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与渣油的相互作用对轻质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种煤、5种石油渣油单独加氢及共处理液体产物中 220℃~320℃ 馏分的族组成及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煤单独加氢所得的馏分中二环芳烃含量居多.其次为一环.而烷烃的含量较少;由于渣油性质的不同.5种渣油单独加氢后的馏分的族组成表现不一.总的来说.其馏分的产率,以及馏分中的烷烃、一环芳烃含量较煤单独加氢处理的结果要高;煤与渣油共处理结果偏离于两者单独加氢处理结果的算术加和值,说明加氢处理反应时、煤与渣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随共处理时所选择的煤与渣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通过对煤与渣油种类的选择.通过共处理可得到不同质量的馏分.  相似文献   

2.
由于煤液化油石脑油馏分(200℃)中芳烃潜含量较高,利用煤液化油石脑油馏分为原料,进行加氢精制,将原料中的硫氮含量降至1 mg/kg左右,满足重整进料要求,然后在小型固定床连续反应器上进行加氢重整生产芳烃试验。着重考察重整反应前、后族组成的变化及主要芳烃化合物的产率。结果表明,加氢重整过程中发生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环烷烃主要发生脱氢芳构化反应转化为芳香烃;煤液化油石脑油馏分适宜进行催化重整,C_1~C_4烃气产率6.03%,氢气产率3.60%;重整后,芳烃含量达83.20%,其中C_6~C_8芳烃含量61.03%,是提取BTX的良好原料。石脑油的馏程对芳烃的组成和产率有一定影响,适宜的馏程为60~160℃。  相似文献   

3.
煤液化中油馏分是煤液化的主要产物.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其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40min时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烷烃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环烷烃含量变化不大,芳烃含量逐渐增加;440℃,30min时出现最大值82.65%,其中单环芳烃逐渐增加,而双环和多环芳烃逐渐减少;极性物含量逐渐减小;产物中气态烃类在低于400℃时,随温度增加,CH4含量逐渐减少,C2H6和C3H8含量逐渐增大,在高于该温度时有C4H10出现,但气态烃产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沸点蒸馏仪对加氢柴油进行精密分离,得到不同馏程温度段的窄馏分油,分析了不同窄馏分油的收率分布与烃类组成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馏程温度升高,窄馏分油收率逐渐降低,加氢柴油中的链烷烃主要富集在馏程温度点高的窄馏分中,环烷烃与芳烃主要富集在馏程温度低的窄馏分中。焦化轻蜡油回炼加氢柴油窄馏分油后,加氢裂化产物65~175 ℃馏分收率增加,>175 ℃馏分收率均降低。由于窄馏分油中的烃类组成不同,所得加氢裂化产物性质有所差异。掺炼富含环烷烃与芳烃的窄馏分油所得65~175 ℃馏分芳潜值最高,掺炼链烷烃窄馏分油所得>175 ℃馏分的十六烷值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煤液化中油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 ℃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 ℃时,40 min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烷烃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环烷烃含量变化不大;芳烃含量逐渐增加,440 ℃时,30 min出现最大值82.65%,其中单环芳烃逐渐增加,而双环和多环芳烃逐渐减少;极性物含量逐渐减小;产物中气态烃类在低于400 ℃时,随温度增加,CH4含量逐渐减少,C2H6和C3H8含量逐渐增大,在高于该温度时有C4H10出现,但气态烃产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新疆伊犁煤与新疆陆梁常压渣油在不同条件下对共处理转化率、油气产率的影响变化规律,并对共处理中煤油之间协同作用进行阐述。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气气氛的环境中,煤油质量比为1∶2时,油气产率最大为77.63%,与其他地区煤油共处理结果对比,新疆伊犁煤和新疆陆粱常压渣油的效果更好,适合于煤油共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Pro/II软件模拟乙烯装置急冷系统,采用 SRK状态方程作为整个系统的热力学计算方法,用混合组分法确定石油馏分的组成.根据急冷系统石油馏分的实沸点曲线和密度曲线选择烷烃、环烷烃和芳烃,采用Riaiz关联式确定急冷系统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从而确定了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含量.对于沸点高于450℃的馏分,仍采用虚拟组分法计算石油馏分的性质.模拟计算结果与标定值符合较好,表明此方法可以作为急冷系统的一种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对比了煤直接液化油的汽油和柴油馏分与石油基汽油和柴油馏分杂原子含量和族组分的差异,指出煤直接液化油中氮和芳烃含量高,需要经过苛刻的加工改质,才能作为车用内燃机燃料使用。介绍了煤液化粗油提质加工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油品加氢催化剂和不同馏分产物的加氢提质工艺,展望了该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新疆东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对新疆东疆褐煤进行煤质与组成分析,以新疆东疆褐煤与加氢溶剂为原料,在500 m L搅拌式高压釜中进行加氢液化的过程调控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停留时间对氢耗率、气产率、转化率、油产率、沥青质产率的影响规律,探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液化性能及各类产物分布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0. 01 t/d连续试验的验证,并深入解析了液化初级油品的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东疆褐煤液化活性组分高达90%,具有高挥发分和高H/C原子比的煤质特征,在反应温度430℃,反应压力15 MPa和60 min的缓和反应条件下,煤的转化率高达94%,油产率57%,依然呈现出与传统反应条件(反应温度450℃,反应压力17 MPa,反应时间60min)相当的反应性能和液化效果,是一种适宜直接加氢液化的优质原料,反应条件的缓和使反应器温控更加平稳,有利于降低大型液化设备的能耗。过程调控表明,反应温度升至430℃,有效促进了煤和沥青质向油和气的转化,导致转化率和油产率增加;高氢压有利于氢气在液化体系中的溶解,有利于稳定自由基碎片,增强了沥青质中稠环芳烃加氢向小分子的转化; 30 min新疆东疆褐煤已呈现出良好的液化效果和反应性能,时间延长至90 min,铁系催化剂的活性相Fe7S8在加氢液化反应过程中逐渐转变为Fe9S10,甚至是FeS等非活性态,催化能力明显降低,引发了沥青质的缩聚反应,导致沥青质产率升高,转化率和油产率下降。0. 01 t/d新疆东疆褐煤连续试验获得的直接加氢液化初级油保留了煤的一些结构组成特征,具有高密度、高芳烃、高氮低硫的特点,220℃馏分油20℃密度为851. 2 kg/m~3,220~350℃馏分油20℃密度为953. 5 kg/m-3,2种馏分初级油的主要组成为单环芳烃,均为60%左右,这是由多环芳烃易加氢生成单环芳烃,而单环芳烃加氢或开环反应较为困难所致。220℃馏分油氮含量为2 500×10~(-6),220~350℃馏分油氮含量为4 800×10~(-6),均比各自的硫含量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在滴流床反应器装置上,采用3822催化剂对天祝煤MRF工艺热解焦油210℃~360℃馏分进行了加氢处理,考察了加氢处理工艺条件对加氢脱氮和芳烃加氢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根据加氢产品性能数据发现,加氢脱氮反应宏观动力学可用假一级反应模型表示,总芳烃和多环芳烃加氢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拓宽乙烯裂解原料并合理利用甲醇制丙烯(MTP)副产汽油资源,分析了Lurgi MTP工艺副产汽油馏分的组成;并在小型固定床实验装置上研究了IBP~99℃轻组分在ZSM-5分子筛上催化裂解制低碳烯性能。结果表明,MTP汽油组成呈现芳烃含量高,正构烷烃含量低的特点,主要碳数分布为C6-C9。芳烃组以二甲苯为主,含量达到22.89%,其次为三甲苯,尤其1,2,4-三甲苯(1,2,4-TMB),含量达到8.07%,与传统汽油组成差异较大,但可分级利用。在600℃下时,轻组分裂解产物中丙烯产率最高达到30.59%,比乙烯产率高5.82%;而在625℃下,产物中乙烯产率最高达31.5%,比丙烯产率高6.13%,双烯产率最高达56.87%。由此可见,MTP汽油中轻组分是较好的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裂化汽油窄馏分辛烷值与烃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有军  曹祖宾 《当代化工》2006,35(5):371-375,385
利用高分辩率气相色谱,对石油一厂混合蜡油掺渣油催化裂化汽油窄馏分辛烷值分布与烃类组成进行了分析,掌握其单体烃分布与各窄馏分族组成分布规律,了解其窄馏分辛烷值的变化情况,为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研制和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与废塑料共催化快速热解是制取轻质芳烃的重要途径。 采用不同种类的分子筛催化剂,首先研究了分子筛种类对杨木、生物质三组分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单独催化快速热解轻质芳烃产率的影响,其次研究了生物质三组分与LDPE在共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杨木、生物质三组分和LDPE单独催化快速热解时,HZSM-5(25)催化剂体现出最高的轻质芳烃产率;在杨木和LDPE共催化快速热解时,随着LDPE质量的增加,轻质芳烃的产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生物质三组分和LDPE共催化快速热解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解的呋喃类中间产物与LDPE热解的轻烯烃中间产物易发生“双烯合成”反应,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催化作用,促进轻质芳烃的生成,而木质素则抑制轻质芳烃生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以胜利/中东混合VGO为原料,采用单段加氢精制工艺路线,对混合VGO进行加氢精制。在固定氢油比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对加氢精制生成油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高于350℃生成油中的烃族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芳烃的饱和程度增加,多环烷烃含量减少,链烷烃逐渐升高;压力升高,芳烃饱和程度增加,环烷烃含量增加,链烷烃含量变化较小;空速降低,芳烃饱和程度增加,环烷烃含量逐渐增加,链烷烃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工业Ni-Mo/Al2O3-HZSM-5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对催化裂化(FCC)汽油临氢改质过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改质后的FCC汽油烃类组成的影响,分析了汽油中不同烃类的转化性能。结果表明,氢油比对产物组成影响不大,高温、低压、低空速有利于增加芳烃的选择性,低温、高压、高空速则有利于增加异构烷烃的选择性;临氢改质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明显降低,芳烃和异构烷烃含量增加,因而产品汽油的辛烷值基本保持不变;全馏分、轻馏分和重馏分FCC汽油临氢改质实验结果表明,烯烃含量较高的轻馏分具有更高的转化活性;在FCC汽油临氢改质过程中,同碳数的端烯烃反应活性高于内烯烃,直链烯烃的反应活性高于支链烯烃。  相似文献   

16.
陈治平  徐建  石冈  范煜  鲍晓军 《化工学报》2014,65(7):2751-2760
采用工业Ni-Mo/Al2O3-HZSM-5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对催化裂化(FCC)汽油临氢改质过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氢油体积比对改质后的FCC汽油烃类组成的影响,分析了汽油中不同烃类的转化性能。结果表明,氢油比对产物组成影响不大,高温、低压、低空速有利于增加芳烃的选择性,低温、高压、高空速则有利于增加异构烷烃的选择性;临氢改质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明显降低,芳烃和异构烷烃含量增加,因而产品汽油的辛烷值基本保持不变;全馏分、轻馏分和重馏分FCC汽油临氢改质实验结果表明,烯烃含量较高的轻馏分具有更高的转化活性;在FCC汽油临氢改质过程中,同碳数的端烯烃反应活性高于内烯烃,直链烯烃的反应活性高于支链烯烃。  相似文献   

17.
利用GC/MS分析了30种喷气燃料的烃族组成结果,详细确定了每种燃料的链烷烃、一环环烷烃、二环环烷烃、三环环烷烃、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等组成。根据ASTM D2887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喷气燃料的馏程。根据其烃族组成和馏程建立了一种燃料氢含量的估算方法,并对该估算方法的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烃族组成及模拟蒸馏中沸点的数据估算氢含量的方法与元素分析法测定结果一致,可利用该方法对喷气燃料氢含量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我国不同地区渣油加氢反应的性能,分别选取绥中的36-1常压渣油、塔河常压渣油、抚顺减压渣油以及胜利减压渣油在高压釜内进行加氢转化实验研究,研究不同地区的渣油原料对渣油加氢反应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管是常压渣油还是减压渣油,渣油加氢反应残渣的芳香分含量有所降低,而饱和分含量均增加;组成性质较差、密度较大、沥青质含量较高的渣油原材料的加氢反应的转化结果较好,反应后残渣的收率比较低,但同时焦炭产率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煤焦油作为煤油共处理溶剂的反应效果,以高温煤焦油为对象,利用1H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表征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结构变化,计算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的平均分子式和平均结构参数。通过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与煤的共处理试验,研究高温煤焦油加氢后结构变化对供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平均结构变化明显,加氢使部分芳环被取代,侧链发生断裂,芳烃加氢饱和形成氢化芳烃或发生开环反应形成其他脂肪结构,芳香氢HA含量由0.743下降到0.605,Hα、Hβ和Hγ分别提高0.109、0.022和0.705,加氢后高温煤焦油PDQI指数提高0.68,供氢效果明显改善,原料转化率、油收率分别提高1.24%和3.92%,沥青烯、前沥青烯产率下降2.25%,产物组成一环至四环化合物分别增加0.79%、0.53%、2.97%和0.83%,H/C原子比由0.99提高至1.03。说明加氢后焦油用于煤油共处理反应,促进了共处理反应重质产物向轻质产物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CANME正在开发一种工艺,在煤液化的同时使沥青、重油或石渣油提质。这种共处理的原理与直接加氢液化工艺相似,由外部提供沥青或其它溶剂代替由煤获得的再循环油。另一方面,共处理也可以看做是CANMET加氢裂解工艺的发展,在加氢裂解的供料里使用大得多的煤浓度。最终结果是把煤液化和重油加氢裂解工艺结合成单程工艺。CANMET合成燃料试验室使用了小型连续共处理装置,用Alberta的Forestburg次烟煤C和Cold Lake真空渣油作溶剂来试验这种概念的可行性。也用蒽油溶剂处理相同的煤,对共处理和液化的产品质量和产率进行直接的试验比较。在宽的操作范围内,采用改变主要工艺参数,包括单一的溶剂加氢裂解的基本情况,来研究共处理的特点。观察了一些有意义的趋势,特别是关于煤浆供料里煤浓度的影响。讨论了这些结果,包括共处理过程中煤——溶剂可能产生最佳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