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使命和前途 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到2020年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从而成为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 我国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加上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约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其子公司、分公司和附属企业合计达50万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50%,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的80%,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科技新项目与技术转让,跨国公司主导着全球经济。中国加入WTO,表明了中国政府按照国际规则和惯例管理经济活  相似文献   

3.
4.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Chinese govenment is drafting a document, planning to compile a list of 20-40 enterprises in which foreign companies are banned from holding the controlling share. The enterprises will be put under direct protection lis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highest governing body of China. The drafting of the document is to standardise the acquisition behaviour and access threshold for foreign companies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document has been completed, is now under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and other parties, and is expected to be announced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after going through relevant procedures such as soliciting public opinions and proposals, and making amendments.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渐进过程,全球化是福,还是祸?仍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阐述了全球化的风险和代价,以及竞争的极限,讨论了全球化对中国的启示,介绍了对全球化的不同观点和看法,通过分析美国新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特点,给出中国国情指出一条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工具技术》2004,38(4):16-16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认为,依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以及中国自身所具备的潜力,中国必将会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对于这一判断,部分国内人士对此并不以为然,认为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太低级,产品附加值不高,应该提升产业结构,在高科技、产品品牌、金融行业多下功夫。其实,中国在未来成为科技大国、品牌大国或者金融大国与成为制造业大国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与中国制造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近来关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以及新时期制造业的地位等等,众说纷经。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探讨和认识。知识经济时代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崭新阶段。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由人的因素、知识因素和生产资料因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总体能力。知识,历来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也历来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就是知识不断增加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  相似文献   

8.
Many large South Korean companies have accelerated their investment effor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历程,可以按照技术变革路线和管理变革路线来齐头并进,最终合而为一来描述,而事实证明这种说法也最为全面、最为科学,并且最为有说服力。第一阶段:制造业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所谓制造业,就是通过加工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工业,产出物是产品,其增值主要在加工过程中得以体现;但随着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产品质量管理和创新提高、客户关系管理增强、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增值显著提高,产出从单一产品转变为包含产品在内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应该说,今天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同时对物质、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的产业。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起源…  相似文献   

10.
11.
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渐进过程。全球化是福,还是祸?仍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阐述了全球化的风险和代价,以及竞争的极限,讨论了全球化对中国的启示,介绍了对全球化的不同观点和看法。通过分析美国新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特点,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一条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求资源最佳配置模式的学习过程.因此.企业国际化不仅仅是企业经营范围与对象的简单扩张.更重要的是其人员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的过程。企业高层领导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一种宣扬全球范围内学习的企业文化和心态。  相似文献   

13.
《橡塑机械时代》2007,19(8):4-7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随着10多年来各种国外管理理念的相继引进.中国制造业未来的走向始终莫衷一是: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的精英也都纷纷进入中国,以期利用中国独有的制造业资源。但是,或走形变味或水土不服的现象。依然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之市场,因有确实的需要而蓬勃发展。早期中国私营企业家因商业运作成功,制造生产出口量迅速增大,增资转型加人工,逐渐形成具有中型至大型企业的规模。然而,中国制造型企业因为增长太急,需求突然,往往缺乏具有计划与延展性的信息管理系统,一个萝卜一个坑,哪里有火救哪里,这还是目前中国许多中型企业的最大问题。有许多企业对信息建设的认知仍处于模糊状态,需要厂商们更深入宣传,也需要政府来推动。这几年大的企业导入了ERP/CRM/ KM Solution,中型的企业架上了条码物料管理捡料系统,小一点的公司有的找人设计,有的自己请…  相似文献   

15.
当在网络经济泡沫烟消云散以后,急不可待的风险投资人、意气风发的另一批海归学者和不少国内产业资本家又纷纷把目光投向软件产业。而联想电脑在“成都会议”以后明确提出把ERP作为今后网络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时之间在国内软件行业成为最大的投资热点。“树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新的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各种档次的软件基地星罗棋布于神州大地,老牌的软件企业加速整合和扩张,软件行业的新闻发布会、研讨会和市场活动每天粉墨登场络绎不绝。中国软件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繁华背后是一番怎样的发展历程呢?这要从…  相似文献   

16.
《工具技术》2006,40(10):95-95
在全球产业链条中获利过低,所以遭遇频繁的贸易摩擦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这是近年来一直困扰中国制造业的难题。梳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制造业正逼近转型的临界点,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大政方针的制定,则昭示政府已经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不能再孤军奋战了,应走向协同,走向产业链。案例一:天士力集团天士力集团(以下简称天士力)2004年完成了天士力IT的5年规划,当时信息化需求迫切来自于市场一线.所以那两年信息化工作都是围绕市场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张曦  胡俊伟  段雄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3):1110-1114
论述了为什么需要振兴中国制造业,指出制造业的兴衰关乎国家利益以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大而弱的严峻现状以说明问题的紧迫怀。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中国落后的制造业不能一味指责,而应该采取“爱护”的态度,它的振兴是每个人的,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教育界共同努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最后讨论了几个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学习的策略,制造系统与环境的集成以及知识获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谈到制造业,谈到软件,大家都会联想到最初CAD软件,或者10多年前的MRPⅡ、今天的ERP系统在制造业的应用。无庸质疑的是,今天所有人都会一致同意,CAD软件在中国的应用成功率远远大于MRPⅡ或今天的ERP软件在企业的应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来自于软件本身的特性。CAD软件多用于企业的单一部门,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手工制图问题。目的单纯,使用人员少,投资少,培训少,容易达到目标,为企业带来效益,投资回报的可衡量度高。相反,当年的MRPⅡ或如今的ERP系统,投资很高,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各部门人员的水平和观念差距较大,很难在认识上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