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臭氧助浸提高石煤中钒浸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湖北某含钒石煤的合适开发利用工艺,以该矿的原生石煤、风化石煤、原生石煤焙烧渣为浸出对象,研究了臭氧对这些试样硫酸酸浸提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入臭氧可提高原生石煤、石煤焙烧渣和风化石煤的钒浸出率,且随着臭氧流量的增大钒浸出率上升。②提高浸出温度有助于增强臭氧的助浸效果。③提高H2SO4溶液浓度有助于强化臭氧对原生石煤中钒的浸出效果,但臭氧对石煤焙烧渣和风化石煤却没有这样的强化效果。④-200目占78%的试样100 g在H2SO4溶液浓度为25%、液固比为5∶1、搅拌速度为600 r/min、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2 h情况下,通入25 L/h的臭氧与不通入臭氧相比,可将原生石煤、风化石煤、石煤焙烧渣的钒浸出率从6.86%、51.81%和24.24%提高至23.02%、61.05%和28.11%,提高的幅度分别达16.16、9.24、3.8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调研和监测了几家石煤开发利用企业的辐射环境现状和"三废"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结果表明,石煤开发产业链中各企业均存在放射性污染,但主要处于弱放射性水平。依据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以此规范企业的辐射环境管理和指导放射性污染防治,可以有效地发挥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履行合规义务。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石煤提钒尾渣活性以制备地聚物,以某石煤提钒尾渣为对象进行了机械活化试验。以行星磨作为机械活化设备,考察机械活化对尾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煤提钒尾渣经机械活化后,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结构被破坏,并趋向于无定形化,活性Si、Al含量显著提高。将活化后尾渣在与偏高岭土质量比为4∶1,NaOH与Na_2SiO_3复合激发剂掺量均为8%、液固比为0.14条件下制成地聚物,对地聚物试样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活化后尾渣所制备的地聚物的抗压强度与聚合反应程度逐渐提高,试样结构更为致密,尾渣研磨5 h后所制备的地聚物抗压强度最大,达到21.5 MPa。石煤提钒尾渣经机械活化后,反应活性显著提高,为低活性石煤提钒尾渣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煤分布广泛,其成分属于一种低热值的燃料,在经过石煤沸腾炉燃烧后残留的石煤渣对环境的危害很大,所以要对石煤渣进行综合治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崛起,轻质高强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石煤渣为主要原料制造的建筑轻骨料具备了耐压强度大、体积密度小等特点,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本文介绍了以石煤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建筑轻骨料的工艺流程,并探讨了其具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石煤沸腾炉渣钒、硅含量很高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工艺进行硅与钒的分步高效提取。取一定量碳酸钠混匀于石煤烧渣中,经1 400 ℃高温熔融后进行水淬;得到的水淬渣在 100 ℃ 用NaOH溶液进行浸出,可制得水玻璃溶液,原料中硅的浸出率达80.5%;产生的碱浸渣用10%硫酸在60 ℃下进行酸浸,加入一定量氧化剂后,钒的浸出率可达93.1%。该工艺在高效提取钒的同时,实现了石煤烧渣中硅的综合利用,可减少约70%的尾渣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机械活化对石煤提钒尾渣制备地聚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煤提钒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地聚物,不仅能减轻尾渣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尾渣的二次利用,且与传统地聚物制备工艺相比,能耗大幅降低。对湖北某石煤提钒尾渣进行机械活化后制备地聚物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尾渣粒度的减小,尾渣比表面积增大,尾渣中活性硅+铝浸出浓度提高;随着尾渣活化时间的延长,所制备的地聚物抗压强度逐渐提高;降低尾渣的粒径,有利于提高地聚物的物理性能和改善地聚物的微观结构;当尾渣与偏高岭土的质量比为7∶3,NaOH和Na_2SiO_3的掺量均为13%、胶砂比为1∶1、液固比为0.15时,尾渣活化420 s所制备的地聚物28 d抗压强度达到25 MPa。试验结果为以石煤提钒尾渣为原料绿色高效制备地聚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煤提钒浸出渣制取建筑用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石煤提钒浸出渣烧制建筑用砖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成坯加水量、烧结温度对试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煤提钒渣制取普通建筑用砖的可行工艺参数为:粘土掺量10%,加水量28%,烧结温度1100℃,粒径≤0.5mm占70%以上,且最大颗粒不大于2mm。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石煤提钒尾渣为原料制备了建筑用烧结砖,研究了石煤提钒尾渣细度及添加量对制品抗压强度及吸水率的影响,采用XRD和SEM表征手段分析了石煤提钒尾渣添加量调控烧结砖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的机理,检测了制品的抗冻融性与使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提高尾渣细度改善了样品的致密度与抗压强度,引入尾渣使样品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B3样品(尾渣:黏土:粉煤灰=30:30:40)经1150 o C烧成后,其抗压强度≥35 MPa,吸水率小于≤13%,综合性能满足《烧结普通砖》(GB/T 5101-2003)中Mu30的要求。XRD与SEM分析表明,添加15%~30%尾渣有利于生成液相,促进钙长石与钙黄长石的生成,晶粒与液相相互胶结,使制品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与致密度及较好的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9.
徐敏康  陆明辉 《中国煤炭》1998,24(7):27-28,26
介绍了用煤矸石,石煤,褐煤等劣质煤沸腾炉灰渣生产新型橡胶补强填料的技术特点、产品性能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高性能等离子体质谱及煤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陕南镇坪早古生代石煤的煤质特征、石煤与石煤灰分中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利用价值。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煤属于典型的优质腐泥无烟煤。石煤中As、Cd、Cr、F、U、Pb等有害元素显著富集,石煤及石煤灰分中伴生元素丰富,其中V、Mo、Ga、Cd、Y等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石煤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研究揭示,研究区石煤形成于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由中基性火山岩长石类矿物风化而来。该研究对于指导工作区石煤的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子 《煤炭技术》2005,24(10):69-71
选煤厂洗水主要包括三部分:压滤机滤液水,高效浓缩机溢流水及煤泥沉淀池溢流水。范各庄矿洗煤厂洗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厂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社会影响不好。如果能实现洗水闭路循环,不仅能大大提高洗煤厂的经济效益,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我国燃煤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详细说明了什么是洁净煤技术及其在防治燃煤污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煤矸石的利用现状, 分析了几种资源化利用途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从利用每1t煤矸石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看, 各种利用途径的优先次序为: 提取化工产品>发电>烧制水泥>制砖>矿物掺合料和道路基层材料; 从煤矸石利用所带来的总体环境效应分析, 其优劣次序为:制砖和烧制水泥>道路基层和矿物掺合料>发电>提取化学产品。提出在煤矸石利用过程中, 应根据煤矸石的实际品质和储量, 重点发展联合工艺和清洁工艺, 以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矿区煤矸石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何治理煤矸石造成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很多部门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这一问题。论文介绍用煤矸石做路基和厂区垫层的工程实验情况,将大量的煤矸石用于筑路和厂区垫层,获得成功,既减少筑路征地费用,又美化了环境,经济效益显著,为今后煤矸石利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我国煤炭开发环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耕地损失和居民搬迁、景观和空间结构变化、环境污染等方面对淮南潘谢矿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环境管理中存在对未稳定沉陷区的治理重视不足、居民搬迁安置工作缺乏长远考虑、污染控制要求欠严格、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不配套等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最后,在总结潘谢矿区环境治理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样适用于其他煤炭资源富集区的提高环境管理有效性的建议,包括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机制、建立煤炭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坚持一个矿区一个业主的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矿井全生命周期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造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控不当、污染加剧等问题,在科学界定煤矿区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流场单元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基于污染场地的定义,对煤矿区地下水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流场单元进行了科学界定,明确了煤矿区地下水污染场地范围和地下水流场评估范围;分析了煤矿区场地矿井水污染类型和污染模式,阐明了煤矿开采和闭坑阶段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因子;基于地下水污染风险理论,剖析了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现状及预警技术思路;从矿井生产和闭坑角度出发,阐述了基于岩层控制、阻断材料以及地下储水等现有的保水开采技术途径,概述了矿井闭坑过程和闭坑后地下水污染防控的主动、被动技术手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矿井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提出了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精准探测技术,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智能识别、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煤矿区地下水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修复等关键技术与工艺,力促形成煤矿区全生命周期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与规范,研究结果对于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炭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洁净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芮素生  成玉琪 《煤炭学报》1994,19(4):333-342
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都占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煤矿众多,特别是近三分之二的县有小煤矿。煤炭开发对矿区乃至整个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重视煤炭开发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呈多元化的格局,煤炭热效率低,污染严重,因此,必须针对多元化的终端用户发展适用的洁净煤技术。发展具有我国特点的洁净煤技术要体现环境与发展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提高效率与控制污染要贯穿在煤炭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要针对多元化的终端用户开发适用的技术;要把发展洁净煤技术与节能和改变煤炭单一产品结构结合起来。洁净煤技术可包括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转化;燃烧及后处理,煤炭开发利用中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主要是以燃煤为主,在煤炭开发和使用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大气污染最为严重。主要分析了煤炭开发和使用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在防治大气污染中对煤炭开发、加工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可采取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柳塔煤矿开发土壤重金属污染响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陕西大柳塔煤矿区的大柳塔、活鸡兔和哈拉沟矿井,年产原煤超过了3000万t,此外还有众多的地方及个体煤矿。调查研究20年来矿区煤炭资源开发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可为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提供借鉴经验。通过43件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与全国栗钙土背景值比较,除Ni以外,其它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超标现象,汞是研究区最普遍的累积污染元素,土壤重金属综合累积污染以重度污染为主,占全部污染样本的58.14%。但土壤中Hg、Pb、Cd、Cr、As、Cu、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值,且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2,属清洁土壤。因此,矿区土壤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累积污染,但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