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白及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法提取白及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超声功率等因素对白及多糖得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选择0.1 g的聚乙二醇-400、超声提取温度30℃、超声提取时间80 min、液固比值30 mL/g、超声功率126 W。  相似文献   

2.
韩伟  蒋一帅  潘佳伟  闫雨 《机电信息》2015,(5):29-32,39
在表面活性剂的辅助下,对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过程的工艺参数(药材的粒径、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进行了考察,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狗脊粒径取60目、选用SDS为表面活性剂、浓度3 g/L、料液比1:25、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80℃,总黄酮的平均提取得率为3.281%,其可大大降低生产危险系数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对微波辅助超声提取地骨皮黄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地骨皮中总黄酮的分析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各因素影响顺序为:微波时间〉表面活性剂浓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微波提取时间180S,超声提取时间0.5h,料液比1:30(g:mL),Tween80浓度1.25g/L,优化工艺下的得率为1.27%。  相似文献   

4.
采用表面活性剂协同微波萃取技术对金针菇中的总多酚进行了提取研究。建立了对金针菇中总多酚的分析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表面活性剂选择SDS,浓度4.0 g/L,粒径120目,微波提取时间180 s,料液比1:50(g:m L),此时的提取得率为0.703%。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植物复合酶酶解辅助乙醇法提取土茯苓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用铝离子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pH值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酶添加量1.0%,酶解时间3.0h和酶解pH值5.0;最佳条件下,粗提物干粉得率13.9%,干粉中总黄酮含量4.0%,总黄酮提取率为0.53%.  相似文献   

6.
首先以猴头菇为体系,多糖得率为指标,考察了物料的粒径、溶剂p H、固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猴头菇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然后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构建了多糖得率的回归方程,最后通过对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的分析得到了回归拟合方程的决定性系数R2adj为0.986 7,表明响应面模型能够代替实验真实点对多糖得率进行预测。猴头菇多糖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194 s,固液比1:25(g:m L),溶剂p H为4,此时多糖得率为9.44%。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提法、超声法、微波法分别提取制备刺玫果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标准,选择最佳刺玫果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在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20、微波功率400 W时,多糖得率最高为19.06%。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打瓜为试验材料,以打瓜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打瓜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打瓜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21(g∶mL),超声温度为82℃,提取时间62min。打瓜多糖提取率为17.24%,较传统乙醇浸提法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9.
以大白花杜鹃为试材,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白花杜鹃中的多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并利用体外抗氧化测试法对多糖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1∶10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0min,回流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可达18.63%。大白花杜鹃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的清除率均和浓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当浓度达到0.3mg/m L时,大白花杜鹃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的清除率分别为23.66%、23.58%、24.89%。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分别用水、β-环糊精水溶液做溶剂提取茵陈黄酮.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和环糊精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选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水法提取茵陈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0min、微波功率250w,最佳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2.90%;β-环糊精水溶液法提取茵陈黄酮的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质量分数1.0%、提取时间8min、料液比120(gmL)、微波功率250w,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总黄酮提取率为3.68%.β-环糊精水溶液法提取茵陈黄酮的提取率较水法提取高26.7%.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矿石中的砷、锑、铋进行测定,对样品溶解方法和共存元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讨论,并选择了最佳仪器测定参数和各元素的最佳谱线。此法在选定的谱线条件下基体效应较小,各元素之间没有明显干扰。此法砷的检出限为0.013μg/mL,锑的检出限为0.018μg/mL,铋的检出限为0.015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60%~3.92%。使用该法分析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与认定值和其他常规方法测定值一致。此法方便,快捷,适用于大批次矿石中砷、锑、铋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辅助提取中药羌活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羌活中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40(g·mL^-1)、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20 min的条件下黄酮提取率最高,达5.703%。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4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量。样品经正己烷提取,HLB固相小柱萃取净化,多反应监测(MRM)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测定,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丁香酚、异丁香酚的定量限均为2.5 μg/kg,甲基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的定量限均为1.0 μg/kg。在1~200 μ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6),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7.6%~11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9.1%。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丁香酚类麻醉剂多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标准系列钴酸锂基体匹配,用1+1盐酸溶解,在1%的盐酸介质中,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钴酸锂中钾、钠、钙、镁、铜、铅、锌、铁、锰、镍等微量杂质含量。通过试验,确定了溶剂和介质的用量;对释放剂SrCl,的加入量进行了实验,选择了最佳加入量;对溶剂和样品中的共存元素进行了干扰实验。各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钾:0.005μg/mL,钠:0.004μg/mL,钙:0.009μg/mL,镁:0.005μg/mL,铜:0.005μg/mL,铅:0.019μg/mL,锌:0.009μg/mL,铁:0.0151μg/mL,锰:0.005μg/mL,镍:0.012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9%,方法简便、快捷,仪器低廉,易于普及,适于钴酸锂中的微量元素检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顶空单滴液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土壤中的苯系物,并与GC/MS法结合建立了测定土壤中痕量苯系物的方法。通过实验选择正辛醇为萃取剂。考察了影响萃取效果的的各种因素,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土/水比为1∶5,样品体积为8mL,顶空体积为4mL,萃取剂体积为2μL,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5min,搅拌速度为360rpm。在此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1~5mg/kg,最低检出限为0.00005mg/kg。用本方法测定了实际土壤样品中的苯系物,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香叶中挥发性组分的超临界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健 《质谱学报》2006,27(2):94-98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超临界萃取香叶挥发性成分的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萃取条件按对结果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1 h。挥发油收率为2.6%,从中确认出47种化学成分,而用同时水蒸气蒸馏 溶剂萃取方法收率仅为0.8%,仅确认出30种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实验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35,微波功率为500W,50℃加热提取,提取时间5min,绿茶中多糖的得率为1.991mg/g。  相似文献   

18.
A simple and accurate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trace levels of copper(II) in water using N-o-vanillidine-2-amino-p-cresol prior to its determination using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aly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pH of the aqueous phase, extraction time, concentration of the reag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nitric acid back extraction agent, volumes of aqueous phase and back extraction agent, and concomitant ions on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the copper(II)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detection limit (3σ) was 0.61 µ g L?1 for a 25 mL blank solution, yielding a preconcentration factor of 12.5. The method was succe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opper(II) in tap water, river water, and seawater.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by analyzing two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spiked water samples.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certified values and the recoveries for spiked water samples were between 98 and 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