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仿制的放电次数记录器,由于制造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在运行中曾发现发条易断,动作时电阻线圈烧坏、以及动作时熔丝不断和连断几根熔丝等现象。最近,石家庄电业局中心试验室参考各国出品的放电次数记录器的资料,已经制成了一种放电次数记录器,其构造上比较简单,而且动作记录也十分可靠,通过试验证明其动作性能良好,每个成本约在50元以内。  相似文献   

2.
阀型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使用最普遍的防雷设备,通过对其试验,可以有效监督其性能,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阀型避雷器的正常运行。在发电厂、变电所以及高压输电线路上,都装用着各种型式的阀型避雷器。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避雷器动作次数记录器(以下简称记录器)是串接于避雷器与地之间用来记录避雷器动作次数的一种装置,目前系统中大量使用的国产双阀片式记录器,它的原理结构如图1(由阀片R_1、R_2、电容C、电磁式计数器L及外壳组成)。当避雷器动作时,雷电流部分经R_1入地,部分经R_2对C充电,雷电流辽后,C对L放电,计数器动作记录一次。记录器由于接在系统中长期运行,损坏率达6~12%,为此有必要用一种简便易行的试验方法来检测它  相似文献   

4.
避雷器放电记录器是用来记录避雷器动作次数的一种设备。目前,系统内大量使用的为国产双阀片式记录器。结线示意图如图1。记录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避雷器的使用寿命和了解避雷器安装处的雷电活动情况。对动作记录器的检验,主要是依靠动作试验来完成。所以,检验的方法及标准就是一个主要问题。一机部JB2440—78标准规定:放电记录器在波形8/20微秒、幅值为100安冲击电流作用下,连续动作3次(例行试验),每次时间间隔不少于30秒,每次均应准确动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力系统中氧化锌避雷器运行损坏或爆炸的原因,介绍了防止避雷器爆炸的在线监测的新装置-JSH避雷器泄漏电流及动作记录器,该装置集毫安电流表和计数器为一体,具有通流能力大,动作灵敏度高,内阻低及工频过载能力强等特点,记录器动作正确、性能稳定可靠,观察方便,能够实现避雷器的在线监测,便于监测避雷器运行状态,为提高电网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防雷保护的重要设备。目前,发、变电站用避雷器多为FZ型或PBC型。为改善该型避雷器的放电特性,在间隙上并有非线性电阻片。在多元件组合之高压避雷器中,为保持电阻片的均压作用,每相串接使用之元件间的非线性系数要求相差小于0.035,同时规定FZ型和PBC型避雷器电导电流在300—600微安为可用值。京津唐电力系统目前运行的这种型式的35—110千伏避雷器有1700多相的,20多个局、厂历年预防性试验中发现较普遍的问题是避雷器的电导电流逐年下降,用300微安为  相似文献   

7.
根据苏联历年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的结论指出,避雷器内腔和间隙受潮形成联桥及分流电阻受潮造成每个间隙电压分配不均,这是阀型避雷器授环的主要原因。火花间隙电极上受潮侵蚀后产生游离物,使放电距离缩短(有的则导致间隙部分短接),于是造成在操作过电压甚或在运行电压下击穿的危险。电阻受潮,阀型盘上的金属薄层遭受损坏,就有沿盘侧面络的可能;卫里特式的电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电瓷厂自50年代起生产SiC普阀式避雷器,经30余年来电力系统已拥有大量该类避雷器。当前国内电瓷厂又开始生产或筹划生产MOA避雷器,老的SiC避雷器何时更换较为妥当?运行部门所采取的预防性试验措施是否可靠?这类问题是需要考虑的。本文对运行多年的普阀式避雷器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研探(对1956年—1970年制造的38台FZ—6、10、15型避雷器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安徽省泗县供电局范围内10千伏线路上防雷保护用的 FS~10型阀式避雷器,在运行1~2年后,拆下来作绝缘和放电等性能试验时,发现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低于国家标准(23~33千伏)的规定,一般只有20~21千伏,以致不能再投入网路作防雷保护使用,因此,我局积压这种型号的避雷器已达数百只。  相似文献   

10.
按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变电站内的阀型避雷器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都要进行常规预防性试验,以保证雷雨季节中避雷器的安全运行,一般不再安排第二次停电预验。避雷器缺陷会给系统安全运行带来危害,在线测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出避雷器缺陷,提供了方便的检测方法。 1普阀式避雷器的在线监测 1. 1测量电导电流的原理   FZ型避雷器的测量原理如图 1所示。在图 1中,非线性电阻固定在长 1.5m,直径 40mm的绝缘管内 (宜选用透明有机玻璃绝缘管 )。管内电阻选用 FZ型阀型避雷器的非线性并联…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经超过氧化锌阀片经过一定值的大电流(大于氧化锌阀片标称放电电流)多次冲击后出现老化现象,影响线路避雷器的性能,从而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问题,根据雷电流的特性,提出一种带间隙线路避雷器的状态监测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无需外加电源便可记录带间隙避雷器放电次数的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在幅值大于20 kV雷电流、冲击次数达到1...  相似文献   

12.
按规定,变电站内的阀型避雷器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都要进行常规试验,以保证雨季中避雷器的安全运行。由于一般不再安排第二次停电试验,因而在雷雨季节中,避雷器若出现受潮缺陷,则要等到来年的试验中才能发现,这就给系统安全运行带来危害。在线监测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及时对避雷器进行检查,为消除避雷器的缺陷提供了方便。1普阀式避雷器的在线监测运行中,FZ型避雷器的在线监测项目有:测量电导电流和交流分布电压。1.1测量电导电流1.1.1测量原理FZ型避雷器的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在图1中,非线性电阻固定在长1…  相似文献   

13.
氧化锌避雷器(以下简称避雷器)在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避雷器长期直接承受工频电压、冲击电压和内部受潮的影响,引起ZnO阀片老化,阻性电流增加和功耗增大,导致避雷器内部阀片温度升高,直到发生热崩溃,使避雷器爆炸。  相似文献   

14.
电力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与武汉水电学院、武汉压敏电阻厂合作并在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所的协助下,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10千伏无间隙避雷器,现已通过其全部性能试验,准备投入电力系统试运行。避雷器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保护设备,目前国内生产使用的避雷器都是采用碳化硅阀片和串联火花间隙的结构。由于有火花间隙存在,使得避雷器结构复杂,火花间隙放电因有分散性而影响保护特性。  相似文献   

15.
王昕炜  马劲东  李虎  何帅  刘茜 《电工技术》2022,(21):128-130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因具备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和通流能力而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其长期运行可能会出现发热、绝缘性能下降等缺陷。综合运用带电检测技术对某220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诊断与分析,经停电试验和解体检查,发现异常原因是避雷器内部的阀片明显放电,最终导致异常发热。  相似文献   

16.
一、避雷器运行和事故情况西藏自治区电力系统中,除了110kV避雷器和极少数35kV和10kV避雷器是氧化锌避雷器以外,全部都是普通阀型避雷器。其中,35kV多数(约占80%)是FZ型的,少数是FCZ型的。10kV级中FS4-10GY高原  相似文献   

17.
▲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35kV和10kV系统采用的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阀片要承受一相接地时长时间,较高的工频过电压,因而这种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在运行中常发生爆炸事故。广东省三水避雷器厂生产了带串联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该避雷器优点为:串联间隙隔离了加在氧化锌阀片上的长期工频泄漏电流,防止了阀片老化,延长了阀片寿命;由于采用氧化锌阀片,残压机、通流容量大,冲击放电电压低,可以保护某些内过电压;干、湿工放电压稳定,解决了碳化硅避雷器湿放下降问题;体积小,使用安  相似文献   

18.
过电压保护规程第83条规定:“三绕组变压器的3~10千伏绕组如有开路运行的可能,应采取防止静电感应电压危及该绕组绝缘的措施——在其一相出线上装设一只阀型避雷器”。这里只提出了防止静电感应电压的问题,而且认为在一相绕组上装设保护装置,就同时能保护其他两相绝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今年四月份一次主变事故和冲击传递电压模拟试验看出,仅用一只阀型避雷器保护开路运行的低压绕组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电力系统220kV变压器中性点绝缘采用阀式避雷器保护方式所存在的绝缘不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电力系统过电压计算分析、间隙保护的放电特性试验以及有关参数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的保护,应采用水平间隙与FCZ3-110J型避雷器并联及附加中性点电流时间继电器组成的配合保护方式,能可靠地保护其中性点绝缘,解决了变压器中性点绝缘与阀式避雷器保护不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绪言避雷器作为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保护是极为重要的设备。自1975年无间隙固体氧化锌避雷器取代原来的阀型避雷器应用于电力系统以来,在结构和性能方面都有了飞速地提高。据最近调查,现在各厂家制造的电力用避雷器大部分为氧化锌(ZnO)避雷器。因为这种避雷器具有优越的特性,正在成为避雷器的主流。另一方面,由于侵入电力系统的雷电波和操作冲击波等应力作用,也会使(ZnO)避雷器逐渐老化。一旦避雷器老化时,将使正常对地绝缘性能降低,泄漏电流增大,同时发热,导致避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