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多数老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原油综合含水大幅度上升,原油产量逐年降低。油田使用多种提高采收率措施来稳定原油产量.三元复合驱是继聚合物驱后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可比水驱采收率提高20%以上.已逐渐成为油田增产稳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庆油田原油的酸值很低,所以应用三元复合驱的效果不理想,但如果先注微生物,再用现有的三元配方(大庆自行研制)驱替,提高采收率幅度平均在29%(OOIP),比单独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采收率增加99,6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出了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开发思路。在注入微生物发酵液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通气量,使菌种提高原油酸值的同时,改变原油流变性。研究表明,进行茵种作用后原油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原油对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降低,流变性变好,作用后原油酸值较未作用时提高20倍以上。应用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方法既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又降低了三元复合驱的成本,所以对于低酸值油藏,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运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生产出的原油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全面系统地对复杂断块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行了调研,评价了周期注水、“2+3”采油、注气驱、微生物驱、化学驱等技术的原理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志虎  寇磊  姬洪明 《辽宁化工》2010,39(9):945-947
聚合物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综述了聚合物驱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介绍了常见的聚合物驱并提出了发展聚合物驱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24-25
合物驱是向地层中人工注入化学聚合物驱替原油,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目前,我国的一部分老油田,如大庆油田等已经进入开发后期,产水量明显增加,原油产量出现大幅度的递减,而新增原油储量的勘探开发也举步维艰。因此,为了保证原油产量的稳产高产,通过向储集层注入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措施,在我国石油开发行业的研究日渐得到重视。实践证明,聚合物驱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维护我国石油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分析了聚合物驱油过程的效果,旨在找影响聚合物驱油的主要因素,进而解决对三次采油聚合物驱如何提高开采效果提出积极的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9):1957-1961
综述了化学驱技术的驱油机理,以及复合驱技术遇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不同条件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概述了乳状液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近年来关于乳化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分析了乳化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地位,并展望了乳化及其机理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三次采油是油藏水驱开发之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表面活性剂驱是三次采油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温高盐油藏采收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或改变储层岩石润湿性来提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注入倍数、注入时机直接影响原油最终采收率,结合实际区块岩石,通过室内表面活性剂驱替实验优选出表面活性剂以及相应的注入参数,应用于该油田区块,原油递减趋势明显变缓,增油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濮城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分析了濮城油田6个大层系的注水开发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预测了二氧化碳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油藏条件、聚合物注入性以及经济性的限制,稠油聚驱允许的聚合物浓度往往难以达到报道的"最优值"。在聚合物浓度恒定或变化较小时,原油黏度增大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聚驱在相对高黏度原油油藏的适应性。利用不同黏度的普通稠油样本,进行了大量的聚合物驱油实验,发现原油黏度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受聚合物使用浓度或水油黏度比的控制。在原油黏度:50~500mPa·s,水油黏度比:0.02~0.62的条件下,聚驱采收率随原油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稠油聚驱采收率上升加快,50~500 mPa·s原油驱替用聚合物浓度应大于等于2 000 mg/L;同时,原油黏度越高,增加聚合物浓度带来的采收率增幅和经济效益越大。在幵联模型中,300mPa·s原油的聚驱替效率和剖面调整效果均差于50mPa·s原油,导致其聚驱采收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原油的高效开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类新型深部调驱剂,在油田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效果明显,有力支撑了油田的稳产.在综述纳米聚合物微球开发历程、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纳米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亟需建立一套能够揭示纳米聚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河油田区块的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无碱二元驱和弱碱三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对3种表面活性剂SL-YD、HL-1、BH进行了筛选,优选出了对该地层原油具有最佳降低界面张力效果的表面活性剂SLYD和HL-1;然后与聚合物PAM复配,组成二元体系,最佳配方为0.16%PAM+0.20%SL-YD;最后筛选得出了弱碱三元体系0.16%PAM+0.15%SL-YD+0.30%Na2CO3。室内实验表明,无碱二元体系和弱碱三元体系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0-3mN/m以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增幅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稳定性及其反相破乳剂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室内配制的模拟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复合驱采出水研究了残留驱油剂含量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以模拟采出水为介质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反相破乳剂FM - 3 ,FM - 3对北 1- 6 -P36井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4h除油率 93 5 %。  相似文献   

13.
黄斌  王晨  傅程  付思强  黄立凯  张伟森 《化工进展》2020,39(10):4238-4247
随着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在油田的广泛应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产量不断增加。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水质复杂,具有矿化度高、黏度大、含油乳化程度高、小油滴含量高、油水分离困难等特点,对油田生产和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开展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高效处理方法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分析了影响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各种因素,介绍了目前国内应用于三元采出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如膜分离法、气浮选分离法、高级氧化法、微生物法等,阐述了这些处理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气浮选分离法和微生物法在三元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现场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由于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采出液的粘度增加,乳化严重,油水分离困难,传统的应用于水驱、聚驱采出液的处理技术不能满足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处理要求。本文研究了ClO2氧化降解三元采出液的效果,并且找出了ClO2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采出液中ClO2浓度40mg·L-1,加酸量为0.5%,反应2h以上,采出液粘度可由16.65mPa·s下降到2.9mPa·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可由0.16mg·L-1下降到0.10mg·L-1。处理后的三元采出液的腐蚀率在腐蚀三级标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三元复合驱是一项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大庆油田以往开展的先导性矿场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水驱的采收率提高20%以上。在对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评价中,配制用水的矿化度对瞬时界面张力的影响很大。本文针对矿化度对瞬时界面张力的影响,考察了清水配制的2种三元复合体系ω(S)为0.3%+ρ(P)为1200mg/L+ω(A)为0.2%(S:表面活性剂,P:聚合物,A:碱)和ω(S)为0.3%+ρ(P)为1200mg/L+ω(A)为0.6%的混合液在不同矿化度下与原油之间的瞬时界面张力变化曲线,污水配制的3种配方ω(S)为0.05%+ρ(P)为1000mg/L+ω(A)为0.6%、ω(S)为0.2%+ρ(P)为1000mg/L+ω(A)为0.8%和ω(S)为0.3%+ρ(P)为1650mg/L+ω(A)为1.2%在不同矿化度下的瞬时界面张力变化曲线,得出不同水质矿化度下油水瞬时界面张力出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急需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接续技术方法。本文针对聚合物驱进入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模拟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开展三元体系极限驱油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当弱碱三元体系中碱浓度较低时,聚驱后三元驱的采收率增加值较高,阶段极限采收率可达32.97%;当强碱三元体系中强碱浓度较高时极限采收率可达30.29%。在体系其他组成相同的条件下,基于强碱三元体系对注入系统和油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建议采用弱碱三元体系开展驱油生产。  相似文献   

17.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understand the dominant mechanism(s) of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ASP) flooding in enhancing heavy oil recovery. Chemical formulations were first optimized based on phase behavior studies.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alkali and surfactant created a synergistic effect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which further decreased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FT) and improved the emulsification. Howev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alkali was detrimental to the viscous properties of the chemical systems and caused the ultimate oil recovery to decrease. In other words, the macroscopic sweep efficiency as a result of viscosity was the primary factor determining the overall recovery of heavy oil followed by emulsification, which was verified by the phase behavior of the effluen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found that for this targeted heavy oil reservoir, surfactant‐polymer (SP) flooding was more appropriate than ASP flooding and it was not necessary to decrease the IFT to the ultralow level (10?3 mN/m) using alkali. Through chemical flooding, the incremental oil recovery was increased up to 27% of original oil in place,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大庆油田开展的三元复合驱进展概况作了综述,总结了国内外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方向,提出了大庆油田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指标和原料要求,以及大庆油田近期对表面活性剂的需求。针对目前形势,分析了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研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评价了针对聚合物驱采出液研制的油水分离剂SP1003处理大庆油田杏二中试验区低驱油剂含量(NaOH388mg/L,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25m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108mg/L)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可行性。现场试验过程中在SP1003加药量为30mg/L的情况下,游离水脱除器放水和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量分别由试验前的平均40030mg/L和1547mg/L降低到858mg/L和197mg/L,降低幅度分别为97.9%和87.3%。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杏二中试验站游离水脱除器前的离心脱水泵造成采出液严重二次乳化,二次乳化后的采出液在脱水泵至游离水脱除器间管道内的停留时间过短使得采出液中的油珠聚并不充分,以及采出液处理设施运行不平稳都对杏二中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有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斌  张威  王捷  傅程 《化工进展》2019,38(2):1053-1061
三元复合驱技术已在大庆油田成功进行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中由于含有残余的化学药剂,导致其很难处理,从而限制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本文首先采用室内实验制备模拟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然后通过沉降实验研究驱油剂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最后结合驱油剂对油水界面张力、油滴Zeta电位、油滴粒径大小的影响来阐释驱油剂对油滴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油滴的稳定性随着NaOH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NaOH浓度由0增大到400mg/L时,NaOH与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增强油滴的稳定性;当NaOH浓度大于400mg/L时,NaOH本身作为电解质压缩双电层,使油滴的稳定性减小。油滴的稳定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吸附在油滴表面,使油水界面张力减小,同时增大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从而使油滴的稳定性增强。油滴的稳定性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聚合物的浓度小于300mg/L时,聚合物的桥接、絮凝作用起主导作用,聚合物分子可以吸附到油滴表面,将油滴连接到一起,同时聚合物分子可以压缩液滴表面的双电层,从而有利于油滴的聚结;当聚合物的浓度大于300mg/L时,体系的黏度增大,油滴的运动速度减小,此时聚合物分子占满油滴表面,表现出空间位阻作用,从而使油滴的稳定性增强,不利于油滴的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