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对2年间52例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者32例,结核病变吸收和好转者39例,痰菌阴转者25例,空洞闭合或缩小者7例,空洞无变化者3例,死亡2例。结论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对控制老年糖尿病肺结核亦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至2006年收治的30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情复杂而严重,痰菌阳性率高,病灶范围广泛,以干酪病灶为主,多伴空洞及支气管播散。结论糖尿病与肺结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两病并存时肺结核的疗效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为主要的一线抗痨药物,左氧氟沙星(来立信)、丁胺卡那、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病情及促使痰茵转阴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效果及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疗效。结果经正规治疗后,45例患者治愈率为60%,显效率为20%,好转率为11.1%,治疗总有效率为91.1%;不同血糖控制水平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应降糖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2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胸片检查,同时对肺结核合尊糖尿病进行动态观察,并与28例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例进行影像学对照.结果 28例糖尿病肺结核的病灶以双上肺野分布的22例(78.5%)病灶形态呈大片融合或斑块的有25例(89.3%),观察组病例中发现空洞的有21例(75%),支气管播散的16例(57.1%).血糖控制正常后,病灶大多好转.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影像学表现在病灶的分布,形态及病灶内外的情况不同,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灶的愈合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4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尽早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肺结核预后良好。结论口服降糖药肺结核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矽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矽肺合并肺结核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论矽肺合并肺结核时临床症状不典型,痰菌阳性率低,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单纯肺结核疗效差,疗程需适当延长。同时推行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RHZE/4RH或2R3H3z3E3/4R3H3(R利福平H异烟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方案治疗。所选病例前半个月均以左氧氟沙星治疗为基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明显好转25例(58.14%),好转10例(23.3%),有效5例(11.6%)病变无变化或合并肺癌。呼吸衰竭3例(7%),采用2组均15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痰菌阴转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34/43),P<0.05;且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利福喷丁组120例采用2 HRZE//X4 HRE方案;利福平组120例采用HI.ZE//X4 HLE方案。疗程结束评价疗效及副反应并随访3年。结果利福喷丁组和利福平组痰菌阴转率、X线病变吸收及空洞闭合率、3年复发率经比较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福喷丁在治疗肺结核患者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副作用较利福平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加重、诱发糖尿病的机理,探讨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如何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预防继发糖尿病。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来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4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在化疗过程中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11例患者化疗后诱发糖尿病。两组患者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和对血糖的有效干预,所有患者均能完成化疗,化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结论通过合理的饮食及支持治疗和适量的降糖药物的应用,定期监测血糖,对出现的继发性糖尿病及时治疗,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施结核病项目管理,控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方法在总结阐述三个结核病防治项目在我县实施取得的成效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探讨结核病防治对策。结果实施三个结核病管理项目7年来,县结核病防治所共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1285例,其中初治涂阳患者1092例,接受治疗覆盖率100%,规则服药率98.30%,痰菌阴转率97.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 97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饮食护理、内科综合治疗及心理护理,有效的控制血糖,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使病情得到缓解。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精心护理和有效治疗措施是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救治经验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经过上述治疗,喘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临床控制24例,显效13例,好转3例。空腹血糖控制在5.3~8.2mmol/L。结论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糖尿病和支气管哮喘发病原理、规律以及治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已经逐步认识到支气管哮喘和糖尿病的本质。在临床治疗中,医务工作者对此应有足够认识,严格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使哮喘症状尽早得到缓解、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胃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总结分析21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行限期手术,手术出现并发症者3例,其中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1,泌尿系感染1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严密监测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安全渡过胃癌围手术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与对照组(53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使其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合理控制饮食,按时监测血糖,保持适当运动,预防并发症等,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医行为明显改观,门诊平均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门诊平均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对照组。诺和锐组,早晚餐即刻皮下注射诺和锐30特充;对照组,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并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记录达到良好血糖的控制时间。并用药期间记录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胰岛素的日用量。结果诺和锐组和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FPG、2hPG、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锐30特充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理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2009年经病理学证实的21例肺结核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人无1例痰菌阳性,发热只有9例,咯血2例。入院诊断均为肺占位、肺炎、双肺阴影待诊等。21例病人经手术或B超、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为肺结核,手术切除或抗痨治疗后痊愈。结论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痰菌阳性的病人所占的比例很少,病理检查已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较细菌学检查后的又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马焕彩  李相杰 《化工之友》2008,27(14):42-43
目的观察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56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的观察,分析总结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肺结核病情重、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X线表现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高。结论老年肺结核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均不典型,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疗程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6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的按照护理干预内容完成3个月的调整,中途无一例退出,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出现糖尿病加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合并感染等急性并发症。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决心,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是干预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生活中对疾病进行治疗,减少药物的应用,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世界范围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约为1.71亿,其中85%~90%为2型糖尿病[1],之中又有约90%的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2],该病正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该型糖尿病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无法长期控制血糖水平及避免其并发症。198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外科医生Pories在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为3例肥胖合并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胃旁路手术后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不再需要任何降糖措施来治疗[3]。1995年他在AnnSurg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对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GBP手术后14年的随访结果,其中121例(83%)2型糖尿病治愈[4],提出了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概念,引发了医学界对各类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广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前后多个项目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按照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1999)诊断的2型糖尿病,并确定是首次诊断,未服用过任何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符合条件的病例96例,常规口服二甲双胍500mg,每日3次,疗程24周。结果96例共有8例退出,治疗前后平均血糖下降26.7%。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6%,HOMA-IR值降低约48%,β细胞功能恢复51%。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肝脏等多方面因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