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下采样剪切波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红外目标探测技术中的探测率较低,无法分辨红外伪装的军事目标等缺点,提出区域显著性的非下采样Shearlets变换(NSST)方法融合图像,运用NSST能够将图像精细的分解在频率域,在频率域根据图像显著性分布权重确定融合规则,经过NSST反变换得到融合后图像.结合中波与长波红外实拍实验,比较该方法与其他常用融合方法,结果表明,区域显著性的NSST融合图像噪声信息少、对比度、信息熵及互信息值均较高,方法适合偏振图像的融合,有利于目标的识别与探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外图像与可见光融合时特征信息无法充分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SST与DBM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玻尔兹曼机(DBM)进行最优能量分割得到显著红外目标,并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将红外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融合的映射图进行稀疏分解和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几种经典方法相比,基于本文方法的结果图像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理想的客观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精确制导武器系统中,利用传统方法获取的融合图像使得红外目标模糊、识别率低、定位性差及不能继承可见光图像色彩特性而出现光谱扭曲与失真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分割和提升小波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结合区域生长与边缘提取图像分割法,将红外图像背景区域与目标区域分开;其次采用像素邻域能量取大法,将红外目标区域映射到可见光背景中;最后将上步得到的融合图像与原图像进行低频加权,高频平均梯度的提升小波融合变换,防止因图像分割所形成的拼接错误而导致重要信息丢失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图像,目标凸显,背景自然,能够达到准确定位与快速识别的目的,并对隐藏目标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NSCT和PCA变换域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融合后的图像在尽可能保持原图像光谱信息的同时,有效提高空间细节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融合算法.对多光谱图像进行PCA变换得到主元分量,将处理后的主元分量与全色图像进行NSCT分解,针对低频子带系数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窗口与局部方差相结合的融合策略;在高频子带系数选择上,提出了基于区域线性相关测定的融合策略.进行非下采样Contourlet逆变换和PCA逆变换,得到具有高空间质量的多光谱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保留光谱信息和提高空间细节信息的综合性能上有所提高,能够取得较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平移不变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利用引导滤波器改进显著性检测算法并将其用于红外图像;然后,对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以得到各自的低频与高频子带;最后,在低频与高频子带的融合中分别采用红外图像显著性指导法与绝对值取大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多种相关算法相比,该算法所得融合图像在突出红外目标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可见光背景信息,具有更好的视觉融合效果和客观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自适应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ntourlet变换克服了小波变换在处理高维信号时的不足,但Contourlet分解和重构时需要采样因此不具有平移不变性,因此根据6trous算法构造了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ntourlet transform,NSCT).NSCT比Contourlet变换具有更灵活的方向性、且具有平移不变性.因此将NSCT变换应用于图像融合领域,能更好地提取图像边缘特征,为融合提取更多的特征信息.基于NSCT的自适应图像融合算法是将图像进行NSCT分解后,针对在不同频率域特点选择不同的融合规则,最后通过重构得到融合图像.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的主观和客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SCT能够为融合图像保留更全面的原始图像信息,且基于NSCT的自适应图像融合算法能够更加有效、准确地提取图像中的特征,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图像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红外特征与区域相似的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图像融合算法的速度,改善融合图像的质量.提高观察者对场景的认知能力,提出了一种介于像素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之间的基于红外特征和区域相似的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目标的红外特征对红外图像进行目标区域分割。从而实现对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的分别融合;同时利用图像的结构相似度对源图像中的目标区域进行相似判定,并利用不同的融合规则对冗余区域和互补/冲突区域分别进行融合.与目前常用的基于多分辨率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相比,它既充分利用了目标的红外特征和可见光图像的细节信息,更好地对图像中亮暗相反的区域进行了处理.改善了融合效果,又提高了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和区域分割的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先对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提升小波分解,得到各自的高频和低频子图像,利用红外图像的热效应特征显著的特点对红外图像的低频子图像进行检测分割,用分割得到的二值图像来指导低频子图像的融合决策,对于高频子图像,采用区域方差匹配度决策法,最后对融合后的小波系数进行重构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够合理有效地保留红外图像的热目标信息以及可见光图像中丰富的光谱信息,提高了图像的可理解性,客观评价准则与目视效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合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成像技术获得的医学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不同的信息,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多模医学图像互补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诊断水平。该文采用小波变换对人脑MR-T2和MR-PD图像进行融合。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充分有效地将两种不同模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融合性能优越,很好地保留了原始图像的边缘和纹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脊波变换的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脊波(R idgelet)作为一种新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比小波更加适合分析具有直线或超平面奇异性的信号,而且具有较高的逼近精度和更好的稀疏表达性能。将脊波变换引入图像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取原始图像的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多的信息,在融合过程中抑制噪声的能力也比小波变换更强。因此,提出了基于脊波变换的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并采用偏差指数与等效视数指标对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留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radar)与可见光图像重要信息、抑制噪声能力方面均优于小波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精确地提取图像中的显著性区域,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背景和前景交互传播的图像显著性检测计算模型。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模型来寻找图像中的显著性元素,用一种交互式特征传播方法来扩散显著性特征。采用不同参数对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多个尺度下的超像素;在单一尺度下通过背景和前景交互传播获得超像素的显著值;对多个显著值进行加权平均融合,并采用平滑机制进行优化得到最终显著图。在公开图像数据库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高了对图像显著目标大小的适应性,不仅较好地抑制了噪声,还使得显著目标更均匀地凸显出来,结果优于同类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视觉注意显著区域检测算法,主要依赖像素间的相互对比,缺乏从全局角度对显著目标的分析理解。依据显著目标是显眼、紧凑和完整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空间分布特性和局部复杂度的无监督视觉注意显著目标自动提取算法。首先根据局部区域与其多个尺度邻域的对比,得到亮度显著图;然后利用颜色信息的显眼性、空间分布和区域一致性得到颜色显著图;同时通过对方向的空间分布和局部复杂度进行多尺度分析得到方向显著图;最后通过显著值的空间分布和面积增强因子相结合的融合策略得到输入图像的显著图,根据显著区域确定感兴趣区域位置,在基础上完成目标检测。将此方法应用于各类具有不同特点的彩色图像进行仿真实验,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RGB-D显著性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任务之一,很多模型在简单场景下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却无法有效地处理多目标、深度图质量低下以及显著性目标色彩与背景相似等复杂场景。因此,本文提出一种三分支多层次Transformer特征交互的RGB-D显著性目标检测模型。首先,本文采用坐标注意力模块抑制RGB和深度图的噪声信息,提取出更为显著的特征用于后续解码。其次,通过特征融合模块将高层的三层特征图调整到相同的分辨率送入Transformer层,有效获取远距离显著性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整幅图像的全局信息。然后,本文提出一个多层次特征交互模块,该模块通过有效地利用高层特征和低层特征对显著性目标的位置和边界进行细化。最后,本文设计一个密集扩张特征细化模块,利用密集扩张卷积获取丰富的多尺度特征,有效地应对显著性目标数量和尺寸变化。通过在5个公开的基准数据集与19种主流模型相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多个测评指标上有较好的提升效果,提高了在特定复杂场景下的检测精度,从P-R曲线、F-measure曲线和显著图也可以直观看出本文方法实现了较好的检测结果,生成的显著图更完整、更清晰,相比其他模型更加接近真值图。  相似文献   

14.
利用拉普拉斯能量和CNN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焦图像融合技术的目的是生成一幅全聚焦图像.所谓全聚焦图像,就是将不同源图像的清晰区域集成到一幅单一的图像中.传统的图像融合方法通常存在块伪影、人造边、晕轮效果、振铃效果以及对比度下降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拉普拉斯能量和CNN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使用拉普拉斯能量算子可以有效的提取源图像的聚焦信息,而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聚焦信息图中提取的聚焦特征可以有效的进行聚焦子块和离焦子块的区分.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具有很好的提取活跃窗口相对聚焦度的能力,而且可以获得精确的分割边界.在经过多轮训练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的在源图像和分值图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映射,这对于生成一幅精准的聚焦图至关重要.采用二值分割和小区域滤波技术来对聚焦图进行进一步的修正,获得用于融合的最终决策图.最后,根据最终决策图提供的权值,对多幅源图像进行融合形成最终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从定量评价方面,提出的方法均优于目前已有的其它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显著性目标检测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图像检索、图像分割、行人重识别等领域.目前主流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通常采用短连接加权的方式融合多级别特征信息,这种方式无法精准有效地控制信息流的传递.而且,现有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单一的特征检测,导致显著性目标区域与背景的边界不连续、易模糊.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提取和多级别特征融合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图像显著性区域提取过程中改善算法的自适应性和精准度,提出基于自适应流形相似性的图像显著性区域检测算法。将图像分割成超像素,根据图像中显著性区域频率变化比较大的特性,生成图像显著性区域的高频节点;针对高频节点利用凸包运算寻找显著性区域的种子节点;使用流形算法在图像中对种子节点进行显著性区域信息扩散,得到图像的显著性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形算法搭建求解每个数据的邻接矩阵进行信息扩散,能够在保证信息精准分类的同时提高算法的自适应性,其结果优于同类的图像显著性区域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融合算法处理聚焦区域能力弱、边缘效果差以及目标轮廓提取存在缺陷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稀疏分解和背景差分融合的方法.稀疏分解经过鲁棒主成分分析方式提取多聚焦图像轮廓,从而为源图像的准确分离奠定基础;背景差分融合依照源图像与增强图像的差异图提取轮廓信息以准确定位聚焦区域,从而防止引入人工干扰.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融合效果,能够很好地加强其对噪声的鲁棒性,同时表现出很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弥散机制的图像显著性区域提取算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更好提取图像的显著性区域,提出基于信息弥散机制的图像显著性区域检测算法。在所提算法中,首先将图像分割成超像素,根据图像中显著性区域频率变化比较大的特性,生成图像显著性区域的高频节点;然后针对高频节点利用凸包运算寻找显著性区域的种子节点,最后使用二阶高斯-马尔科夫随机场信息弥散方法在图像中对种子节点进行显著性区域信息扩散,得到图像的显著性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二次规划求解每个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信息扩散,能够达到避免阈值选择和信息精准分类的效果,其结果优于同类的图像显著性区域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9.
Infrared-visible image fu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which has the advantage of integrating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multi-source senso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in target enhancement and visual improvement.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a sub-regional infrared-visible image fusion method (SRF) is proposed. First, morphology and threshold segmentation is applied to extract targets interested in infrared images. Second, the infrared background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extracted targets and the visible image. Finally, target and background regions are fused using a multi-scale transform.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btained using public data for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which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RF has potential benefits over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