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并对蕨麻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对青海蕨麻与其他食品的关键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指标性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具有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低脂肪、极低钠、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多种矿物质的特点。与其他食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发现青海蕨麻中膳食纤维、维生素B2、维生素C、Ca、K、Na质量分数高,脂肪、淀粉质量分数低,能量低。综合评价总排名前三位的蕨麻分别来自玉树州囊谦县、海南州贵南县和西宁市湟源县。研究发现不同青海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与当地海拔高度有一定相关性,并与不同海拔对应的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蕨麻品种、培育和遗传改良、生态适应性有关。本研究表明青海蕨麻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青藏高原4个主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并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藏高原4个主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方差多重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并对蕨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4个不同主产地蕨麻中部分产地蕨麻的各营养成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普遍具有高膳食纤维(平均含量>6 g/100 g)、低脂肪和低饱和脂肪(平均含量分别<3 g/100 g和<1.5 g/100 g)、极低钠(平均含量<40 mg/100 g)、氨基酸组成接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的理想模式、脂肪酸种类丰富(含10种主要脂肪酸)、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平均Fe、Mg、K含量≥30%营养素参考值(nutrient refe...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并与海带、紫菜、羊栖菜、石莼和龙须菜等五种食用藻比较,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长茎葡萄蕨藻的主要成分是粗多糖和粗纤维(58.52%),蛋白质含量14.37%,其氨基酸组成均衡,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7.86%。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Na、K、Mg和Ca等含量都较高。因此海南长茎葡萄蕨藻是一种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且富含矿物质的食用海藻,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明月草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明月草的氨基酸、矿质元素及其他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明月草中水分、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粗纤维、灰分、维生素C与总黄酮的含量为92.70%、1.99%、0.35%、0.21%、0.68%、1.40%、0.08 mg/g与4.79 mg/g;含有氨基酸15种,氨基酸总量(TAA)为20.01%。EAA/TAA为43.83%,EAA/NEAA为78.02%,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比值系数分(SRC)为65.10。在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P、K、Ca、Mg、Fe、Zn、Cu、Mn矿质元素的含量为322、4210、1441、478、38、2.36、1.14、55.70 mg/kg,经分析明月草氨基酸、矿质元素及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奇亚籽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奇亚籽中粗脂肪、粗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为(34.20±1.31)g/100 g(湿基)、(23.31±0.18)g/100 g(湿基)、(27.71±0.09)g/100 g(湿基),为高脂肪、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芡欧鼠尾草种子;奇亚籽中18种氨基酸总量为23.10 g/100 g(湿基),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8.20 g/100 g(湿基),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4.08 g/100 g),其次是精氨酸(2.46 g/100 g)和天冬氨酸(2.13 g/100 g),根据氨基酸评分,奇亚籽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根据化学评分,奇亚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奇亚籽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7;奇亚籽油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22.43%)和α-亚麻酸(62.48%)为主;奇亚籽中矿物质含量丰富,Ca含量最高,为829.21 mg/100 g,具有高K(673.48mg/100 g)低Na(22.37 mg/100 g)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紫蘑菇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特有贺兰山紫蘑菇进行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各成分的测定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紫蘑菇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灰分含量较高,尤其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且P,K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对鸡冠菜的主要营养成分、不溶性膳食纤维、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灰分是鸡冠菜的主要成分。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占藻体干重的31.5%和19.2%,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丰富的呈味氨基酸。脂肪含量低,具有人体必需脂肪酸--γ-亚麻酸。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铁含量高。因此鸡冠菜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且富含矿物质的可食用海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析蛎菜的一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蛎菜中粗蛋白含量为14.78%,脂肪为0.67%,灰分为16.70%;蛎菜氨基酸中苯丙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1.08%;蛎菜中矿物质含量丰富,有害元素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6.42%.  相似文献   

9.
九香虫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伦沛  郁建平 《食品科学》2008,29(2):406-410
对九香虫的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VA、VE、VB1、VB 2,微量元素Fe、Cu、Zn、Pb、Hg、As的含量,以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九香虫含有44.3%粗蛋白质,由18种氨基酸组成,含量较多的氨基酸是丝氨酸20.40%、苏氨酸15.52%,而色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低,分别是0.30%和0.70%;含粗脂肪53.0%,油脂中含有豆蔻酸(C14:0)、十四碳-烯酸(C14:1)、软脂酸(C16:0)、软脂油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二十二酸(C22:0)、芥酸(C22:1)、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和二十四酸(C24:0)等12种脂酸,其中有6种不饱和脂酸,不饱和脂酸含量占总油脂的57.1%;含VA 214.4mg/kg、而VE、VB1、VB 2含量较少;含有Fe、Cu、Zn几种微量元素,有毒元素Pb的含量达4.0mg/kg有机氯农药残留只有α-六六六被检出,含量较少.应用E/N,以及AAS和CS等方法对其营养进行评价,E%为42.38%,E/N为0.736,符合FAO/WHO提出的参考蛋白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来自辽宁朝阳、山东临沂、黑龙江哈尔滨、陕西延川的黑豆(HD1、HD2、HD3、HD4)为原料,采用直接干燥法、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等多种营养成分测定方法,结合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分析了不同黑豆样品的水分、灰分、总蛋白、粗脂肪、还原糖、粗纤维、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四种黑豆原料的营养组成类似,总蛋白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单一营养素含量差异明显,HD4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HD2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适合蛋白类及油脂类产品的开发;四种黑豆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38%,蛋氨酸和苏氨酸是四种黑豆原料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营养强化或原料搭配保证产品的营养品质;四种黑豆均检测出5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62%~87.1%,花青素含量为2.14%~2.26%,适于作为功能食品原料进行开发。研究结果将为黑豆加工、功能成分的提取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碱溶酸沉法和盐析法提取蕨麻蛋白,分析了蕨麻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含量以及保水性、吸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凝胶形成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盐析法提取蕨麻蛋白得率高于碱溶酸沉法;蕨麻蛋白中精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蛋白中其他种类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1.4%;在不同pH的环境中,蕨麻蛋白的保水性差异较大;蕨麻蛋白的吸油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略有升高;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蕨麻蛋白的起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均明显升高;浓度高的蛋白质溶液具有较高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面粉中添加1%~9%的蕨麻粉对面团粉质特性以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蕨麻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逐渐增高,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降低;随着蕨麻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面包硬度增加,面包的感官评分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但是当蕨麻添加量大于5%时,面包体积急剧减少,面包纹理结构变差,质地和口感都明显下降,因此,蕨麻粉在面包粉中的合理添加比例为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分析蕨麻的营养成分。方法 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滴定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等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分析了蕨麻中钙、铁、镁、磷、锌、碘、钾等7种化学元素,水分、灰分、蛋白质、总还原糖、粗脂肪、维生素A、B1、B2、C等营养成分。结果 钾含量为655μg/g,镁9.16μg/g,蛋白质10.06g/100g,总还原糖9.78g/100g,维生素C3.88 mg/100g、维生素B11.45mg/100g,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也很高。结论 蕨麻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是理想的药食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14.
测定不同贮藏期青海人工种植蕨麻和野生蕨麻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分析了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蕨麻和野生蕨麻淀粉和还原糖含量没有变化;蕨麻中直链淀粉含量比例较高;不同温度下蕨麻中淀粉和糖之间遵循"低温糖化"和"高温逆转"规律;蕨麻可干藏和鲜藏。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蕨麻淀粉的水分含量、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分析了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等溶胀特性,并对峰值粘度、谷粘度、崩溃值等糊化特性和硬度、粘附性、弹性、咀嚼性等凝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蕨麻淀粉中的水分含量为10.95%,直链淀粉含量27.93%,白度为77.38%。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为22.07%和44.58%,透光率7.51%。蕨麻淀粉有较好的糊化特性,但冷糊的稳定性较差,易老化;蕨麻淀粉糊化后形成的凝胶硬度和弹性较低,粘附性很高。  相似文献   

16.
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 L.)的根,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寒带和高寒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等地。蕨麻主要含有甾类、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中医学研究表明,蕨麻具有健胃补脾、生津解渴、益气补血等功能。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蕨麻提取物具有耐缺氧、抗疲劳、抗应激、保肝、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补血和保护心肌细胞等活性。本文主要从蕨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提出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科学开发利用传统药用植物的观点,同时对蕨麻中有效化学成分、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代谢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并按照合理的本草疗法进行规范化的临床实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做好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蕨麻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蕨麻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100℃,时间3.5h,蕨麻多糖提取率为8.78%。同时,采用改良苯酚- 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参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蕨麻中多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10.8~75.6μg/m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4C+0.0052,R2=0.9987,得到蕨麻多糖含量为9.26%,精密度为0.829%(n=6),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3%。此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是蕨麻多糖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HNO3/H2O2湿法微波消解制样,利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全面详细地分析测定了蕨麻中的矿质元素。共检出17种,分析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n=9)在0.33%~10.8%之间,其中15种元素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在92.7%~108.5%之间,其中11种元素在(100±5)%范围内。蕨麻中所含的P、K、S、Mg、Ca、Na等人体常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4%、0.86%、0.45%、0.20%、0.14%和0.006%;人体必需微量元素Fe、Zn、Cu、Cr等的含量分别为25.8、1.84、0.32、0.086mg/100g;人体可能必需元素Si、Mn、B的含量分别为87.9、1.27、1.15mg/100g;此外还含有36.7mg/100g的Al以及微量的Sr、Ti、Ba等元素。  相似文献   

19.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Geranium macrorrhizum, Potentilla fruticosa and Rosmarinus officinalis (as a reference) extracts were evaluated in Dutch style fermented sausages. Extract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sausages during preparation. The sausages were subsequently fermented, tested and compared to a standard spices mix, traditionally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ch sausages. Formation of the primary oxidation products – peroxides, and secondary – TBARS and hexanal was monitored. The polar extracts from Potentilla showed some antioxidant activity, especi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ascorbate, however the activity was low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spices mix. Polar extracts from Geranium showed only negligible antioxidant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