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农民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深厚传统文化,有着优美的自然原生态环境和纯净的土壤,吸引着不少土生土长身居农村的龙门民众热爱、坚持和执着,深厚的农村文化积淀使他们脱颖而出,才有今天龙门农民画的成绩和辉煌。如何认识了解和保护、发展、传承龙门农民画?笔者就本文来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文化》2009,(6):32-33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实现理性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其中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焦点之一。但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中人们往往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而作为城市的物质载体,近现代建筑同样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历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此,我们应慎重、公正地对待每一栋优秀的近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孔子在"礼"这一课题上仍留下许多可探究的余地,其后,春秋时期的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强调内在自觉,进而开辟出一条向内深度挖掘的"内在超越"的思维路径;而荀子则从"性恶论"出发,强调外在约束,进而开辟出一条向外溯求的"外在超越"的思维路径。研究二者关于礼的不同之处,也对我们当今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环荆州古城保护规划为例,针对当前历史古城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以功能及人口疏散为导向的优化策略,活化环城墙周边功能,改善古城内外人居环境,实现古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长发 《山东建材》2013,(12):10-1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原国家建材局针对跨世纪建材工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该战略跨度为1996—2030年,总分3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为1996—2000年;第2阶段为2001—2010年,第3阶段为2011—2030年。  相似文献   

6.
探讨榆林"塞外江南"城市意象在空间景观、民俗文化、社会功能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传承城市意象形态、新旧元素创新融合以及文化产业复兴的规划策略和手法,旨在探索一条古今辉映、持续发展的特色城市之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8)
目前,在一些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未重视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也未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内容融入其中进行教学。笔者结合前期深入调研的情况,发现目前雕版印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要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文章从文化与技术层面导入,探讨将传统技艺与新媒体方式、全媒体时代相结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传播,寻找传统文化技艺作品大众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6月24日,中国建材联合会在北京发布《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以下简称"超越引领"战略),明确提出了我国建材工业2010年至2030年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途径、战略重点及战略举措,将为未来20年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8)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过程中,统筹兼顾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统筹兼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中国本土,立足实际国情,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哲学范畴上来说,统筹兼顾是方法论,同样,统筹兼顾的思想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新时代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方针。因此,探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过程中,统筹兼顾思想如何传承和演进,对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深远,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晋商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出现了再衰败、异质化与边缘化现象。如何避免晋商故里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陷入衰退,有必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明确乡村文化振兴与“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内容,采取资源差异化,创新文化认同;满足时代需求,创新建筑风貌;新材料与新工艺,构建本土化建筑格局等策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过程中,"非遗"既看到了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淘汰的危险。艺术院校拥有着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天赋职责,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队伍中充当着主力军,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柱。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2)
竹编是以竹子为原材料进行编织的手工艺术,是我国传统编制工艺之一。竹编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工艺日渐精细,编织技法愈加发达,开始渗入东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编中凝结的不只是时间和精力,更有一份浸入内心的耐性和虔诚、纯粹的心境,是一种物质与精神共存的艺术。在如今竹编手艺人逐渐消逝的时代,如何传承和创新竹编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生活需求,是文章的研究主题。现代人对竹编产品设计的审美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造型和纹样上,而是借鉴古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仍延续这份心向自然的生存标准,以自然、素雅为原则,融合传统编织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探索多元化的三维空间的竹编艺术表达,诠释竹编"微缩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1月17日上午,苏州防水研究院、《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建院、杂志创刊35周年“不忘初心传承发展”座谈会,回顾奋斗历程,展望发展未来。《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执行社长、总编辑徐建月主持座谈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巢文革院长在座谈会上回顾了研究院和杂志3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凝聚了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城市的魅力来源于历史、超越于历史.历史的积淀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肩负的责任。而如今,城市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环境,甚至也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在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似乎忽略了自己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传承。现代城市正一步步地吞噬着历史城市的传统风貌.一些极富地方特色的街巷、宅院、居住群落渐渐地被到处林立的高楼广场,千篇一律的花坛、草坪取代了原来充满生活气息的历史街区和地段,我们的城市正渐渐地失去她独有的记忆与个性……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这点,以个人、团队的力量,身体力行、奋勇创作,寻找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在实践中探索着如何走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之路。基于此背景,“2012城市建筑文化论坛·上海”(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60周年庆学术论坛)于5月15号在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5.
联合会决定组织召开《"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发布会非常重要,既有长远意义,又有现实意义。《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为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提出了目标,明确了指导方向。战略的编制是中国建材联合会和参与编制的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单位所作,是集行业智慧力量,由诸多专家和领导参与并献计献策的结果,是行业的力量,是行业的智慧财富。我主要讲3个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严龙华 《世界建筑》2016,(4):122-125,135
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城市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保持城市固有特色的前提下如何发展是当代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传统发展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城市脊梁,往往蕴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文化个性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保护城市传统发展轴的同时,如何围绕发展轴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性地再塑城市文化特色,对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结合近10年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创作实践,阐述传统发展轴保护与城市空间整台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梅县大新城客家"围龙居"装饰设计的介绍,论述了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现代建筑装饰艺术以及继承和发展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居住文化,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传承历史的“清明上河图”——解读北京胡同地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人类文化活化石亟待保护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活化石,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第九号决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第八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再次强调地名作为国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敦促各国采取行动系统收集地名,让广大公众更多地了解地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视、网络的快速普及,流行文化日渐在人们生活中占了主流地位,中华民族传统的戏曲艺术遭受了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经典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国家现在不遗余力地在保护地方戏曲上下功夫,各地文化局采用各种先进手段录制各种剧目及唱词,收集各种资料,而笔者认为,最有力的方法莫过于让各剧种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心中,让孩子们接受熏陶,传承各种剧种,让各剧种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0.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建材行业的技术创新逐渐从单项技术装备创新、产品创新发展到系统创新,材料复合发展到改变功能用途创新,由生产线创新发展到工程项目整个产业链创新,从摸着石头过河上升到自觉顶层设计和规划牵引科技创新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