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煤气净化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i绪国  王乃计 《煤炭学报》1998,23(2):194-197
热煤气净化(除尘、脱硫)是热煤气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建成的热煤气净化试验工艺系统包括粉煤气化、热煤气除尘、热煤气脱硫3个基本单元。过程描述为出流化床气化炉的真实高压空气煤可直接在陶瓷管除尘单元实施热态精除尘,出除尘单元的煤气可进一步到达间歇式或连续式脱硫单元完成热态精脱硫。  相似文献   

2.
热煤气净化和脱硫技术的研究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万旺  步学朋 《煤》2001,10(5):7-9,30
从“八五”到“九五”期间进行了真实煤气的高温煤气除尘及高温脱硫技术研究。高温陶瓷过滤器试验达到 99%以上的除尘效率 ;研制开发了铁、锌、铜、锰等系列高温煤气脱硫剂 ,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采用气流床脱硫和移动床再生的高温煤气脱硫SMOVEN工艺 ,装备有包括气化炉、高温除尘、热煤气输送和热煤气脱硫的整体真实煤气试验系统 ,煤气处理量为 15m3/h ,煤气脱硫效率大于 99% ,经高温脱硫后的热煤气完全可以满足燃气轮机及环保的需要。此外 ,还讨论了我国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台架中压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的钛酸锌脱硫剂的热煤气脱硫和脱硫剂再生试验。比较了不同温度下的脱硫效果。钛酸锌脱硫剂的脱硫效果显著,较高的温度可得到较高的硫容量和较低的硫化氢出口浓度,脱硫剂可得良好的再生,较高的氧气浓度和加快再生过程速度。4个循环试验后的脱硫剂与新鲜硫剂进行了热重分析和磨损性能等的比较试验,脱硫活性仅微弱下降,而耐磨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热煤气脱硫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乃计  应幼菊 《煤炭学报》1996,21(5):526-530
研究热煤气脱硫吸附剂的制备过程,以及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该吸附剂活性、强度、寿命及再生性能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光衍射(XRD)等一些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吸附剂反应前后的微观理化特性进行测试。在10mm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硫化和再生试验,在650℃、压力为1.5MPa时,模拟煤气条件下的结果表明,Zn3-3吸附剂宏观特性基本接近UCI提供的L-4118-2吸附剂,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6.
炉前煤炭气化及热煤气燃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炉前煤炭气化及热煤气燃烧联锁一体化的集成化煤气发生炉、自动控制系统和热煤气燃烧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净化装置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雾滴捕尘原理和紊流脉动理论,对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净化装置的效果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一般除尘净化装置相比较,该装置具有阻力小,耗水量少,过滤风速高,处理风量大,除尘净化效果好等优点。该项研究为防止矿山井下主溜井、破碎硐室等以及地表产尘量较大的固定尘源污染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发生炉煤气废热利用是煤气分厂加强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发生炉煤气经过双竖管进行初步冷却过程中,煤气散失显热进行计算,论证了发生炉煤气废热利用的必要性;通过对发生炉系统废热利用工艺及热管废热锅炉的阐述,论证了发生炉煤气废热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XZTD型陶瓷多管除尘器是旋风除尘器中一个新族。随着环保部门对环境质量的进一步要求及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评价除尘设备除尘效率的高低,不应以现行的质量除尘效率作为主要指标,而应推行分级除尘效率。文中介绍了在我国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高效陶瓷多管除尘器的分级效率的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振动穿流床煤炭干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国华  陈清如 《煤炭学报》1998,23(6):644-648
振动穿流床煤炭干燥是针对这气重介流化床干法煤对入选原的干燥要求的而开发的一种物料干燥新方法。根据振动穿流特殊的气固接触方式和煤炭水分分布特点,运用传热学和干燥学基本原理推导出了振动穿流床干燥过程动力学数学模型及干燥率常数关系式。通过对180组干燥试验数据的回归计算,确定了模型式的经验系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2.
煤层含气量是表征煤层气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准确获取低煤阶煤层含气量,以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为例,根据Langmuir方程和排采过程中实测的临界解吸压力计算了4号煤层含气量。根据计算结果,4号煤层含气量为2.30~3.62 m^3/t,平均为2..87 m^3/t,是煤层含气量测试结果的0.88~1.93倍,符合低阶煤的特征,最为接近4号煤层原始含气量。并根据矿山岩层移动理论和渗流理论探讨了4号煤层含气量低而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大的原因。分析认为,煤层在开采过程中,随着顶、底板岩层变形、垮落和移动,应力释放使煤体产生大量的新生裂隙,改变了煤体结构特征,促使煤层渗透性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形成卸压增透和增流效应,造成大佛寺煤矿瓦斯涌出量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3.
李丽  陈志平 《矿冶》2007,16(1):1-3,15
结合综合放顶煤的回采工艺,分析工作面瓦斯的来源,贯彻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对瓦斯分级、分源治理,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措施,使矿井产煤在安全环境条件下高产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Th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Chemistry (BRICC) is developing the SMOVEN process for hot gas desulfurization. The SMOVEN process features sulfidation in an entrained bed, regeneration in a low velocity fluid bed or a moving bed with oxygen and sorbent circulation controlled by gas stream. A series of tests on the bench scale unit and the continuous process development unit were carried out. The regenerable metal oxide sorbents were adopted for the sulfurrelated components removing from coal gas at the temperature of 550~650℃. A fluidized bed gasifier of 100mm (id) generated coal gas for tests. The principle of SMOVEN process has been positively verified.  相似文献   

15.
煤孔隙理论及在瓦斯突出和抽放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吴俊  金奎盛 《煤炭学报》1991,16(3):86-95
  相似文献   

16.
煤与瓦斯突出的二维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介绍了自行设计、加工的模拟煤与瓦斯突出的二维实验装置及配套的压力数据自动采集处理系统。在二维模拟实验装置上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发现,煤样的破坏存在“开裂”和“突出”两类典型的破坏形式,破坏阵面的前沿以拉伸强间断的形式向外传播;煤体破坏的初期是轴对称的,而后则只在某一方向上向外扩展,而且破坏阵面的扩展速度是逐渐衰减的,不存在恒稳推进,在煤体破坏过程中,应力重新分布,并有4种不同的应力转移形式。这些结论对于认识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建模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原理,在优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桑树坪煤矿3^#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的数学模型,为工作面绝对及相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该方法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