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和开发木本油料油脂资源,选取7种木本油料油脂和4类指标(脂肪酸组成、角鲨烯、β-谷甾醇和α-生育酚)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叶籽油棕榈酸含量(16. 22%)最高,油茶籽油的油酸含量(80. 55%)最高,核桃油的亚油酸含量(59. 13%)最高。国内橄榄油和进口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非常相似;国内橄榄油、进口橄榄油和油茶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相近。国内橄榄油和进口橄榄油的角鲨烯含量远高于其他5种油脂,分别为4 521. 8 mg/kg和6 294. 7 mg/kg; 7种木本油料油脂β-谷甾醇含量在475. 1~2 459. 2 mg/kg之间,红松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除了核桃油,其他油样中均检测到α-生育酚;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出国内橄榄油和进口橄榄油品质几乎没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种主成分,建立7种木本油料油脂品质综合评价指数并排序,为进口橄榄油国内橄榄油油茶籽油茶叶籽油香榧油红松籽油核桃油。  相似文献   

2.
长柄扁桃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长柄扁桃是一种新型的沙生木本油料植物。采用GC-MS法对长柄扁桃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柄扁桃种仁中油含量在55%以上,由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和芥酸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8.1%,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与橄榄油比例相似,芥酸含量仅为0.8%。表明长柄扁桃油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油茶籽油、油橄榄油、核桃油、香榧油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木本油脂中脂肪酸组分、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油脂中各种功能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种木本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在83.1~91.4%和8.6~16.9%之间,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别较大,油茶籽油和油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核桃油和香榧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98.9 mg/100 g;香榧油中β-谷甾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28.7 mg/100 g,维生素E在不同木本油脂中存在形式和含量差异较大,总维生素E含量在24.9~129.8 mg/100 g之间。结论从主要功能成分组成来看,油橄榄油和油茶籽油比较接近;核桃油与香榧油中各种功能成分含量相近,通过对4种油脂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开发和推广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和橄榄油样品中均分离并鉴定出8种脂肪酸组分,主要含有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接近,但各脂肪酸含量略有差别.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油茶籽油样品角鲨烯含量最高为0.156 g/kg,最低的只含有0.077 g/kg,平均值为0.117 g/kg.而橄榄油样品角鲨烯含量最低的有4.511 g/kg,而最高的达到8.401 g/kg,平均值为5.78 g/kg,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为油茶籽油中的近50倍.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β-谷甾醇含量差异不大,油茶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高于橄榄油.油茶籽油中仅有1个样品含量最低,为1.08 g/kg,其他样品含量都在2.0~3.5 g/kg区间,平均值为2.422 g/kg,而橄榄油样品中β-谷甾醇含量较高的2个样品分别有2.05 g/kg和2.09 g/kg,其余样品含量均在1.0 ~2.0 g/kg之间,平均值为1.534 g/kg.油茶籽油样品中β-谷甾醇含量为橄榄油样品的1.58倍.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西双版纳油瓜种仁油为原料,对比分析核桃油、花生油、黑芝麻油、玉米胚芽油、大豆色拉油、大豆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共9种油脂的理化成分、矿物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瓜种仁油过氧化值为(5.90±0.81)mmo L/kg,水分及挥发物为(0.31±0.07)%,杂质含量为0.25%,酸值为(11.21±0.13)mg KOH/g。矿物质含量(除锰含量)位列所检油脂第二0.262 mg/kg,铜含量位列第七0.284 mg/kg,磷、锌、铁、镁、钙、铜、钠、钾含量均最高。油瓜种仁油共检出9种脂肪酸,以亚油酸45.89%、棕榈酸29.85%、油酸14.14%为主。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SFA(饱和脂肪酸)=1∶3.3∶2.7。n-3 PUFAs∶n-6 PUFAs=1∶63。建议与橄榄油复配,复配后MUFA∶PUFA∶SFA=1∶1∶0.8。或油瓜种仁油、橄榄油、核桃油三者复配,复配后MUFA∶PUFA∶SFA=1∶1∶0.7。调和n-3与n-6 PUFAs比例,直接添加亚麻酸等n-3 PUFAs类油脂纯品改善脂肪酸比例。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西双版纳油瓜种仁油为原料,对比分析核桃油、花生油、黑芝麻油、玉米胚芽油、大豆色拉油、大豆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共九种油脂的理化成分、矿物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瓜种仁油过氧化值为5.90±0.81 mmoL/kg,水分及挥发物为0.31±0.07 %,杂质含量为0.25 %,酸值为11.21±0.13 mgKOH/g。矿物质含量除锰含量位列所检油脂第二0.262 mg/kg,铜含量位列第七0.284 mg/kg,磷、锌、铁、镁、钙、铜、钠、钾含量均最高。油瓜种仁油共检出9种脂肪酸,以亚油酸45.89%、棕榈酸29.85%、油酸14.14%为主。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SFA(饱和脂肪酸)=1∶3.3∶2.7。n-3 PUFAs∶n-6 PUFAs=1∶63。建议与橄榄油复配,复配后MUFA﹕PUFA﹕SFA=1﹕1﹕0.8。或油瓜种仁油、橄榄油、核桃油三者复配,复配后MUFA﹕PUFA﹕SFA=1﹕1﹕0.7。调和n-3 与n-6 PUFAs比例,直接添加亚麻酸等n-3 PUFAs类油脂纯品改善脂肪酸比例。  相似文献   

7.
几种食用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牛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核桃油、杏仁油这6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6种食用油主要的脂肪酸均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这5种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含量最高的均为牛油,分别达到25.0%、31.6%、25.0%,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大豆油,含量分别达到69.3%和9.75%,各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62.084%9、3.057%、84.485%、95.524%、97.323%、97.962%;各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品种核桃油营养成分的差异,以我国9个产地核桃样品和7个产地铁核桃样品为原料制备油脂,测定核桃油和铁核桃油的质量指标、脂肪酸组成及VE、甾醇、角鲨烯含量;对不同产地核桃油与铁核桃油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核桃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两种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核桃油国家标准,以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为主,陕西汉中、云南楚雄的核桃油和吉林白山的铁核桃油中α-亚麻酸含量较高,均在11%及以上;核桃油和铁核桃油总VE含量分别为30.81~42.21 mg/100 g和31.00~57.52 mg/100 g,均以γ-生育酚为主,其中云南临沧铁核桃油的γ-生育酚含量最高,为51.60 mg/100 g; 核桃油和铁核桃油总甾醇含量分别为346.91~485.20 mg/kg和403.34~656.15 mg/kg,均以β-谷甾醇为主;核桃油和铁核桃油角鲨烯含量分别为6.7~11.3 mg/kg和6.9~8.3 mg/kg。铁核桃油油酸、总VE、总甾醇含量平均值高于核桃油,但角鲨烯含量平均值低于核桃油。  相似文献   

9.
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分析了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山核桃仁粗脂肪含量为68.81%,酸值(KOH)、过氧化值、皂化值(KOH)、碘值(I)分别为3.10 mg/g、2.43 mmol/kg、195.9mg/g、105.9 g/100 g。山核桃油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66.12%、21.81%。山核桃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组成,其含量分别为73.51%、23.90%;山核桃油甘三酯组成中OOO含量最高,为28.65%。用Rancimat法测定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并推测出在25℃和20℃条件下,山核桃油货架寿命分别是0.41年和0.61年。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我国28种重要木本油料内含的油脂与脂肪酸、蛋白质与氨基酸、微量成分的组成、含量、特点与利用价值以及其油脂和饼粕产品的开发现状,既包括传统的木本油料如油茶籽、核桃、扁桃、花椒籽、椰子、杜仲籽、文冠果、翅果,也有新兴的木本油料如牡丹籽、茶叶籽、美藤果、盐肤木、光皮梾木等,旨在为木本油料油脂与饼粕产品的开发与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常志娟  李红  卜琳斐 《中国油脂》2019,44(10):121-123
对以河南济源产文冠果为原料生产的冷榨油和热榨油的理化指标、微量元素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为棕色扁球状,容重0. 936 kg/L,百粒重为119. 7 g;文冠果种仁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8. 61%、17. 4%、43. 7%,总糖未检出;热榨文冠果油的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灰分比冷榨文冠果油的高,而酸价比冷榨文冠果油的低;冷榨文冠果油的铜、锌、锰和铬含量比热榨文冠果油的高,而铁含量比热榨文冠果油的低;热榨和冷榨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别不大,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其中亚油酸、油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21个种质文冠果种子和种仁含油量,利用GC-MS/MS检测分析索氏法提取的种子油和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在35%以上的种质有09-12(37.18%)和09-09(35.36%),种仁含油量在65%以上的种质有赤峰巴林右旗(65.78%)和09-09(65.74%);种子油和种仁油中均检测出10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花生五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索氏法提取的种仁油脂肪酸中神经酸含量高于3%的种质有7个,最高的为12-09(3.77%)。这不仅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文冠果油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鹏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6):647-650
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取文冠果籽油,第一步在较低的温度下利用液压榨油机粗提文冠果油,测得压榨后饼中残油为15.23%.第二步用乙醚对压榨饼进行溶剂浸出制油,当溶剂倍数5倍,提取时间6h,提取次数4次时,测得饼粕残油为1.34%.最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其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2.1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物种茶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在Sn-2位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十五烷酸为内标,定量分析9种不同物种茶油的脂肪酸组成;用胰脂肪酶专一性地水解茶油甘油三酯中Sn-1和Sn-3位上的脂肪酸,并经薄层层析分离出Sn-2位甘一酯,采用气相色谱仪对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个不同物种茶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组成,浙江红花油茶的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82.79g/100g和84.77g/100g;且脂肪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n-2位上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短柱茶在Sn-2位的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2.96%,92.89%。表明茶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油脂。  相似文献   

15.
江西地区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32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60%之间,平均含油率为38.39%;含油率最高,为57.96%,最低仅为0.6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在70.33%~86.21%,均值为78.24%;亚油酸含量在3.25%~17.18%,均值为9.50%;软脂酸含量在7.03% ~ 13.85%,均值为9.63%;硬脂酸含量在1.35%~5.49%,均值为2.6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图谱基础上,得出了所测的28种植物油脂中37种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根据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进而分析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组成,从而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在28种功能性油脂中,芍药籽油、芥花油、美藤果油、文冠果油、星油藤种子、翅果油等10种油脂UFA含量都在90%以上;MUFA含量最高为澳洲坚果油80.3%,其中,PUFA含量以美藤果油最多,达到82.0%,星油藤种子油次之,为81.1%,二者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均含量高达40%;漆树种仁油、毗黎勒油、秋葵籽油、油瓜油的SFA含量均超过30%。结论该研究对探讨利用脂肪酸指标评价新型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及特征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对密度范围为0.9188~0.9215;折光指数为1.4560~1.4669;碘值为108.4~116.2 g/100 g;皂化值为188.9~192.4 mg/g;共检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亚油酸含量在44.7%~55.5%,油酸含量在23.8%~33.1%,10个南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78.2%;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310~4446 mg/kg),与橄榄油相当,明显高于茶叶籽油、澳洲坚果油、核桃油、牛油果油等。综合考虑油脂色泽、角鲨烯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猜测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和油脂的制取工艺有关,部分南瓜籽油在深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角鲨烯。南瓜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对进一步挖掘南瓜籽开发应用前景,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脂肪酸组成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脂肪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13%和73.67%,亚油酸24.32%和11.09%,棕榈酸17.36%和10.63%。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12%和75.7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5%和11.39%。茶叶籽含油率为19.88%,茶叶籽油潜在年产量可达15余万t。其必需脂肪酸含量是油茶籽油的2.15倍;不皂化物含量为0.77%,比油茶籽油高出22%;茶叶籽油脂肪酸比例均衡,适于人体的吸收,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测定名邛台地(四川省境内的名山、邛崃、蒲江一带)的12株野生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脂肪酸组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为12.95~54.00 kg,种仁含油率为37.04%~45.56%;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油酸和亚油酸,其相关系数达到-0.829;根据产量、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的川雅31、川雅21、川雅28、川雅20可作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