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等网络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典型的应用有文件共享、即时通信等.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规划P2P网络资源,建立P2P流量识别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P2P流量识别模型,将小波分析中多尺度的学习方法和SVM的优点结合起来,通过小波分析与SVM方法紧致结合,引入满足小波构架和Mercer定理的小波基函数来构造SVM的核函数,建立小波支持向量机的P2P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P2P网络流量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使用支持向量机来对P2P流量进行识别的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二值分类的本质特性,将网络数据包分为P2P流和非P2P流,再利用它对多类问题也能进行分类的特性,将P2P流区分为某一种具体协议。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说明了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进行P2P流量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流量具有的多尺度和突变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P2P流量识别算法。进一步,对常用的SVM参数训练方法训练时间过长和易陷入局部极优值等缺陷进行分析,使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SVM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参数训练效率和识别准确率。最后利用真实的校园网网络流量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使用传统核函数和参数训练方法的支持向量机P2P流量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P2P流量识别正确率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4.
郭伟  王西闯  肖振久 《计算机应用》2013,33(10):2734-2738
针对目前常用于P2P流量识别的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普遍存在时间代价较高的现状,提出采用时间代价为标准支持向量机四分之一的双支持向量机来构建分类器,并采用K均值集成方法快速生成有标签样本集,组合有标签样本集构成双支持向量机的训练样本,最后利用构建好的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进行P2P流量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K均值集成结合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在P2P流量识别的时间代价、准确率和稳定性方面要远优于标准支持向量机。  相似文献   

5.
根据P2P应用从最初的采用固定的端口号,发展到动态端口,再发展到伪装端口,甚至发展到现在的一些采用加密技术的具有反侦察意识的新型的P2P应用这样一个变化快的特点,再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本质,提出一种基于SVM的P2P流量识别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对未知协议的F2P识别精度也很高,说明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进行P2P流量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对等网络技术P2P(Peer-to-Peer)在丰富了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因此,如何进行P2P流量的识别是网络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支持向量机在P2P识别问题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核函数参数和惩罚参数。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方法都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优化性能需要进一步改善。为进一步改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P2P流量识别问题。利用真实的校园网网络流量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具有更高的P2P分类正确率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P2P流量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回声状态网络的流量预测模型.将原始P2P流量分解为不同尺度的高低频分量,根据不同分量的流量特性匹配不同参数的ESN模型分别预测,将多路预测结果整合输出.通过对不同P2P软件的流量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流量预测精度可达到98%以上,显著优于传统的ESN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应用小波特征向量和多类支持向量机进行病态语音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提取语音特征向量,利用多类支持向量机进行病态语音分类。为了简化二分类支持向量机进行多类分类时所带来的计算复杂性,根据一类支持向量机分类思想提出一种多类分类算法。该算法能够使每一类样本都独立地获得一个决策函数,通过决策函数的最大值来判断样本所属的类。实验表明,在病态语音识别系统中,多类支持向量机与小波特征向量相结合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支持向量机在手势识别中模型的选择,包括多类模型和核函数的选择,提出基于径向基核函数和一对一多类方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是最佳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并且简单快速,可以用于实时的手势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邬书跃  余杰  樊晓平 《计算机工程》2012,38(16):182-184
针对点对点(P2P)用户习惯、运行环境的异构性,提出P2P流量识别的双层模型。该模型由单流内部流量特征的贝叶斯网络识别算法与多流之间行为特征的支持向量机识别算法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统计特征识别方法,该模型检测准确度提高5.4%,且对于不同应用场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郑明  吴建平  刘武 《软件学报》2015,26(S2):52-60
提出了一种基于价格的P2P匿名通信系统激励机制.通过对P2P系统和匿名通信系统研究中提出的激励机制进行归纳和分析,对搭便车用户给P2P匿名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在P2P匿名通信系统中通过对掩饰流量、中转流量和出口流量进行区别定价,建立流量价格体系,量化用户生产和消费的系统资源.引入价格机制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励P2P匿名通信系统中用户提供流量中转和出口服务,从而提高整个P2P匿名通信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也促使"搭便车"用户为系统提供掩饰流量,提高整个系统的匿名性,还能促使用户在申请匿名服务时根据自身需求申请适当的中转节点数,避免系统资源的不必要消耗.基于应用场景的用户策略分析证实了基于价格机制的P2P匿名通信系统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等(P2P)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各种恶意节点的恶意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加之传统的信任管理模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对等网络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推荐的P2P网络信任模型(GRTM)。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分级推荐的信任模型能有效评估节点的信任度,交易成功率优于传统的信任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3.
吴敏  王汝传 《计算机科学》2009,36(12):76-80
P2P流量逐渐成为互联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对Internet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妨碍了网络业务的正常开展.首先介绍了各种P2P流量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损失函数机制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实时P2P流量检测,并构建了一个基于本算法的检测控制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更符合P2P流量的实际检测要求,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孟宪福  李莉 《计算机工程》2009,35(16):148-150
改进P2P网络下基于信任模型的数字版权管理(DRM)模型,提出一种P2P网络下基于友元节点的DRM模型。继承Sharnir的k阶门限分发私钥份额方法,使用友元节点来存放私钥份额,避免由于使用信任模型所带来的计算复杂度和网络通信量较大的问题。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信任模型的DRM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减少节点间的消息通信量,计算效率和实用性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对等网络(P2P)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当前P2P网络的结构并不完善。文中介绍了几种P2P模型,并在综合这几种模型优点的基础上,针对P2P网络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分组P2P模型。该模型使用组节点管理对等点的加入和退出,有助于提高对等网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减少网间P2P流量的Peer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合理引导对等网络(P2P)的流量,减少关键位置的带宽占用,该文以常用P2P软件BitTorrent(BT)为例,提出一种基于片段融合度的peer选择算法,使得在BT下载效率降低很少的同时,减少了BT流量。通过建模与分析,证明该算法可以大大减少P2P的网间流量。  相似文献   

17.
郭涛  周旭  王治平  唐晖 《计算机应用》2010,30(4):888-891
P2P技术的普及优化了用户的体验,但对带宽的过度消耗也带给网络运营商巨大的压力。据此提出基于网络测量的、业务相关P2P跨域流量优化机制,该机制对底层网络建立模型,通过综合考量底层的网络信息和具体P2P业务的特殊性来优化节点互联。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机制明显减少了跨域流量,优化了P2P用户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制造需要共享大量制造资源信息。针对现有共享模式的服务提供能力有限,且实现平台存在网络带宽瓶颈和资源管理不方便等问题,根据P2P思想和传统集中式ASP共享模型,提出了一种多对多共享模式,将共享资源元数据信息发布在P2P网络中,而资源分别存放在提供者本地,请求者和共享者在P2P平台监督下直接协商完成共享。基于此模式,建立了一种基于P2P网络的资源共享平台框架。介绍了框架的P2P网络拓扑结构,利用面向对象思想对共享制造资源建模,采用资源元数据索引信息实现资源的查询,并利用双向分层信任机制确保了共享资源的安全性。通过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研究开发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P2P流量逐渐成为了互联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Internet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网络业务的开展.首先介绍了各种P2P流量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方差分析的P2P流量特征选择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支持向量机技术在P2P流量准实时检测中的应用模型.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检测P2P流量并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流量特征和载荷特征的P2P流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目前的P2P网络流量识别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设计识别P2P流量的数据结构;在流量识别阶段,在传输层捕获TCP和UDP数据包,依据P2P流在传输层表现出来的主要流量特征,进行TCP/UDP流量特征的P2P流量识别;在载荷特征识别阶段,对载荷特征库定期更新,将在流量识别阶段中识别出的P2P流作精确载荷特征识别,并将流量识别阶段中漏掉的流量作载荷特征识别;在模式匹配过程采用比较指印函数值来加快识别速度;进而提出一个可准确识别出新生、加密的P2P流量及其名称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识别和分类P2P流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