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静  刘玉娟  瞿朝朝  张倩萍  李宛珊 《当代化工》2021,50(10):2338-2343
为明确不同夹层条件下厚层油藏早期注聚开发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寻找挖潜方向,基于相似准则开展不同夹层条件下厚层油藏早期注聚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在生产井端顶部、夹层下部.夹层越长,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越低、范围越小,下部剩余油富集程度越高、范围越大.隔夹层规模越大,采收率越高,但注水井钻遇隔夹层降低采收率2%,生产井钻遇隔夹层提高采收率2%.注水井隔夹层降低纵向波及系数,隔夹层越长,上部波及程度越大,下部波及程度越小.存在隔夹层驱油效率好于无隔夹层,隔夹层越长,其上部驱油效率越高,其下部驱油效率越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渤海L油田调整挖潜试验中,部署水平井产油量达到85 m3·d-1.  相似文献   

2.
经过40多年的开发,N区块一类油层含水率达到98%,单井日产量低,层间和层内矛盾日益加剧,亟须开展一类油层二次注聚开发。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聚驱注入参数进行设计及优选,预测聚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合理注入速度、注入量和注入质量浓度分别为0.16 PV·a-1、1.0 PV和1 600 mg·L-1;优化方案聚驱阶段采出程度为14.45%,最终采收率为63.66%,与常规水驱相比,采收率提高了12.71%。本研究为矿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化学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聚驱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地下,需要进一步对剩余油进行挖潜。聚/表二元驱作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驱油效果。对于聚驱后储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的储层,聚/表二元驱能够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进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室内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分析了不同聚/表二元注入段塞尺寸对岩心驱油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最为盛行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随着聚合物驱进入中后期,聚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经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对于合理选择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十分重要。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建立二层并联层间非均质物理模型,并在其上对影响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聚合物驱油采收率、聚驱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聚合物驱和后续水驱阶段水线推进情况和聚合物总滞留量进行分析得出,油藏非均质性、聚合物溶液浓度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其中,低渗透层剩余油饱和度为33.0%~52.2%。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开采的油田普遍存在动用程度低、高含水、剩余油含量较大的问题,在我国对石油需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加大对剩余油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加大剩余油即提高原油驱油效率一般从提高波及面积和提高洗油效率两个方面进行[1]。本文从提高水驱波及面积的方向出发,采用注凝胶方式提高研究区储层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渗透率越高的岩心其在注凝胶前的驱油效率越低,随着气测渗透率的增加,非均质性增大,驱油效率降低;随着气测渗透率的增加,其注凝胶后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具有天然能量小、产能低、注水困难等特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利用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以及表面活性剂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既达到了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又达到提高洗油效率的目的。通过对该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现场实例,探讨了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驱油机理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沈625潜山自2005年注水以来,油井见到明显增油效果,但随着转注井数的增多,油水井动态关系变得复杂,动态认证困难。常规的示踪剂方法施工复杂、周期长、精度不够,只能粗略判断,而利用微地震监测水驱技术,却可准确得到注水井的水驱前缘状况、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为油藏中后期注水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聚驱后剩余油少且高度分散,油层中残留聚合物的存在使流度控制更加困难、聚驱后没有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开采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系统地开展了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剩余储量潜力研究。明确了聚驱后剩余储量潜力及挖潜方向,聚驱后油层含水饱和度的上升及残留聚合物的存在使流度控制更加困难,必须在调堵的基础上扩大波及体积,在扩大波及体积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优化确定了合理的井网。本文利用二类上返井的水淹层解释资料,给出了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的分布特征,对今后油田改善聚驱后开发效果和进一步挖潜地下剩余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区块增多,注聚前含水达到高含水,剩余油分布零散,采用高粘度前置段塞可以快速调堵高渗透通道,提高波及体积。通过矿场开发效果分析,前置段塞注入量先进行区块整体设计,再综合考虑注入井及采出井的生产状况,进行单井个性化转注调整。单井前置段塞转注时机的个性化调整,可明显改善剖面动用状况,有利于扩大波及体积,同时节省聚合物用量。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龙618区块是一个常规稠油区块,针对该区块原油粘度高,常规注水开发效率低等问题,进行室内岩心实验,研究化学剂用量及注入时机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驱采出程度随化学剂用量(PV)增加而变大,当化学剂用量大于0.6 PV后,采出程度上升幅度变缓;水驱转注化学剂的时间越早,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以大庆北一区断东为实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在恒速条件下开展了聚合物驱后SMG调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MG可以在聚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由于SMG的表观粘度低,在微观上表现为封堵大孔道的同时,对小孔道内的剩余油进行有效地驱替,在宏观上,高渗透层的流动阻力增加,导致分散体系中的水进入中低渗透层有效地驱替剩余油。  相似文献   

12.
我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在稳定的注水压力系统下,相对高渗透段被水驱,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很少动用或基本未被动用,通过不稳定注水,平面上扩大了水驱波及面积,在压力差与毛管力的相互作用下,对相对低渗透层段水洗驱替作用,提高了层内采收程度,增强低渗透层吸水指数,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指数,提高了低渗透层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大部分油田注水主力区块陆续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以油田现场高含水非均质储层为模拟对象,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稠化油堵水室内岩心模拟验。结果表明,堵水剂进入储层高渗透的渗透层后,一方面可以对高渗透层的无效循环通道进行封堵,另一方面从后续水驱渗流阻力和吸液启动压力以及采收率的增加,判断出后续水进入岩心的中低渗透的层,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控制注水开发油藏采收率有两个因素: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盘古梁长6油藏为注水开发,洗油效率提升的空间小;为提高采收率,只有最大限度提高水驱波及系数。本文就从影响水驱波及系数的因素出发,认为影响盘古梁长6油藏采收率的因素有井网类型及注水方式、裂逢及其方向、平面非均质性及层内、层间非均质性,针对影响采收率的因素提出提高盘古梁长6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对剩余油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本文制备了一种低粘缓凝型凝胶.通过三层岩心室内驱油实验,对该凝胶的剖面调整能力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并通过改变不同化学剂的段塞组合方式,对注入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聚驱结束后在化学驱阶段注入0.12PV低粘缓凝型凝胶进行调堵能够有效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高渗...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助设计研制的微观可视化规则模型,利用微观驱替装置对水驱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考察水驱驱油效果,研究配位数对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对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并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微观剩余油规律数值模拟配位数为4的水驱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形态为柱状剩余油和膜状剩余油两种形态,配位数越大,驱替效果越好,剩余油所占孔隙比例越小,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剩余油分布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研究了喇嘛甸油田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状况。针对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不完善部位及各剥蚀面之下渗透率相对较低层位,厚度小且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在后续水驱阶段提出了井网综合利用、注采系统调整、周期注水等经济实用的综合挖潜措施,产油量增加效果明显,改善了后续水驱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聚驱全过程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延长油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饱三低特征油田,大多油井都依靠压裂投产,加上油层的天然裂缝十分发育,层间和平面矛盾十分突出,为了提高注水驱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油效果,适量注入变形虫调驱剂(聚丙烯酰胺预聚颗粒)和聚丙烯酰胺交联体封堵油水井之间高渗透带,在注入水中加入NDO纳米膜驱油剂,该驱油剂首先是大分子聚合物分子体积1nm(10-9m)~10nm可以在微米级孔隙内自由渗流。通过矿场实验和室内实验对采收率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注水开发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一种高效方法。排除地质因素,开发井网部署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极其关键。搞清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又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陕北某低渗透油藏为例,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对研究区不同井网形式对剩余油分布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0.
杨富祥  何振楠  蔡明钰 《当代化工》2018,(4):768-770,775
低渗透储层由于其渗透低、储层物性差,给油田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研究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水驱规律,选取了该储层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研究,分析了注入PV数和采收率、含水率、注入端压力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岩心在进行驱替实验驱替速度与中高渗储层岩心有所差异,速度不宜大;水驱油驱替实验时有启动压力,启动压力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无水采油周期相对较短,含水率随注入PV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采收率随注入PV数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注入相同PV数,渗透率高的岩心最终采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