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应用植物措施进行平原地区生态河道建设,对浙江省平原地区河道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筛选出95种植物作为浙江省平原地区生态河道建设的推荐物种。  相似文献   

2.
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河流作为重要地理要素和生态廊道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态功能,以及传统河道建设中存在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的问题。通过对近自然河道治理技术、植物措施应用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认为河道植物措施是一种积极的人为干扰,可以通过边缘效应、廊道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正面影响。提出河道建设应充分考虑河道生态功能,在河道平面形态、横断面型式等方面适当考虑生物多样性对生境异质性的要求,恢复并维护健康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植物措施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合理应用植物措施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提高河道的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和改善水质等,通过对广东省河道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广东省河岸带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提出河道植物选择的师法自然、生物多样性、经济实用性、景观功能性等原则,探讨不同地形区河道及不同河岸坡段科学适宜的植物应用选择和配置,为发挥河岸带植物生态功能、丰富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道生态治理措施是通过实施护堤林带、滩地乔木穿带、河岸灌木穿带、净水植物带等植物措施和闸坝工程措施,进行河道景观、湿地生态等建设,解决河道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城市景观生态区建设、农村段滩地种植结构调整区建设和湿地生态区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崇祎 《山西水利》2010,26(4):34-35,49
阐述了生态河道的内涵,建设生态河道的目标、特征和基本要求,论述了建设生态河道的必要性,提出建设生态河道的措施,即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加大河道综合治理,促进河道建设投入多元化,加大推广生态河道建设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桐乡市河道生态植物选育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河道的建设是保护河道生态环境重要内容,其中生态植物选育又是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桐乡无量桥港为例,探讨了生态河道治理植物搭配三种模式,实践证明,均能满足生态河道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试点河道建设中植物选择、筛选、群落模式构建优化以及植物措施应用效果等技术探讨分析,对沿海围垦河道生态建设应用植物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级风景区——仙都风景区内好溪生态河道的构建为例,提出风景区内构建生态河道的原则及其工程措施,包括防洪工程措施、水环境改善工程措施、生态景观改善工程措施、人文景观保护措施、水上项目建设。指出在确保河道防御洪水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河道生态景观的建设,可以维护生态河道的安全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通过好溪生态河道的构建,河道的护岸工程和风景区自然景观达到了和谐统一,并形成以好溪生态河道和两岸景观带为核心的仙都风景区中心景观轴。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河干流的河道特性及缺少生态水面的状况,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在河道内形成生态水面和湿地栽植亲水植物,使河流成为水清、地绿、林茂的绿色通道,实现建设生态河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对瑞安市现状河道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生态河道及生态护岸的理念,总结了生态护岸的基本类型,对生态河道植物的选择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八水浃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河道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倪晋仁  刘元元 《水利学报》2006,37(9):1029-1037
本文以河流系统诸功能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人与河流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出发,探讨了原始自然阶段、工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等四个阶段的河流特点和治理条件,分析了各个阶段河流系统平衡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河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原则。河流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河流系统健康,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河流生态修复主要技术包括:缓冲区修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水生生物群落修复技术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探讨了河流健康、河流功能、功能要素和生态修复措施四个层次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河流健康诊断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流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河流健康,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从河流系统诸功能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河流系统平衡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河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根据河流受损功能、受损程度及其可修复性。提出了不同阶段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对策。目前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缓冲区修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水生生物群落修复技术等。河流生态修复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多层次、多约束条件的动态优化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全面考虑、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落带特点、成因、生态特征等决定植被遴选和生境培育,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问题。通过系统回顾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研究进展,总结植被遴选成果及经验,基于重建原理将现有植被恢复重建模式分为水位变动适应型和土壤基质加固型。最后,从改善消落带植被立地条件出发,提出生态环保、技术可行的基于土壤固化的植被恢复重建模式,并通过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实践论证了其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中的可行性和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治理有了更高要求.从淄博市东猪龙河人文、历史、功能需求等因素出发,结合河道现状提出河道生态治理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从河流平面形态、河流断面和护岸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治理设计,目前,治理效果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护岸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硕 《中国水利》2006,(20):13-16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具有滞洪补枯与调节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及保护生物植被的功能。介绍了生态护岸的基本类型和适用范围,使用中应根据河岸的具体情况,创造生态、景观、工程等多方面融合的护岸形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流整治项目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城市河流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河道整治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论述了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南宁石埠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河流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 ,论证对受损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是指河道形态和河床断面的修复及恢复丧失的河岸带植被和湿地群落 ,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有 :恢复河道的连续性 ;重现水体流动多样性 ;给河流更多的空间 ;慎重选择河道整治方案 .在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合理建议 .  相似文献   

18.
大凌河流域生态治理措施与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脆弱、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划分封育区退田还河、建设生态林、修筑橡胶坝、拦河潜坝形成人工湿地、疏浚河道等治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省21条主要江河,33个主要河段断面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提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科学数据,为黑龙江省河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并以此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控制措施,在今后的河流开发利用中最大限度满足河流自身生态环境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