆浓度的影响,比较了与圆柱床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鼓泡床内气体体积收缩的反应,用锥形床的冷态试验可以较精确地模拟其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9.
连续进出料鼓泡流化床颗粒停留时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流化床气化或双床热解气化工艺中鼓泡床反应器的设计,采用脉冲法研究了Geldart B类固体颗粒在连续颗粒进料和出料的矩形流化床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考察了气速、床料高度、粒径、物料流率等操作参数对RTD的影响. 结果表明,物料流率、床料高度、粒径是影响颗粒RTD的主要因素,而气速则是次要因素. 随物料流率和粒径增加,鼓泡床内颗粒流动向平推流靠近;随床料高度增加,物料在床内的混合更加充分,颗粒流动向全混流靠近. 根据实验结果,推荐采用比理想平推流时间低9%~18%计算平均颗粒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射流鼓泡反应器通过耦合射流与鼓泡两种作用机制实现了气液理想混合,避免了甲醇羰基化制醋酸工艺中搅拌内构件的腐蚀。射流、鼓泡的耦合加剧了混合过程的复杂性,阻碍了对该反应器气液流动、传质、混合的认识。文章分别综述了均相体系射流混合、鼓泡反应器流动规律及喷射式气液反应器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混合时间、气泡直径及气含率分别用于表征射流和鼓泡混合效果,气液顺流喷射反应器性能需同时考虑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因此,射流鼓泡反应器的研究需以上述所有参数作为特征参数,通过实验和模拟剖析反应器内部气液传质及射流与鼓泡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型冷模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大型冷模试验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大型冷模试验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工业上常用的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以及当前重点研究的三相鼓泡淤浆床反应器的大型冷模试验的基本内容,为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浆态床鼓泡反应器中气含率的分布规律,在浆态床鼓泡反应器冷模试验装置中,以空气-液体石蜡-氧化铝微球为试验介质对装置内部的气含率进行研究。利用压差法研究了表观气速、浆液固含量等操作条件对反应器床层总体气含率的影响,利用光纤探针法研究了浆态床反应器不同操作条件对局部气含率的影响,总结了反应器内部气含率的分布规律,并由此对工业浆态床鼓泡反应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浆态床反应器的总体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固体细颗粒的加入能适当降低总体气含率;在反应器底部,分布器对气体的均布作用明显,但表观气速的增大能够弱化分布器的作用;在反应器的中上部气含率不受分布器的影响,沿反应器径向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分布趋势;在工业费托浆态床中,表观气速不宜低于0.12 m/s,内过滤系统适宜设置于反应器中上部靠近器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间接膨胀法研究鼓泡床内气含率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祥  吴桂英  李阳  齐娜娜  张锴 《化工学报》2010,61(9):2353-2357
引言 鼓泡床反应器凭借其相际接触面大、传递效率高、结构简单和操作稳定等优势而成为气液两相进行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及化学反应的重要设备,在化工及相关领域应用广泛[1-2].尽管前人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对鼓泡床内气含率特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推导出了相应的经验关联式[3-5],但这些实验大多是针对室温和常压的透明鼓泡床,难以直接应用于非透明的高温或高压实际工业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在油-氢气体系中使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考察了温度703.15 K和压力11 MPa下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和鼓泡床反应器对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轴向液速沿导流筒径向存在突增现象,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在径向0~0.5和0.75~1时明显大于鼓泡床反应器,在径向0.5~0.75处前者的平均气含率比后者高约6%;环流反应器中上升管内环流液速明显大于鼓泡床反应器,且在下降区有所增强,环流反应器平均轴向液速比鼓泡床反应器高约21%;反应器尺寸较小时环流反应器和鼓泡床反应器的流动特性相差不大,反应器体积放大过程中前者的流动特性优于后者的趋势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5.
低温液相甲醇合成鼓泡浆态反应器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经由甲酸甲酯的低温液相甲醇合成鼓泡浆态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模拟了实验室鼓泡浆态反应器的行为 ,并利用模型考察了工艺参数如表观气速、催化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对改进和提高低温液相浆态床反应器甲醇合成提供了信息 ,以便对开发低温甲醇合成工艺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用于微生物石油脱蜡的新型气升环流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厚胜  杨丽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0,17(6):311-315,357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型气升环流反应器,对反应器中液相流型、气含率与操作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考察。利用气升环流反应器强化传质和混合的原理,将一个100m^3鼓泡塔反应器改造成三管循环的气升环流反应器,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气升环流反应器微生物脱蜡周期比原鼓泡反应器缩短4倍,气升环流反应器能耗比鼓泡反应器降低约30%。  相似文献   

17.
从计算模型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系统综述了鼓泡床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CFD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与模型建立相关的多相流模型、湍流模型、相间作用力和气泡尺寸模型的选择和适用情况。总结了表观气速、液相性质、反应器尺寸、分布器和内构件等对反应器流动特性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 H—198催化剂丁烯空速为300~400h~(-1)的特性,我们开展了湍流流化床反应器及快速流化床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和过程开发研究。研究证实,湍流流化床反应器或快速流化床反应器比鼓泡流化床反应器对于提高丁烯转化率,丁二烯收率具有更高的效果,为发展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玉龙 《煤炭转化》1991,14(1):11-17
0前言 F-T合成是由煤制取合成燃料和化工原料的重要转化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工业化的F-T合成技术有SaSo l正在运转的固定床(Arge反应器)、气流床(Synthol反应器)和固定流化床(FFB)技术.合成气(CO+H_2)以鼓泡方式向上通过含有粉状催化剂的液相惰性介质进行反应的浆态床F-T合成技术,始于1938年德国Kōlbel等的研究,并于50年代前期实现了日产11.5  相似文献   

20.
莫天明  李平  马晓鸥  姜少华 《广东化工》2010,37(1):68-69,77
文章综述了浆态床鼓泡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浆态床鼓泡反应器中流型、相含率、气泡动力学等流体力学特性以及操作条件对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对浆态床鼓泡反应器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