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动气象站雷电过电压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过电压强度、入侵途径及危害,探讨了用接地防反击、屏蔽抗电磁干扰、多级重点保护电源、加装通信线路保护器和传感器采集器以及采用电位均衡连接等方法来防护雷电灾害,保证自动气象站正常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智能建筑系统、设备正常运行,必须采取专门、特殊的防雷、接地、抗干扰措施加以保护。具体说明了雷电压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危害,介绍了雷电损害电子设备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应采取的具体防雷措施,以供电气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章对我国雷电防护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很深刻的看法,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基站在防雷接地检测、施工及整改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方案设计及整体系统防雷措施。指出移动基站防雷工程复杂,应不断总结经验,从实际情况入手,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和基站的防雷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亟待研究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为了加强电网的雷电监测与防护,减少雷害事故,保证电网安全,建设坚强电网,全面介绍了中国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水平的现状,提出了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领域亟待开展研究的6项关键技术,包括雷电流直接测量、雷电辐射电磁场传播特性、全数字化雷电探测、雷电参数统计、防雷差异化分析方法以及雷电屏蔽模拟试验技术。详细介绍了开展这些关键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指出尽快开展这些关键技术研究将获得目前全世界都普遍缺乏的雷电流实测参数,提升中国雷电监测网的探测效率和定位精度,描绘出中国不同区域的雷电活动特性,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输电线路防雷性能,为科学评价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措施的屏蔽效能提供有效手段,并为中国相关防雷标准和规程的制修订提供基础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在智能大厦的防雷设计施工中,应结合智能化子系统设备的特点。遵循雷电自然规律,全面系统地考虑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针对智能大厦内各弱电子系统设计和安装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弱电系统遭受雷害的形式和弱电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方法。供防雷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雷电监测网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雷电定位系统是近20年来在雷电工程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雷电监测技术手段。在雷电定位技术及其系统自主研发以及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上,中国属起步早、持续性好、已建的监测覆盖区域大、积累监测资料长的雷电监测大国,我国电力系统率先并持续开展了雷电监测,并建有覆盖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全国雷电监测网。为了总结其经验,全面介绍了我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概况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电网雷电监测技术、水平以及雷电监测网。从雷击故障点快速定位、雷击事故鉴别、雷电参数统计、防雷水平评估和雷电预警5个方面论述了雷电监测网在我国电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RTCMDO-160标准中的雷电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雷电信号对机载电子设备的影响机制;接着以惯性导航设备为例建立了设备级和电路级的雷电防护模型,并总结了不同电气特性接口的防护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某型机载惯性导航设备的雷电特性试验,验证了防护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发电厂广泛应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提高其抗雷电性能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环节。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计算机监控系统雷电防护的具体改造措施,经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基站在防雷接地检测、施工及整改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方案设计及整体系统防雷措施。指出移动基站防雷工程复杂,应不断总结经验,从实际情况入手,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和基站的防雷能力。  相似文献   

14.
邹静 《江西电力》2014,(6):75-77
安装在现场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常被雷电击坏,本文分别从采集终端自身防雷设计和外部防雷技术措施两个角度分析采集设备的雷电防护问题。用电采集终端在自身硬件设计,主要通过在终端电源系统、载波回路、终端485回路、GPRS/CDMA通讯回路等加装压敏电阻和TVS管等过电压保护电子元器件抑制雷电浪涌对终端的破坏;终端的外部雷电防护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分流(泄流)、均压(等电位)、屏蔽、接地和保护(钳位)等各项技术达到防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邹妍晖  孙泽中  王峰  王成  黄福勇 《湖南电力》2021,41(6):98-101,106
特高压线路由于其杆塔高,相对普通线路更易引雷,特高压线路雷电防护性能研究对确保特高压线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昌—长沙特高压工程实际,分析了线路历经区段地形、雷电活动以及杆塔特点,基于线路典型杆塔,对特高压线路的雷电防护性能开展分析.建立特高压线路雷电防护电气几何模型与电磁暂态模型,分析地面倾角、杆塔呼高、接地电阻、塔型等因素对线路反击耐雷能力与绕击耐雷能力影响规律.基于防雷性能评估结果提出线路防雷运维指导建议,为特高压线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发供电设备的防雷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虽然在美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雷电并非每天发生,但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一旦发生雷击,将是破坏性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当今所有重要的工业和商业建筑结构包括所有的电力设施均按常规进行防雷。 传统上这种防护基于避雷针的应用,这要追溯到本杰明·弗兰克林及其著名的“风筝与钥匙”的故事。本质上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是接通雷击并将其引导至需要保护的设备的周围。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项基于电荷转移原理的新的方法在商业上出现,并得到成功的应用。电荷转移法(CTS)的不同点在于其目…  相似文献   

18.
陈才俊 《供用电》2008,25(3):8-9,13
根据有关的两个国家标准,分析了影响雷电防护等级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建筑物内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确定过程。  相似文献   

19.
配电网很容易遭受雷害引起停电或跳闸事故,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总结了现行的配网防雷的主要措施,对每项措施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把总结的防雷措施应用在实际的配电网中,通过2个成功提高配网雷电水平的应用案例,为配电网中心供电所防雷改造及10 kV配网线路防雷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蒙东、东北等高寒地区,风能资源储备丰富,风力发电建设已呈现规模化态势。近年来,雷电灾害已成为威胁风电机组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并长期制约风电产业的正常发展。由于高寒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与环境特征,电力设备防雷保护的标准及措施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因此需对高寒地区风电机组雷电防护予以高度关注。综合高寒地区风电机组特点、地理环境以及雷电情况等因素,对高寒地区风电机组雷击特点进行概述,针对高寒地区风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雷电先导起始及发展机理、雷电直击损坏机理以及雷击电磁暂态过程四个部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高寒地区风机防雷的若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