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对于承受负摩阻力的桩基,桩顶和土表的承载一般存在先后的次序,但针对承载顺序对桩身负摩阻力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通过开展不同加载顺序下砂土中单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测得了不同加载作用下桩身轴力、桩顶位移以及土体分层沉降。研究结果表明:砂土中加载顺序对桩基负摩阻力具有明显影响。先施加土表荷载的组次较先施加桩顶荷载的组次,桩身中性点位置更靠近桩底。先施加土表荷载后,桩顶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明显小于先施加桩顶荷载的情况,而不同加载顺序下,土表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桩顶沉降增长随土面荷载趋缓。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温变暖,冻土的上限下移使得桩周土体融沉量改变进而引起桩侧负摩阻力的变化,最终影响桩基长期服役性能。为了研究大气温度升高对冻土区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基于查拉坪大桥16号桩实际地勘资料,考虑大气温度升高预测10、30、50、70年后桩侧土体温度场变化,并基于预测的温度场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当年、10、30、50、70年后冻土桩桩侧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得到冻土桩桩侧负摩阻力在10年、30年、70年分别为5.2 kPa、2.4 kPa、2.0 kPa。分析认为,在当年工况到10年后工况过渡的阶段,由于桩体和大气温度的共同作用,桩侧冻结力明显减小,桩侧产生较大的负摩阻力;随着年份的增加,较深处地温的降低使得桩侧冻结力明显增加,因此桩侧负摩阻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叶德红  陈华 《山西建筑》2003,29(18):44-45
针对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问题,结合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第一版和第二版同一例题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总结几点有益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PHC管桩负摩阻力与土体性质、固结条件等复杂因素有关,理论计算难以获得可靠结果,只能采取现场试验获得桩侧负摩阻力大小、分布状况以及中性点位置.在总结点法测量桩身应力应变局限性的基础上,依托实际工程,将改进的线法测量技术引入到PHC管桩负摩阻力监测试验中.针对PHC管桩特点,提出后植测线工法,有效地解决了PHC管桩负摩阻...  相似文献   

5.
王兆辉  陈天镭 《工业建筑》2021,51(5):151-157,144
针对黄土地区因湿陷而产生的桩侧负摩阻力问题,设计了油毡包裹和套钢管隔离两种主动减小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室内模型验证试验,对比分析基桩在土体浸水前及土体浸水条件下的荷载传递规律及侧摩阻力发挥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水条件下,采用套管桩可有效隔离湿陷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裹油毡形式桩可一定程度降低基桩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6.
彭莉娟 《广东建材》2006,(4):105-106
本文论述了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及条件、计算方法以及消除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同受载方式下桩侧阻的渗水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g渗水力土工模型试验对垂直受载桩在桩顶压桩,桩顶拔桩及桩底托桩等受载方式下的桩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侧阻与位移的关系、侧阻强度沿桩身的分布以及侧阻强度和相应截面位移之间的关系,试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侧阻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王彪  王佳 《山西建筑》2007,33(33):114-116
简述了桩基础的定义,分析了负摩擦力的发生机理,探讨了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条件,阐述了国内外负摩阻力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负摩阻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消除负摩阻力的措施,从而促进桩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考虑时间效应的群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桩负摩阻力是桩基础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针对考虑土体固结时间效应的群桩负摩阻力研究却相对较少。进行了在地面堆载固结条件下,黏性土层中3×3群桩负摩阻力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测得了不同桩间距(3d,4d,6d)条件下各位置桩(角桩、边桩、中心桩)的桩侧负摩阻力、桩端阻力以及桩周土体分层沉降随固结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桩身下拽力和中性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同等条件下单桩及2×2群桩(4d)试验作为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群桩中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拽力和中性点位置都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和群桩效应,其数值与基桩数、基桩的布置位置及桩间距等因素有关;在本文试验情况下,当桩–土相对位移达到2 mm时,桩侧负摩阻力将达到其最大值的80%~90%。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受载方式下桩侧阻的渗水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g渗水力土工模型试验对垂直受载桩在桩顶压桩,桩顶拔桩及桩底托桩等受载方式下的桩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侧阻与位移的关系、侧阻强度沿桩身的分布以及侧阻强度和相应截面位移之间的关系,试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侧阻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12.
刘前进  邱峡  梁锋  周同和 《建筑技术》2009,40(9):840-842
某工程超长桩现场静载荷试验,采用分布式光纤技术测算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光纤测量结果表明.在超长桩桩侧存在一定的负摩阻段。从桩侧土体液化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角度分析负摩阻力形成和发展的机理与原因,对后压浆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几本主要规范 ,对终止加载条件、极限承载力判断标准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并就实际检测工作中如何选用规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湿陷性黄土地区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土浸水湿陷后,桩侧表面可能产生负摩阻力,将导致桩基承载力降低。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实测曲线的分析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双折线形桩侧负摩阻力分布模式。在有效应力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重湿陷性黄土与单桩负摩阻力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分析黄土的湿陷变形性质与桩基的负摩阻力,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分别对原状自重湿陷性黄土与重塑湿陷性黄土进行模拟浸水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和重塑湿陷性黄土浸水湿陷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显著湿陷变形阶段、湿陷稳定变形阶段以及水位下降后土体的固结变形阶段。根据试验结果,对于以沉降观测为目的的试验研究中,用重塑黄土代替原状黄土进行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其湿陷变形的方法是可行的。进而分析基桩负摩阻力分布规律及中性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单桩的负摩阻力分布及中性点位置是一动态变化过程,中性点位置与桩长的比例为0.68~0.82。  相似文献   

16.
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有限元法对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 ,重点研究测试时上下段桩的相互影响 ,桩顶受压、桩顶受拔、桩底托桩三种受载方式下上段桩摩阻力的大小关系 ,并结合工程探索该法Q -s曲线向传统Q -s曲线的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17.
桩侧负摩阻力的有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在软弱土地基上的桩 ,由于桩周土的向下运动 ,土与桩的摩擦增加了桩的下拉荷载 ,这就是所谓的桩侧负摩阻力 ,本文介绍和阐述了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中性点的确定 ,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还有一些有关群桩负摩阻力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无锡地区4根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结果,给出了桩侧摩阻力实测值,并将其实测值与规范值、地勘值比较找出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拱桥桥台下的桩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弹性实验方法,对斜桩群的受力及其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竖直桩进行对比,得到直观、可靠的结论,为此类基础的设计计算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砂土中成桩工艺对桩基承载性能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试验是桩基承载性能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科研手段。通过设计模型试验,基于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砂土中成桩工艺差异对桩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经过对比研究,分析桩基的受力分布特点和沉降变形特性,探讨成孔卸荷对灌注桩承载特性产生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试桩的荷载–沉降(Q-s)曲线均呈陡降型。静压桩承载力最大,但曲线突降性方面不如预埋桩和灌注桩明显;成桩工艺不同会影响桩基的荷载传递性能,由于成孔卸荷和挤土效应差异,静压桩沿深度方向的荷载传递性能相对于灌注桩和预埋桩要差;4桩桩侧摩阻力在一定深度都出现强化现象,静压桩桩侧阻力强化位置略高于灌注桩和预埋桩,这是因为挤土效应使桩侧阻力增大,成孔卸荷和裹膜撤除产生的侧向卸荷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桩侧阻力;桩侧阻力的极值发挥和极值点位置受成桩工艺影响较大;侧阻与端阻异步发挥且其最大值并非同时到达,端承力占桩顶荷载的比例随上部荷载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