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牌能为消费者和企业提高附加利益,扩大产品和企业的影响。海亮集团重视海亮品牌知名度的打造、满意度的提升、忠诚度的维护、差异化的追求,提出“经营品牌到永远”的理念,坚持“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方针,把品牌资产当作特殊的资产来经营。海亮集团坚持“两条腿走路”,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初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体现企业文化,近年来,海亮集团依托Cl战略的实施,建立了“文化制胜”的经营理念,制定并逐步实施适合海亮实际的Cl战略,用心经营特色文化,积极提升文化力。凡到过海亮的人,无不感受到企业文化已渗透到了海亮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品牌创立、形象塑造等方面,文化力催生了海亮人的凝聚力,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整合经营理念 丰富海亮文化内涵和个性 1.特别重视企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的着力点在于“化’人,也就是如何用先进的文  相似文献   

3.
汪鸣 《资源再生》2004,(3):30-31
浙江海亮集团自创立以来就在经营管理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的质量意识,海亮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换版转换认证,股份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正进行省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工作,坚持开拓创新求发展,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海亮牌铜管、棒产品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内螺纹铜管"和"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三个产品获得200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这标志着海亮的铜管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海亮"牌空调及制冷用铜管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向国家"名推委"推荐的申报中国名牌的首批产品;先后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名优产品服务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开拓创新、产业升级、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合理新建生产基地、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科研力度等手段对企业结构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换代",实现"产量规模化,产品精细化,市场高端化,经营国际化,全面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一年,海亮集团勇于创新、搏击市场,生产经营取得了新成绩,铜加工材产量达到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利税1.10亿元,出口创汇384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17%、100%、34.41%和164.13%。 面对全球化竞争日趋严峻的2003年,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海亮集团决策层积极思考民营企业如何迎接新一轮的竞争和挑战,决心抓住新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争创新的优势。我们的思路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扩大国际市场,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实现海亮集团的新跨越。 第一,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我们要加大主导产品结构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硬质合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格局,株硬集团坚持"创新品质,国际品牌"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努力从产品经营走向品牌经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冯海良最近荣获“中国经营大师”称号。据悉,这次获此殊荣的,浙江省共有包括普天东方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继兴、巨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叶志翔、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等在内的10名著名企业家。 冯海良自1989年创办海亮集团以来,通过独特的经营管理风格、创新的经营管理意识、高超的经营管理艺术、优秀的经营管理业绩,短短十几年时间,使海亮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6亿元、员工  相似文献   

8.
在产品同质、供过于求的今天,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旗帜,是消费者选择的向导,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海亮集团公司走品牌之路,推进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值得同业借鉴。我们衷心祝愿海亮在品牌之路上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9.
正新年肇始,气象更新。在2020年的曙光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海亮集团,向长期关心支持海亮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节日的问候!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三十而立的海亮,意气风发、砥砺奋进再出发之年。海亮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既讲企业效益、更求社会功德"的发展理念,以高质量战略转型为方向,以聚焦实业发展为总基调,以创新和变革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深耕有色金属产业,发力教育、健  相似文献   

10.
宏观环境不景气,海亮集团却率先亮出底牌:一不裁人,二不减薪,要和员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2009年还计划要扩招900员工;在同行效益下降甚至巨亏的时候,海亮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83%。目前企业有13亿元的现金放在银行里。海亮稳健经营的秘诀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投资建设的国内第一家硬质合金厂,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华丽转身。公司始终坚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品牌理念,品牌建设一直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努力从产品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以品牌赢得用户,以品牌赢得市场,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将在董事长杨伯华的带领下,坚定信心迎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海亮集团(以下简称“海亮”)坚持“科技兴企”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近几年来,在科技上坚持“高开高走”,向科技要发展,要效益,秉承“研发当自主、创新当自强”的科技精神,酝酿着“用高科技缔造海亮”的“核聚变”,海亮逐步从创业走向创造,完成从“价硌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依靠科技磨砺出中国名牌“海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世,国人期盼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振奋人心!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海亮集团要顺利进入WT0的轨道运行,参与国际化的竞争,要唱响“创新、发展、图强”三部曲,这是海亮集团二次创业的主旋律,也是继续巩固国内行业地位的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度“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评选近日揭晓,海亮集团、正泰集团、海尔集团等全国98家企业榜上有名。 “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是全国用户委员会为推动企业积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加快建立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质量而发起开展的。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家大型企业获此殊荣。海亮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铜管、铜棒生产企业,自2001年参加此活动以来,大力树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新质量观念,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产  相似文献   

15.
战略决策的形成浙江海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亮”)是一家以领先行业的铜加工业为主导,兼营教育产业、房地产开发、塑胶制品生产和铜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民营企业集团。近几年来,在世界铜加工业正进一步国际化、集中化的前提下,世界铜及铜合金制品的产销量稳步增长,集团化、名牌战略、以优竞争、以质取胜,已成为国际铜加工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新的竞争形势和提升民族铜加工产业的历史使命,要求海亮必须尽快做大做强,抢占同行业领先地位,继续强化规模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海亮抓住机遇,调整自己的总体发展思路,以…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消费需求也不断趋向个性化,"品牌"顺应时代潮流无可非议地成为了企业的竞争利器,谁能让自己的品牌产品销售的更多、更久、价值更高,谁就能拥有众多的忠实客户,进而消费、传播和支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独特差异性优势、与竞争品牌有质的区别的品牌,塑造能持续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品牌产品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共识。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消费需求也不断趋向个性化,"品牌"顺应时代潮流无可非议地成为了企业的竞争利器,谁能让自己的品牌产品销售的更多、更久、价值更高,谁就能拥有众多的忠实客户,进而消费、传播和支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独特差异性优势、与竞争品牌有质的区别的品牌,塑造能持续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品牌产品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共识。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将"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地震无情人有情,8400海亮人与灾区人民心连心。5月14日下午,海亮集团8400多名员工自发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根据已清点的现金数据,海亮集团总捐献金额已达331.8万元。其中,海亮股份捐款100万元,海亮重庆公司、海亮内蒙公司各捐款5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铜加工材为主,集工业、贸易、教育、科研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私营企业集团,拥有国内最大的铜管、铜棒生产基地。面对入世,海亮人秉承“高效、卓越、服务、奉献”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挥“海亮”品牌优势,打造高、精、尖产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超越自我,力争到“十五”末年,实现铜加工材年产销量20万吨,年销售收入38亿元,年利税3.8亿元,继续巩固国内铜加工行业龙头地位,争创国际铜加工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20.
日前,浙江省经贸委主任丁耀民、产业投资处处长潘晓波一行在绍兴市经贸委主任徐挺富、诸暨市副市长寿炳尧等领导的陪同下,到海亮集团调研视察工业技改项目落实情况。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冯亚丽、海亮股份公司总经理曹建国等陪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