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秦军胜 《中州煤炭》2008,(1):35-36,44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矿井胶带输送机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该系统设置了2个就地控制站、1个集中控制站和1个远程监控主站,建立了RS-485、PROFIBUS和以太网3个层次的通讯网络,实现了对胶带输送机的就地、集中、远程监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提高了安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研制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设计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其结构形式,设计了四轮驱动装置,以设计实例分析了其控制系统的组成,并介绍了所研制的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姬凯  徐明  钱丽  陈嘉福  华斌 《现代矿业》2010,26(2):129-131
针对2300XP电铲特点,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数字化电气系统,详细介绍了改造方案,并给出了控制方式。对进口模拟系统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获得成功,全数字式电气系统改善了控制精度,提高了可靠性,减低了维修成本,完全满足生产要求。新系统在德兴铜矿实践运行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瓦斯检测传感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两种国内外井下常用瓦斯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分析了瓦斯检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现有瓦斯传感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新式瓦斯检测仪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抽放瓦斯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通过技术改造使系统得到了优化,满足了抽放瓦斯区域对抽放量的要求,提高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氧化铝赤泥中铁的含量,介绍了采用高梯度磁选机对高铁赤泥进行的可选性研究情况,得到了合格的铁精粉,减少了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该文详细论述了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收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地下水动态资料,对地下水环境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用均衡法计算了区域地下水资源;建立了地下水数学模型,利用1992~2006年,30多个长期观测孔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识别调试,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根据本区水文地质特点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薛敏  李子奇 《矿业工程》2010,8(1):33-34
论述了加强自主创新工作的意义,总结了我国选矿技术进步的特点,分析了我国选矿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选矿技术进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陷落柱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工作面强行通过陷落柱的可行性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工作面搬家工作量,节约了费用,最大限度保证了工作面连续推进,实现了高效开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为以后开采过程中揭露陷落柱和强行通过陷落柱问题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锐 《煤炭科技》2010,(2):62-63
针对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现行的环境保护现状和要求,开发了徐矿集团环保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环保工作效率,实现了环保数据的信息化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大大提升了环保工作管理水平.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开发过程及投入使用后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检验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收集整理了广东省电力行业工程建设中的强夯加固全风化花岗岩及残积土回填地基工程实例资料,包括夯前土的物理性质及夯后现场检测中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数据。以土的粒组特征为依据将回填土分类,基于平板载荷试验,分别分析了标贯试验、动探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法进行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后承载力及变形模量检测的适宜性,归纳了标贯击数N、动探击数N63.5、比贯入阻力Ps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的统计规律,分析了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这对于相似地质条件的强夯处理地基的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固体密实充填采煤覆岩移动弹性地基薄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猛  张吉雄  姜海强  黄艳利  张强 《煤炭学报》2014,39(12):2369-2373
固体充填采煤覆岩移动规律与传统垮落法开采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准确地计算固体充填入采空区后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在分析固体密实充填采煤覆岩移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地基薄板理论,建立了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充填体-基本顶力学模型,推导出了采场基本顶挠度、应力方程以及基本顶发生破断的临界条件,分析得出弹性地基系数是影响顶板移动变形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相关参数给出了基本顶最大下沉量和最大应力值随弹性地基系数的变化规律。平煤十二矿己15-13080充填采煤工作面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实测基本顶最大下沉值为347 mm,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煤矸石回填区光伏建设场地地基稳定性,在分析煤矸石回填层变形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弹性力学模型和开尔文模型相结合计算煤矸石回填层地表残余沉降变形的技术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回填时间和回填厚度因素的煤矸石回填层残余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计算结果可为光伏设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利生  李学良 《金属矿山》2014,32(9):137-141
利用废弃煤矸石回填采煤塌陷区建筑用地,是一条矿区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既减轻了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地基建设成本。运用室内试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矸石的物化性质、力学性质、工程性质等进行研究分析,初步建立了煤矸石回填建筑用地可行性分析、复垦场地选址、复垦场地规划、回填标高与覆土厚度确定、回填地基处理、复垦分区与施工、地基承载力检测等一套完整的复垦体系。结果表明:在进行矸石回填地基处理时,宜选择已经稳沉的区域,避免二次变形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对项目区分区、分块进行施工,提高矸石利用率;在地基处理时,采用分层回填、多次振压处理的方法,经振动压实处理后,煤矸石地基的承载力远远大于天然土地基,完全能够满足建筑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5.
陈清通  牟义  陈凯 《煤炭工程》2021,53(5):74-79
为了消除露井联采回填区沉降及采空区突然垮塌对上方光伏基地地基稳定性造成的安全隐患,首先采用综合物探、钻探及钻孔电视等勘查方法,查清回填区赋存状况及深部采空区范围,然后设计采用浅部回填区注浆与深部采空区注浆相结合的地基整体加固方案,优化注浆物理力学参数和施工工艺,最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注浆加固效果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单点地震法、地质雷达法和瞬变电磁法的综合物探勘查方法并布置钻探验证孔,可查清浅部回填区与深部空洞分布范围|浅部回填区采用1〖KG-*3〗∶〖KG-*3〗1为主的单液水泥浆,深部采空区采用1∶0.3∶0.9为主的水泥粉煤灰浆液,经过优化注浆物理力学参数和施工工艺,可以实现露井联采回填区和采空区的注浆加固|采用物探、钻孔取芯漏失液观测、波速测试以及地表沉降观测的方式进行注浆效果检测,实现浅部、深部注浆效果的全覆盖检测,通过检测得到回填区和采空区空洞、裂隙注浆效果良好,消除了光伏地基隐患。  相似文献   

16.
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某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项目,施工完成后部分区域土层湿陷性未完全消除。对强夯法加固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是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首要因素,此外还有地基土含水量、不同土层的厚度及埋藏顺序、回填土层的密实程度及强夯设计参数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充填体变形特性对采动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和结构力学理论,构建了充填体矿柱采动地压分布力学模型,给出了充填体变形参数影响下的矿柱压力理论解析解,分析了不同刚度比对采动地压分布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充填体与围岩变形参数匹配的充填体力学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与围岩变形参数对充填采场采动压力分布影响显著;岩体与充填体弹模比小于1000时,围岩及充填体采动压力对弹模比的参数敏感度较高;在充填体参数设计时,应将岩体与充填体弹模比控制在1500以内,为类似充填开采矿山的充填体力学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回填碾压地基的CFG桩加固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回填碾压地层条件,选择高置换率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利用合理的复合地基构造形式,改善其受力特性,充分发挥桩体和桩间土的承载能力,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的工程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结构充填“保水-储水”采煤顶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结构充填开采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保水采煤与矿区水资源安全高效存储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条带式结构充填保护含水层结构与煤矿地下空间再利用的优势,提出条带式结构充填"保水-储水"采煤构想。在分析了条带式结构充填覆岩结构特征基础上,采用弹性地基上的有限长梁模型对"充填条带-直接顶"整体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并结合初始参数法分段解析了直接顶变形方程。同时根据"保水-储水"的功能要求,提出了条带式结构充填"保水-储水"采煤的直接顶控制原则。根据新阳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充填材料性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条带式结构充填的临界充填率为51%,最大充填间距为11.95 m。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新阳矿区条带式结构充填"保水-储水"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保持充填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充填间距的减小,直接顶自承载能力逐渐增强,可形成"充填条带-直接顶"结构控制体系,对上覆岩层的控制作用明显提升;充填间距的减小缓解了充填体和直接顶内的应力集中现象,显著减小了充填条带和直接顶内的塑性区范围,有利于充填条带和直接顶的长期稳定,进而实现条带式结构充填"保水-储水"的目的;综合分析得到了新阳矿区条带式结构充填"保水-储水"采煤的最佳充填方案为间隔2 m充填2 m。  相似文献   

20.
王树军 《金属矿山》2014,43(4):44-48
针对长壁工作面胶结充填开采后覆岩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的理论研究亟待提高的现状,首先在实验室内对胶结充填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测定了本次实验中充填体弹性地基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015~0.167 GN/m3;在综合分析岩层移动变形和充填体受力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充填开采顶板岩梁移动变形的数学力学模型,求得了该模型的解析解;并通过数值求解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充填区覆岩移动变形的各影响因素和充填区支承压力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壁胶结充填采矿中,应根据不同的采矿地质条件,制备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胶结充填体;合理的充填体地基系数对于覆岩下沉及其变形的控制起了决定性作用;该研究可对长壁胶结充填实践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