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和讨论了三种含钒铁水提钒工艺,即摇包提钒工艺,铁水包提钒工艺和转炉提钒工艺,列出了三种铁水提钒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三种铁水提钒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认为,复吹转炉提钒是铁水提钒的发展方向,集成控制和绿色化生产是复吹转炉的发展方向;只有加强生产流程的精细管控,才能实现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2.
石煤提钒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石煤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工艺现状,分析了各种提钒工艺的优缺点.根据石煤提钒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指出石煤提钒工艺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①石煤提钒矿石分解优选酸分解工艺;②石煤酸浸液中分离富集钒工艺多元化;③石煤提钒产品多样化;④石煤提钒工艺过程多元素综合回收集约化.  相似文献   

3.
以150T转炉提钒为研究内容,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生产实践,研究了粗氧提钒工艺在150T提钒转炉的应用,通过比较纯氧工艺和粗氧工艺的不同,得到其碳钒选择性氧化温度最佳控制温度在1642K左右,分析了粗氧提钒工艺下铁水中的主要反应和钒渣的主要成分和组成。通过研究粗氧提钒工艺下氮气对转炉提钒的影响,发现粗氧提钒工艺并不会对常规低氮钢种造成影响,粗氧提钒工艺能提高半钢碳含量和钒渣品位,降低半钢温度和半钢余钒。  相似文献   

4.
对攀钢提钒污泥用作提钒冷却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制出了适于提钒工艺的冷固球团.通过工业试验表明,冷固球团用于提钒工艺操作可行,半钢、钒渣质量稳定受控,同时拓展了提钒污泥的使用途径,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攀钢转炉提钒工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提钒工艺流程的对比分析,系统回顾了攀钢提钒工艺的发展、优化,提出了攀钢未来转炉提钒工艺的一个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攀钢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攀钢转炉提钒工艺技术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钒渣产量也大幅增加,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钒渣折合产量月月上万吨。攀钢原来采用的雾化提钒工艺提钒,有一个最突出的缺点,就是钒渣生产能力低,(TFe)、(MFe)高,钒回收率低。用转炉提钒代替雾化提工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攀钢经过近两年系统攻关,制定出了较合理的转炉提钒工艺,生产出优质钒渣和合格半钢,满足了钒渣的深加工和转炉炼钢工艺要求。目前,该工艺又获得突破性进展,各项技术指标全面优化,半钢残钒到0.028%,比原来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7.
钒钛磁铁矿提钒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钒钛磁铁矿中先提钒后炼铁、先炼铁提钒后炼钢、先炼铁炼钢后提钒(后提钒)工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顶底侧复吹转炉提钒—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将是主流工艺。含钒钢渣矿热炉碳热还原提钒工艺能够解决含钒钢渣综合回收利用的问题,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要解决矿热炉还原能耗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艳南  李宏  宋文臣  冯佳 《中国冶金》2014,24(10):50-54
为了分析熔融钒渣直接氧化提钒方法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计算对比了该方法与现行钒渣焙烧提钒工艺能耗,结果显示熔融钒渣直接氧化提钒方法比现行钒渣焙烧提钒工艺节能2.09×106kJ/t(钒渣),相当于减排CO2 178.00kg/t(钒渣)。该方法可为钒渣提钒工业的节能减排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钒和钒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而钒资源大多存在于钒钛磁铁矿中。对钒钛磁铁矿直接提钒工艺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目前直接提钒的工艺流程主要有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和钙化焙烧-酸浸提钒两大类,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的优点是提钒效率相对较高,是中国从钒钛磁铁矿中直接提钒的主要方法;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优点是添加剂易获得,钙化焙烧过程中不产生废气污染,提钒废水中由于不含钠盐而能够循环使用,减少了废水污染,提钒尾矿中无钠盐可直接使用于高炉炼铁。总体而言,钒钛磁铁矿直接提钒的工艺技术适用于高钒钛、低铁型的钒钛磁铁精矿。中国直接提钒工艺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中国大多数的钒钛磁铁矿的钒品位较低,当直接提钒工艺用于钒品位低(w(V2O5)≤1%)的矿物时,物料处理量大;焙烧-浸出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废水废气污染,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导致提钒成本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提钒尾矿难以满足高炉冶炼的生产要求,提钒后的铁、钛分离技术难度较大,难以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等。这些问题是直接提钒工艺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广大冶金工作者需要...  相似文献   

10.
石煤提钒工艺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目前我国石煤提钒工艺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对比,评述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及提出今后提钒工艺的发展方向,对有关专业人员提钒工艺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树脂矿浆法从石煤中提取钒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研究了利用树脂矿浆逆流离子交换工艺从石煤中提取钒。通过树脂选型及树脂用量、吸附时间、交换容量、树脂磨损率等影响试验,确定了从石煤中提取钒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该工艺,树脂对浆液中钒的吸附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2.
某石煤钒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某石煤钒矿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查明了矿石中钒元素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并就影响提钒工艺的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88.02%的钒呈类质同象分布于硅酸盐矿物中,6.00%分布于褐铁矿中,4.20%以钒钛氧化物形式独立存在,少量钒以钒酸盐形式存在。含钒硅酸盐矿物主要以隐晶质或胶状结构产出,并与微晶石英及炭质紧密胶结在一起,焙烧、高酸浸出(钒浸出率仅64%)难以破坏其结构。提钒工艺的选择应重视选矿富集钒或选矿抛弃耗酸矿物。  相似文献   

13.
现行钒渣焙烧工艺中的钒渣高温物理热被浪费,对"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试验过程中熔融钒渣流动性良好,焙烧后钒渣水浸率为50%~80%,焙烧后钒渣中的钒主要以偏钒酸钠的形式存在。新工艺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于群 《有色矿冶》2021,(1):27-29,33
某公司每年更换下来的废钒催化剂约100 t,这些废钒催化剂若不经处理,不仅占用大量仓储资源,而且这些废钒催化剂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会随雨水不断冲刷而逐渐由地表渗入地下,毒害地面上的植被,既破坏土壤的结构,又污染地下水资源.目前处理废钒催化剂的工艺是生产钒渣工艺和生产五氧化二钒工艺.通过对比两种工艺进行优化,优选钒渣工艺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钒渣焙烧提钒工艺钒资源利用率低、铬无法同步提取、"三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亚熔盐非常规介质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反应分离耦合工艺设计,提出了亚熔盐法高效清洁提钒新技术。亚熔盐新技术可将钒渣分解温度由传统工艺的850℃降至200~400℃,钒一次转化率可达95%以上,铬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可望突破传统钒渣提钒方法的资源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6.
低品位钒矿直接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提钒工艺现状存在问题,根据物理选矿结果,确定了抛尾富集物酸法直接浸出钒的工艺方法。通过浸出试验,对酸浸提钒阶段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适宜的磨矿粒度、酸度、浸出温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等工艺条件,钒的浸出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赵进宣  肖峰  赵博  李相臣  吴巍  吴伟 《钢铁》2022,57(8):89-93
 为了解决提钒炉熔池搅拌能力不强造成的半钢残钒和炉渣中金属铁高的问题,在提钒转炉的含钒铁水提钒过程中采用环缝式底吹供气元件,设计了适用于铁水提钒的底吹工艺,开展了工业试验研究。通过调研发现,毛细管式透气砖在提钒炉使用过程中存在底吹搅拌强度不高,容易堵塞的问题,因此把毛细管式透气砖改为环缝式供气元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冷态模拟试验确定出合适的提钒底吹和顶吹工艺模式,以此制定工业试验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底吹供气元件距炉底中心距离的增加,熔池死区面积比例增加,选取底吹元件最佳开孔位置在距离工作层中心0.45D处(D为熔池直径),能获得最佳的熔池搅拌效果。水模试验结果表明,在顶吹流量为11 000~15 400 m3/h条件下,合适的底吹供气强度为0.05~0.08 m3/(t·min)。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底吹工艺优化后,半钢中钒质量分数和碳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033%和3.35%,分别比工艺优化前钒质量分数降低0.004%,碳质量分数提高0.1%;钒渣中氧化钒质量分数和金属铁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8.99%和22.25%,较工艺优化前氧化钒质量分数增加0.67%,金属铁质量分数降低3%。由此说明工艺优化后,熔池搅拌条件改善,钒氧反应更充分。实践证明,环缝式底吹供气元件具有底吹强度大、维护容易、不易堵塞,安全可靠的特点,适用于提钒转炉铁水提钒工艺。  相似文献   

18.
从石煤浸出液中萃取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204-煤油萃取体系从含钒浸出液中萃取钒,确定了有机相中钒饱和容量和萃取剂体积含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单一条件的萃取效果,进行了多级逆流萃取及反萃试验,结果表明:若要使钒的萃取率大于95%,需进行6~7级的逆流萃取,若要使钒的反萃率大于98%,需进行10~11级的逆流反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