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周边进水沉淀池配水槽设计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边进水二次沉淀池是一种高效沉淀池,由于它在最可能停留时间、短流、水流均匀程度,混合扰动等水力特性方面均优于幅流池。所以,提高了其固体负荷,相应地缩短了停流时间,减少了池容,降低了单位水量处理造价。从流态上观察可知,当水流入周边进水沉淀池后,便降落到池底,然后沿池底流向池中心,在池中心汇集后缓慢上升,升到水面后再沿出水堰流出,这一过程,水流基本上处于平稳状  相似文献   

2.
周边进水沉淀池配水槽的水力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边进水沉淀池配水槽的水力设计熊国立(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周边进水是将幅流沉淀池中心进水改为周边进水。水流流量Q进入配水槽后,分别以Q/2的流量在两个半圆周方向上沿程配水,通过布水孔沿程渲泄,最终两股流量在半圆周汇合,汇合点流量为零、流速也为零。配水槽...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国内外关于沉淀模拟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了周边进水式沉淀池处理城市污水的沉淀模拟方法。研究得出:城市污水中所含的凝聚性悬浮质点,在沉淀中的凝聚沉淀过程是以梯度凝聚为主,对于梯度凝聚沉淀过程的模拟,除按等速流原则违模和水质条件相似外,还必须使流入沉淀池的进水SS浓度和沉淀池尺寸的平方根成反比,即要实现公武C_o模/C_o原=(l_o原/l_o模)~(1/2)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实验性质的模型对比试验和现场测定,通过对模型中水流流态的观察、对比测定模型与假想原型的水力特性参数和沉淀效率,验证了以上公式有足够的正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污水处理厂中的辐流式二沉池通常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式与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式.以成都市三瓦窑污水处理厂的一期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与二期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为研究对象,采用YSI6600 V2仪器分别对其中的溶解氧、硝酸盐氮、氨氮、浊度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分析了这些水质指标在二沉池内的分布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着重讨论了这两种辐流式二沉池的流态对其水质参数分布产生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二期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污泥沉降能力优于一期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这个结果受到进水中活性污泥混合液性质的影响,而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5.
平流式沉淀池中部进水流场测量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与分析沉淀池内流场的特性,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LDV)对平流式模型沉淀池内中部进水情形时的流场进行了测量,限于三维测量的难度,初步进行了三维速度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池内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三维流动。采用k-ε模型对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总体吻合良好。就风速对流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测量及探讨,发现风对沉淀池流场具有明显的影响,然而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实际运行平流式沉淀池悬浮物去除效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混合模型,对沉淀池底部进水、穿孔墙进水以及加入隔板后的穿孔墙进水3种运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沉淀池内流场分布及悬浮物体积分数分布。研究表明,穿孔墙进水较底部进水产生的回流区域小,水流均匀稳定,悬浮物去除率高;隔板的加入不但不会增加回流区域,而且对悬浮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可以减少沉淀池上部悬浮物浓度,提升沉淀池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使周边进水沉淀池的配水明槽均匀布水,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对沿程均匀配水槽的水面曲线方程及其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该计算方法应用于某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配水槽设计中,其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表明该水面曲线的水力计算方法比较精确,对配水明槽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工艺,解决了配水不均、单池处理水量受限制、水流流向等问题,出水水质更有保证;在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平均进水浊度15.5NTU的情况下,得到了0.86NTU的出水浊度,去除率达到94%。在建设费用方面,虽然比平流沉淀池要多增设回流泵、搅拌机等机械设备,但土建费用省,占地面积较引进的高密度沉淀池少10%~15%,较平流沉淀池少50%左右;单位造价较引进的高密度沉淀池低20%左右,与平流沉淀池基本持平;药剂成本与引进的高密度沉淀池基本相同,较平流沉淀池低20%左右。即使不考虑节约土地的费用,单项造价总投资可持平甚至略低于平流沉淀池。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给排水工程中,各种刮泥机已普通应用在圆型沉淀池上,取代了自然沉淀斗式排泥。在实际使用中刮泥机各有利弊,用于黄河高含砂量水处理中φ16m以下的,以行车式较可靠,但存在造价高、耗电高,中心进水和辐射出水不便之缺点。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给排水机电设备厂、兰州维尼纶厂水气分厂,联合攻  相似文献   

10.
大连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恒水位SBR(CWSBR)工艺,设计规模为3×104m3/d,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因近几年进水水质浓度明显高于原设计值,导致实际运行出水不达标。改造工程采用BIOCOS(生物联合系统)+高密度沉淀池深度处理工艺,在原CWSBR生化池内分组进行不停产改造。BIOCOS是一种改良式活性污泥系统,通过优化水力模型,利用内源反硝化技术达到高效脱氮。每个BIOCOS系统由一个P池(厌氧池)、一个B池(缺氧/好氧池)和两个SU池(沉淀循环池)组成。改造后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并优于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进水负荷增加及沉淀池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将传统蜂窝斜管升级为U型高效(浓缩)斜管的沉淀池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工艺运行效果,探讨U型斜管在给水厂的适配性,得到以下结论:给水厂沉淀池经U型斜管改造后,整体工艺运行效果改善明显,出水水质进一步提升,滤后水和出厂水浊度分别降低了45.3%和32.2%;滤池运行周期延长,单次运行时长提高22.0%左右,平均反冲洗水量降低23.6%;斜管滑泥效率提升,斜管冲洗周期延长,平均月度冲洗水量降低33.0%。上述结果说明,该U型斜管沉淀池改造方案切实可行,不仅提升了工艺出水水质,而且同步实现了节能降耗,可考虑在有相似问题的中小水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试规模的内压式超滤膜系统处理水厂沉淀池出水,考察超滤膜系统长期运行的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在处理不同水质期沉淀池出水时具有较高的除浊率,平均除浊率达到93.4%,且99.4%的出水浊度<0.1 NTU,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同期传统的滤池工艺。超滤膜系统对沉淀池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2%和8.2%,出水CODMn≤2.0 mg/L的保证率在98%以上,膜出水CODMn浓度受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的影响不大。膜进水中以小分子质量有机物为主,在MW<1 ku区间内的DOC和UV254占到整体有机物含量的57.3%和53.5%。超滤膜系统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良好,膜出水水质大部分时间无需经过消毒就能保证卫生要求,可降低后续消毒的加氯量,从而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3.
分析Stokes(斯托克斯)公式中的影响因子,判断出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分析结论,讨论沉淀池中的混凝现象。并举例说明改变池中的水流流态、构造结构、投加填料等,以此能改善沉淀池中的混凝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4.
平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雷诺数〉3000(为紊流),当利用传统的层流模型进行模拟时不能准确获得沉淀池内的流速场分布,若采用特征涡粘性雷诺数或密布网格,则可以扩展层流模型模拟沉淀池内物理量的适用性。利用混合有限分析解法及交错网格技术对沉淀池内的流动状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沉淀池内存在两个旋涡,在挡板后存在一个较大的回流区,该处的旋涡呈逆时针旋转,另一个旋涡在出口堰底板附近,为顺时针旋转的小旋涡,结果与试验资料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某大型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处理量为120×10^4m^3/d,采用高效沉淀池处理工艺)进行了工艺优化及模拟改造,介绍了优化模拟改造系统的分析步骤,建立了污水厂达标改造和扩建工艺模型。污水厂达标改造工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高效沉淀池的处理出水应根据具体情况,部分进入二级生物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扩建工艺模拟结果表明,应根据实际进水量和水温情况合理控制DO,出水水质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是将沉淀管水平放置,使水平行流动,悬浮物垂直沉淀,具有沉淀和分离两种功能.沉淀管水平放置,增大了沉淀面积,缩短了悬浮物的沉降时间,将沉淀管中沉淀下来的悬浮物与水及时分离,水走水道、泥走泥道,解决了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的可逆沉淀问题.杜绝了跑矾及泥堵塞沉淀管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沉淀效率,降低了出水浊度,减轻了滤池负荷.沉淀管区也不需设置下部进水区和上部出水区,降低了沉淀池的深度,节省了基建投资,减少了占地面积.该装置设计新颖,构造巧妙,在沉淀池中可采取并联或串联的形式组装.  相似文献   

17.
辐流式二次沉淀池固液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NG κ-ε紊流模型以及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辐流式二次沉淀池内的固液两相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沉淀池内流速分布以及污泥浓度分布.模拟发现,沉淀池内污泥沉积受水流流态影响,自上而下依次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淀区和污泥浓缩区,池内存在较为明显的泥水界面(清水区与絮凝区)以及污泥压缩界面(沉淀区与浓缩区).同时还分析了进流速度、污泥粒径以及密度对出水S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流速度对出水SS值的影响较大,随流速增大出水SS值呈非线性急剧增加;由于小粒径污泥易被流体卷携并随流体流出,故污泥粒径减小使出水SS值增大;泥水密度差是污泥沉淀的主要原因,故高密度污泥更易沉淀.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以及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进水口加设调流板、在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溢流槽两个方面对传统平流式沉淀池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调流板和溢流槽对泥砂沉淀效果的影响,得出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大大提高泥砂的沉淀效率,出池水流平均含砂量最大降幅可迭94.8%,特别是对细颗粒泥砂的沉淀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出水标准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难题,汕尾市东部水质净化厂采用“MBBR+磁混凝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处理工艺,使出水COD、BOD5、氨氮、总磷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总氮、SS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且通过调整MBBR填料填充比、反硝化深床滤池运行工况,可使出水水质进一步提升。根据进水水质、水量波动的情况,采用精确曝气、智能加药及智慧化管控平台等技术精细化运行,使电耗降低约7.8%、药耗降低约9%,节约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秦丽华 《山西建筑》2010,36(14):158-159
针对沉淀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单元,对沉淀工艺的进展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介绍了平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拦截式沉淀池的特点和优点,旨在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