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化妆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及东方女性对"美白"的热爱,使美白类化妆品成为消费者和化妆品企业关注的焦点.科技的发展和2020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发布,使功效评价成为化妆品研发、上市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黑色素合成及转运机制,总结美白功效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3D皮肤模型、多光子成像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原理及...  相似文献   

2.
3.
以白附子和芦荟提取物作为原料制备中药美白的保湿面膜。需要运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去进行相关的分析,其中比较理想的面膜配方是0.6%的CMC-Na和14%的甘油以及8%的丁二醇,以及0.5%的芦荟提取液,除此之外还选择了10%的白附子提取物,以及0.9%的苯氧乙醇和66%的去离子水。面膜黏度达到了800mPa·s,其自身的pH达到了6.03,耐热性和耐寒性以及稳定性都相对较为理想,同时其本身产生刺激性并不是很高。酶法测定显示这一面膜针对酪氨酸酶活性带来的抑制率能够提高到32.1%,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美白活性同时还具有十分强大的一种保湿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细胞试验、酪氨酸酶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探讨了松茸的美白功效。细胞试验研究了松茸提取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增殖及对B16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酪氨酸酶试验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来评价松茸提取物的美白效果。人体临床试验测试志愿者使用松茸提取物凝露前后皮肤的黑色素指数(melanin index,MI)、个体类型角(individual type angle,ITA°),并用Visia-CR型面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面部图像采集。结果显示,当松茸提取物的体积分数为0.25%时,对B16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含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积分数为0.1%、0.3%、0.5%、0.7%、1%的松茸提取物,其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44.77%、50.88%、59.25%、70.69%、85.74%。人体临床试验表明在凝露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2%的松茸提取物,连续使用28天,志愿者斑区MI值下降了5.69%、ITA°值增加了7.92%。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白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已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商所关注的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对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对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展望了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传明酸、烟酰胺、4-甲氧基水杨酸钾和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为主要美白活性成分制备了一种美白霜。该美白霜分布均匀、无颗粒感、细腻柔滑、稠度适宜,稳定性良好;采用3D黑素皮肤模型体外测试和人体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美白功效评价。3D黑素皮肤模型体外测试结果表明,该美白霜对黑色素的合成或转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体外美白功效;人体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美白霜4周后,受试者皮肤黑色素含量(MI值)明显降低,肌肤白度(L*值)和明亮度(ITA°值)增加,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讨美白类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方法.选择30位志愿者,采用Lab色度系统测量同时结合皮肤黑色素测试仪,对美白化妆品样品的美白功效进行评价.Lab色度系统和皮肤黑色素仪均可以客观地反映化妆品使用后的美白效果,并且在评价美白功效时两种评价方法具有相关性,因此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有效评定化妆品的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以松茸为主要功效成分的化妆品进行人体美白功效评价。选择30名20~45岁女性,按要求在曲臂内侧使用化妆品8周后,测试使用前后皮肤MI值,L*值和ITA°值,实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uncan多重比较表明,松茸化妆品的美白功效与抗坏血酸乙基醚化妆品相当,且显著大于配方基质。实验通过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可直观反映化妆品中活性添加剂的美白效果,适用于添加活性物质的化妆品的美白功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妆品新法规及化妆品功效验证相关文件的陆续实施,我国正式进入了化妆品功效时代,化妆品宣称美白祛斑也纳入了功效评价要求。本文对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几个方法标准进行简述和比较,讨论了各方法标准的适用领域,旨在为美白功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面部图像分析仪VISIA CR、pantone色卡视觉评价、受试者评估这三个维度来评价化妆品使用后的效果评价,从图像分析数据中探讨美白类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的方法。我们选择30位志愿者进行测试,通过志愿者对产品使用后进行回访等模式实现数据采集。通过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非常直观有效的评价化妆品的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油茶副产品提取物的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抑制效果的油茶花提取物,并以曲酸作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培养的人A375黑素瘤细胞模型和斑马鱼胚胎模型探究油茶花提取物对体内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花、油茶叶、油茶蒲和油茶粕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好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其中,油茶花效果最佳,其酪氨酸酶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为0.49 g/L。与曲酸相比,油茶花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和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p<0.01),作用质量浓度为160 mg/L时,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达到34.30%±0.24%,相对黑色素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减少了26.41%±0.35%。当油茶花提取物暴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对斑马鱼体内酪氨酸酶抑制率达到32.47%±0.35%,相对黑色素含量降至64.39%±0.85%,作用效果与曲酸相当。油茶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效果,对细胞和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不同油茶副产品提取物的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抑制效果的油茶花提取物,并以曲酸作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培养的人A375黑素瘤细胞模型和斑马鱼胚胎模型探究其对体内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花、油茶叶、油茶蒲和油茶粕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好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其中油茶花效果最佳,其抑制IC50为0.49 mg/mL。与曲酸相比,油茶花提取物表现出极显著的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和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p<0.01),作用浓度为160 μg/mL时,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达到34.30%,相对黑素含量减少了26.41%。当油茶花提取物暴露浓度为100 μg/mL时,其对斑马鱼体内酪氨酸酶抑制率达到32.47%,相对黑素含量降低至64.39%,作用效果与曲酸相当。油茶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效果,对细胞和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潜在的美白功能成分,在日用化妆品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研究芦笋汁抑制斑马鱼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及对斑马鱼体内酪氨酸酶活力抑制作用情况,测试芦笋汁的美白功效。研究结果发现,芦笋汁在低浓度下能有效抑制斑马鱼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并对斑马鱼体内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外评价方法对白梅花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及美白功效研究。通过测定白梅花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在H2O2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FF-1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考察白梅花提取物对细胞形态学、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活力、Ⅰ型胶原蛋白(ColⅠ)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功效。采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以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细胞)黑色素含量测定实验评价白梅花提取物的美白功效。结果表明白梅花提取物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且白梅花60%醇提物、白梅花90%醇提物可明显提高HFF-1细胞活力、SOD活力、GSH活力以及ColⅠ含量,下调ROS、MDA及MMP-1含量,并明显降低B16-F10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及美白功效。  相似文献   

15.
以荷叶黄酮为研究对象,用MTT方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用酶学方法检测其酪氨酸酶抑制效应,用DPPH方法检测其抗氧化性能。将荷叶黄酮应用于护肤霜,检测人体面部皮肤美白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荷叶黄酮添加质量分数为1.00%及以下无细胞毒性,在0.02%~0.30%内均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力,荷叶黄酮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护肤霜可减少受试者面部黑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17.
经济日益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皮肤美白,因此出现了多种美白类的化妆品。美白作用机制为抑制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为人们皮肤美白提供支持。就美白类化妆品的作用机制和功效做简要分析,并针对功效评价策略做简要阐述,为美白类化妆品的推广做更多理论性铺垫。  相似文献   

18.
将酵母发酵滤液和破壁后抽提物两者混合一起制得原料酵母水,通过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试验及人体试用测试来验证其美白功效。结果发现,酵母水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且在配方中可以保持活性,人体试验也证明酵母水可以减少皮肤黑色素,提高皮肤ITA值。  相似文献   

19.
20.
几种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评价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我们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株为受试细胞,对熊果苷,曲酸,甘草提取物和Vc衍生物等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种美白剂(10ug/ml,30ug/ml,50ug/ml,70ug/ml,100ug/ml)明显抑制细胞生长(P<0.01),使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改变细胞形态,但对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P>0.05),提示:4种皮肤美白剂均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酷氨酸酶活性改变的关系不大,在皮肤美白剂功效评价中应重视细胞中黑色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