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过渡期水火电联合优化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由传统调度方式向电力市场运营方式转变的过渡时期,根据“充分利用水电资源,实现‘三公'调度”的原则,研究了水火电联合优化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出将水电和火电看做2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托的子系统。研究成果已在福建电网实际运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电、火电一体化运营管理的理念,分析了水电、火电一体化运营管理实施的可行性。综合考虑电网需求、流域来水、电煤市场等因素,提出了水电、火电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思路。对于合理调度水电、火电各自的发电时机和发电量权重,避免同一公司水电、火电之间出现相互制约,提高水电的水能利用率和降低火电的燃料成本,实现水电、火电运营的最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力发电机组具有负荷调节、跟踪,以及快速启动等方面的良好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将水电系统与火电系统互连,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介绍水电系统与火电系统互连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火电联合调峰情况下,以弃水电量最小为原则的电力电量平衡计算未考虑火电站的经济运行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角度出发,以火电站运行煤耗成本与水电站弃水电量机会损失成本之和为系统总成本,建立了总成本最小的电力电量平衡优化模型。模型求解方面,考虑到机组组合优化和经济负荷分配问题的求解难度,采用了双层嵌套寻优算法,外层采用枚举法进行机组组合遍历寻优,内层采用等微增率法进行煤耗最小寻优。以云南省滇中区域电网典型日平衡计算为例,分别按照总成本最小模型和弃水电量最小模型计算了水火电调峰运行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前者虽然弃水电量机会损失大于后者,但火电煤耗成本远小于后者,系统总成本更小。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电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水、火电装机各半(水电占48.7%,火电占51.3%),其中水电综合效益尤为显著,除便于系统调峰调频及事故备用,而且水电设备的利用小时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电发电效益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电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电网效益和发电效益。根据电力工业部历年统计资料 ,提出了水电发电效益初步定量分析计算原则和方法 ,依此计算了全国电力部财务核算口径 1980~ 1996年共 17a的历年水电、火电售电成本和售电利润。计算结果认为 :电力工业部口径水电以 15 3%的发电量 ,为电网创造了 5 7%的售电利润 ;火电发电单位成本约为水电的 3 3倍 ;火电售电单位成本约为水电的 2 6 5倍 ;水电售电单位利润平均是火电的 7 6倍 ;水电平均成本利润率是火电的 2 0倍 ,水力发电发电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电网多年来摸索积累的水电经济调度综合策略进行了全面总结及整理,从厂内经济调度、水库计划消落、基于气象水情预报的洪前预泄腾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汛末优化蓄水、梯级联合调控及水火电联合优化等方面展开了分析.对策略方案编制、实施步骤、适用时期以及相应成效进行了系统归纳,为水电经济调度迈向规范化、流程化提供参考.同时,结合广西水电特点提出经济调度远景建议和深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邱忠恩 《人民长江》1991,22(9):32-35
本文分析了水电、火电、核电在开发方式、综合利用效益、输电距离、对环境间影响、运行特性等方面的不同经济特点,根据这些特性,认为进行水、火、核电比较不能只简单根据电站本身或其他某一方面的投资和工期进行评价;而应该从电力生产全过程,包括一次能源的开采和运输、发电(由一次能源转换为二次能源)、送电等三个主要环节,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综合比较,并合理计算水电、火电、核电在综合利用效益和运行上的差异.从电力生产全过程综合比较,水电、火电、核电的控制工期基本相同;投资水电最少,核电最多,火电居中;年运行费用水电最少,火电最多,核电居中.  相似文献   

9.
沈磊 《水力发电》2000,(4):7-8,15
水电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电网效益和发电效益。根据电力工业部历年统计资料,提出了水电发电效益初步定量分析计算原则和方法,依此计算了全国电力部财务核算口径1980~1996年共17a的历年水电、火电售电成本和售电利润。计算结果认为:电力工业部门口径水电以15.3%的发电量,为电网创造了57%的售电利润;火电发电单位成本约为水电的3.3倍;火电售电单位成本约为水电的2.65倍;水电售电单位利润平均是火电的  相似文献   

10.
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对电量和容量的需求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电网的容量和电量一样具有效益和价值。由于水电在电网调峰中比火电有经济、快速等优点,所以在电网中多用水电调峰,由此也就存在着火、水电效益和价值评定问题。本文采用先计算出系统发电端总收入,按水、火电供电量比例划分出系统端水电总收入,然后再分解出水电电量总收入和容量总收入的办法,计算水电电量价值和容量价值,并给出算例,可做为水电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和确定容量单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具体水电站厂用电系统为例,介绍了具有优先级厂用电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控制方式,同时以备自投方案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为出发点提出了对厂用电一次接线进行部分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电网调峰填谷等需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已势在必行。为更好地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改善供电质量,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用抽水蓄能电站与火电、核电、风电厂或常规水电站联合开发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内陆核电液态流出物排放口型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态流出物排放方式优化是内陆核电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国内某内陆核电厂址液态流出物排放口型式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初始稀释度,降低液态流出物排放对环境水体的影响。选取CORMIX软件作为优化工具,采用河道实体模型试验近区稀释度测量结果对CORMIX断面概化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单喷口和多喷口排放的出流水平方位角、垂向仰角、出流流速,多喷口间距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各参数适宜的取值范围。研究表明,本厂址水深有限,采用水平深层排放加强垂向掺混能获得更好稀释效果,同等环境流速、水深,采用相同的排放仰角、排放流速和排放位置等设计参数,多喷口排放型式稀释效果优于单喷口。本文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和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抽水蓄能电站的电量效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挺  张平 《水力发电》2001,1(1):14-16
在评价抽水蓄能电站电量效益时,不能简单地说是用4kW.h电量换了3kW.h的电量;低谷抽水用电实际是充分利用核燃料,减少水电弃水,不增加火电成本而增发的电量,因此抽水蓄能电站的电量效益应是其在尖峰时提供的峰荷电量。在计算电价时,应按有无抽水蓄能电站时电力系统平均电价做比较。与替代方案比较,兴建抽水蓄能电站是降低系统平均电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查显顺  喻飞  张涛  张野 《人民长江》2016,47(4):33-36
与地面核电厂相比,地下核电厂的通风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以阶地平埋式地下核电厂为例,介绍了地下核岛通风系统的设计思路、工艺流程及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将核岛深埋于山体内的地下核电厂在通风系统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相应对策,如将排风烟囱和新风井按较高抗震烈度设计、增设备用电源等。可为地下核电厂工程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析水电厂上网电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电侧市场环境下,快速合理地测算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是十分必要的。简要介绍了两部制上网电价,分析电价测算时涉及的主要因素,研究应采取的竞价策略。以湖南某水电站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以太网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以太网冗余性、开放性、扩展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工业以太网在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太网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厂用电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降低厂用电率的措施,供火力发电厂降低厂用电率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已投运电厂在设计时未考虑脱硫保安电负荷与电源引接,因此,在脱硫改造时,脱硫保安电源设计存在很多难点。通过对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2×330MW机组烟气脱硫保安电源设计优化过程的分析,为已投运电厂脱硫改造时保安电源的设计提供了思路,该解决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方式和电网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文革 《水力发电》2002,(4):57-58,63
用计算机模拟法建立模拟模型,对选定的系统进行生产模拟,统计计算出电网系统投入不同抽水蓄能容量时所发生的系统运行总燃料费用(包括抽水蓄能电站的抽水费)和系统的负荷缺电力时间概率(LOLP)等指标。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不同系统在投入不同容量抽水蓄能机组和采取不同运行方式的情况下,其运行总燃料费用的边际成本和LOLP的边际值的变化规律,并且对电网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为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和投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促使我国电源结构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