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的出台对规范黄河灌区水文工作、促进水文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国民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以贯彻落实《水文条例》为契机,深入学习,明晰黄河灌区水文发展的新思路,建立健全配套的法规制度,积极开展水文站共建共管工作,充分发挥水文行业优势,为灌区经济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
汪斌 《治淮》2007,(7):9-11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6号国务院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水文立法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水文事业进入有法可依,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是中国水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条例》的颁布实施,也将对规范水文工作,促进水文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文管理,发展水文事业,充分发挥水文事业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文工作,是指对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动态和水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预测的水事活动。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的一切水文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文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文队伍素质,关心水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保持水文队伍的稳定。第四条省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2007,(11):1-2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在确保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水文事业进入有法可依、规范管理的新的发展阶段,是中国水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水文条例》明确了水文事业的法律地位,理顺了水文管理体制,完善了水文投入机制,建立了一系列加强和规范水文工作的重要制度.将水文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对促进水文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水文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法是基础,落实是关键。为更好地学习贯彻《水文条例》,本期推出“贯彻落实《水文条例》”专题,请国务院法制办、水利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介绍部分地区学习贯彻《水文条例》的体会和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6月1日颁布实施。《条例》的出台,为促进水文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水文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水文行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深刻领会《条例》的立法精神,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内涵和法规条款,正确运用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对全面推进河南水文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的颁发填补了我国水文立法的空白,对规范水文工作、充分发挥水文工作的作用意义重大。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水文条例》精神是当前水文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国务院令第496号),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水文事业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水文工作通过监测和分析水位、流速、流量、降水量等水文要素,研究水资源的量、质及其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监测、预报洪水和旱情,为科学配置、利用、保护水资源和防灾减灾提供信息依据。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对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文是水利工作乃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水利工作治水思路转变等均向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水文科学技术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加强水文监测工作,加强水文资料的汇交、管理和共享.进一步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推进水文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坚 《中国水利》2007,(11):5-8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国务院令第496号).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施行,体现了党中央、围务院和水利部对水文工作的高度重视.凝聚了几代水文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填补了国家水文立法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水文事业进入有法可依、规范管理的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水文     
《中国水利》2007,(24):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支撑;《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全面恢复全国水文年鉴整编刊印工作;  相似文献   

11.
魏文达 《中国水利》2007,(11):1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水文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合广西水文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贯彻实施《水文条例》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做法,全面推进广西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俊 《中国水利》2007,(11):14-15
根据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颁布实施条件下,长江水文适应“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宗旨的基本要求,探讨了流域水文科技进步、站网优化和与地方水文协作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水文在服务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北京市各区县没有单独的水文管理机构,区县水文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不够到位,同时区县政府对水文的支持也不够理想。旨在通过分析现行水文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大兴区水文机构(大兴区水环境监测中心)为例,探讨了区县水文机构成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对区县水文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进而推动水文双重管理体制的进程,达到水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适应水文科技发展水平,有关部门对1993年颁布的《水文普通测量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14年版《水文测量规范》。对2014年版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介绍,重点解释了规范的更名,论述了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卫星定位高程测量、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数字测图等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测量工作中的技术规定。对主要调整与取消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测量术语变更及测量仪器型号调整加以说明。可为准确认识和合理使用2014版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文部门及时向各级防汛部门和社会发布水情信息,为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由于安全需要,水情信息多放在水文内网中,水文内网与因特网常采用物理隔离,水情信息无法及时利用因特网向各级防汛部门和社会发布。笔者介绍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不使用任何网络协议、比网闸隔离更彻底的内外网数据传输方式,实时将水文内网中的水情数据更新到外网的数据库中,为水情信息的发布提供自动、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向社会提供可靠的水文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殿武 《中国水利》2007,(11):1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具有其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必然性。水文全球化和综合化迫切需要通过法规解决工作协调机制和数据共享问题;水文已成为一个行业,其工作涉及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事关政府多个部门职责分工及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等多重复杂关系,迫切需要在法律层面上予以明确:解决水文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和促进水文事业发展,从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应有的基础性作用.水文立法不仅迫切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水文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超  王威 《人民长江》2018,49(5):31-35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水文行业在水情采集、分析、业务处理等方面产生的数据量急剧膨胀,突发性汛灾情的频发使得各水文领域应用系统对调用数据的时效性和并发性要求越发严苛,现代高效的水文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随之变得更加迫切。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在海量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气象、国土等行业已落地应用,但水文行业目前尚未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先例。综合水文大数据的特点和目前浙江省水文中心私有云建设现状,创造性提出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混合云水文数据中心架构设计,以满足海量水文数据高效分布式采集、融合与分发,同时为水文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它通过联系度展示了研究对象间关系的详细结构。方法原理简单,使用方便,能解决很多实际水文水资源问题。简要介绍了集对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集对分析在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预测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集对分析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 multilevel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hydr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 tools and policies in the Murrumbidgee catchment in Australia helped it gain the status of reference catchment under the pilot phase (2001–02) of the Hydrology for Environment, Life and Policy (HELP) programme o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The competing water uses an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ncerns in the Murrumbidgee are typical of other arid catchments in the world. Both completed and ongoing hydrological projects are available that can be used to illustrate how communities, researchers and regulation bodies are involved in catchment management by developing appropriat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ydrological, hydrologic–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models. The approach has been very influential in bringing about change in land and water management and in informing and guiding regional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