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较长时间小区试验,对水稻3种灌溉方法的产量、用水量、水分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薄露灌溉、习惯灌溉相比,早稻分别增产651,990 kg/hm2,增产率为10.3%、16.5%;晚稻分别增产717,1 175 kg/hm2,增产率为9.9%、17.4%。同时,灌溉水量早稻分别节水830,3 150 m3/hm2,节水率为46%、69%;晚稻分别节水1 410,2 955 m3/hm2,节水率为58%、74%。无水层灌溉早稻、晚稻水分生产率分别为2.67,2.94 kg/m3,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 6~ 1998年 ,在山东省的 3个灌溉试验站 ,对冬小麦、秋玉米进行了控制灌溉试验 ,对农作物的多个生育阶段 ,按高产的要求 ,分别给予适时、适量的灌溉水 ,来控制作物不同生长期的根层土壤含水量 ,从而控制作物不同生长期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培植农作物的“丰产群体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高产理想株型” ,适当降低无效的蒸腾量 ,使农作物能在高产的基础上再增产 .该项控制灌溉技术获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灌溉水的生产效率超过了 10kg/m3,产量超过了 8t/hm2 .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小区试验对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从返青期至成熟期,常规灌溉平均每亩用水224.03 m3;控制灌溉平均每亩用水82.88 m3,比常规灌溉每亩节水141.15 m3;节水灌溉平均每亩用水163.29m3,比常规灌溉每亩节水60.74m3;产量方面,控制灌溉的实际产量最高,为670.27kg/亩,比常规灌溉增产6.81%;  相似文献   

4.
宁夏半干旱区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宁夏半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宁夏扬黄灌区规模推广玉米大田滴灌缺乏相关滴灌灌溉制度的突出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与示范区技术应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玉米裸地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在综合分析玉米生育期灌溉定额、土壤含水率变化、耗水量、作物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玉米生育期滴灌11~12次、灌水定额300~450 m3/hm~2,灌溉定额4 200~4 425 m3/hm~2的滴灌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田滴灌目标产量15 00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达到3.0 kg/m3,玉米滴灌较大田畦灌可提高经济效益3 735元/hm~2,同时节水1 800 m3/hm~2、节水30%以上。  相似文献   

5.
试验数据表明,寒地稻田覆膜处理比常规灌溉节省泡田定额405m3/hm2减少灌溉定额3600m3/hm2日增地温1.5-2.0℃,在生育期内降雨分布合理的丰水年份,生育期无需灌水。增产稻谷260.5kg/hm2,纯增收60.2元。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抗虫害、抗草荒、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晋祠水稻的种植面积、口感和品质均有所下降,为了挽救晋祠大米的品牌和口碑,利用当下有限的晋祠泉水进行晋祠水稻的节水灌溉试验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浅-湿-晒、控制灌溉、常规灌溉三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湿-晒处理的各项田间农艺性状指标,除株高外,均优于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浅-湿-晒、控制灌溉、常规灌溉处理生育期的耗水量分别为10 040 m3/hm2,7 790 m3/hm2,12 485 m3/hm2;浅-湿-晒、控制灌溉、常规灌溉处理生育期的水分生产率分别是0.795 kg/m3,0.793 kg/m3,0.596 kg/m3。通过节水灌溉试验,为当地水稻灌溉定额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垄植玉米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节水高效技术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勤沙漠绿洲灌区干旱缺水,“带田”类立体种植形式,使得灌区水资源严重超采。压缩“带田”,扩种玉米,推广控制性隔沟交管灌溉技术,是灌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初步研究成果,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实为一种节水高效灌溉技术,采用垄植沟灌、足墒播种、地膜覆盖、交替灌溉等综合技术,全生育期只需灌水2100m3/hm2,只有其他作物或灌溉方式的30%~70%,水效益2.9kg/m3以上,是其他作物的1.3~2.2倍。  相似文献   

8.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水资源短缺,灌溉面积小,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制约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和粮食产量增长,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建平县灌溉试验站与辽宁省水科院合作在2009—2011年连续3 a做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在灌溉制度、农业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大垄双行不同密度下滴灌对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垄双行膜下种植是玉米种植方式的一次革命,具有低能耗、高节水的特征,比其它方式灌溉技术节水60%以上,而且增加了种植的密度,再配以膜下滴灌措施又可以达到节水增产效果。最高较传统种植增产5 610 kg/hm2,纯收益增加10 098元/hm2。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已被推广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这项技术为该县节水灌溉技术探索一条新路,使农业缺水严重问题得到缓解,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的研究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萱  顾承志 《治淮》1992,(3):35-36
淠史杭灌区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小麦、油菜等,水田占耕地面积的72%。在各种作物中水稻增产潜力最大,但耗水量及灌溉定额也最大。所以水稻节水、增产是这里农业节水增产的关键。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是通过多年对比试验、调查和和推广中筛选总结出来的节水增产的新灌溉技术。一、浅湿间歇灌溉方案的处理设计一般情况下掌握浅水灌溉,按不同发育阶段灌水深度为20~50毫米,让其自然落干。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赤峰市玉米膜下滴灌工程试验、推广资料及其工程投资情况,以赤峰市常种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与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赤峰市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及其投入成本,总结赤峰市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技术及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赤峰市玉米膜下滴灌工程通过分水调压和辅管轮灌,亩均投资降低114元,亩均节水110~140 m3、亩均增产230~260 kg,单方水粮食(玉米)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9~4.1 kg/m3提高到10.33~13.9 kg/m3,可为同类地区推广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水足迹量化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世坤  王玉宝  刘静  吴普特 《水利学报》2016,47(9):1115-1124
明确作物消耗单位水量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差异对于引导节水型膳食结构和农业种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水足迹为进行上述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指标。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在量化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重量、能量和蛋白质水足迹的基础上,评价了各作物间及区域间三种水足迹的差异性,探讨了粮食作物消费结构调整对生产端水资源消耗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作物生产水足迹差异显著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作物重量水足迹均较低,表明上述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5种粮食作物中,玉米和小麦具有较低的能量水足迹,而大豆具有较低的蛋白质水足迹,表明在耗水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和小麦较其他作物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大豆能提供更多的蛋白质;不同粮食作物消费结构下的农业用水差异显著,通过调整作物消费结构,可以达到显著的节水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未来粮食生产水危机提供一个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江苏省播种面积最大的6种农作物在2000-2010年间的水足迹进行计算,并分析各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特点以及灰水足迹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6种农作物生产消耗的蓝水和绿水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江苏省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在逐年提高。6种农作物的绿水足迹占比为61.88%~88.17%,绿水在当地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苏省6种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生产的水足迹之和占比为84.15%;单位质量棉花生产水足迹最大,其产生的灰水足迹也最大;单位质量小麦生产的水足迹是稻谷的近两倍,单位质量小麦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也明显大于水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塔里木盆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水资源压力相对较大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缓解研究区水资源压力的方法,利用研究区5个行政区域2001—2015年的气候、农业及水文数据,基于水足迹理论对研究区作物生产用水量及水资源压力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作物种植结构呈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种植规模逐年增长;不同作物的生产水足迹(WF_(pro))在时空序列上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各地区WF_(pro)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克州的综合WF_(pro)多年均值最高,为2.43 m~3/kg,喀什综合WF_(pro)最低,为1.42 m~3/kg。研究区农业生产依赖蓝水资源,蓝水比例为88.3%左右,蓝水资源压力较大,2004年后均表现为"严重短缺",多年平均蓝水资源压力指数(β_(crop-blue))为0.59;阿克苏和喀什两个地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β_(crop))分别为0.89和0.76,是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压力最大的两个地区,用水矛盾最为突出。因此,未来应通过适当降低红枣、棉花等高耗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等方式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均衡调整地区间蓝水资源分配,以减轻研究区的农业生产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京津冀地区(2个直辖市、11个地级市)气象及农业基础数据,采用彭曼公式与CROPWAT软件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分析了2014年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结果表明:小麦在整个生长期需水量主要以蓝水足迹为主,玉米在整个生长期主要以绿水足迹为主;2014年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总的生产水足迹为437.03×108m3,其中绿水足迹为137.71×108m3,蓝水足迹为176.03×108m3,灰水足迹为123.30×108m3;从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总的生产水足迹空间格局上来看,沧州、保定、邯郸和石家庄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较大,是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5.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针对张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在开展灌溉输配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灌溉制度、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配置技术等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和推广适宜当地大田粮食作物、大田高收益经济作物和设施高效益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各类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中采用不同的主体节水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推广方式,技术集成模式推广中需要考虑和探索解决适用规模、节水灌溉技术选用准则、推广应用方式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灌溉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降水条件和作物品种所得出的不同水文年的灌溉工程经济效益分摊系数 ,推算出北京市194 9年以来的灌溉工程经济效益为 310 .0 3亿元 ;指出节水灌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确定万元GDP取水量定额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福兴  耿雷华  陈晓燕 《水利学报》2004,35(8):0119-0122
万元GDP取水量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宏观指标。本文提出用指数模型预测法和年下降率模型预测法预测城市取水量,并以上海为例,建立了上海市不同行业万元GDP取水量预测模型,计算出上海未来不同水平年万元GDP取水量的预测值。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城市比较,以及对未来不同水平年取水量估算与上海市供水规划预测成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上海市未来不同水平年、不同行业的万元GDP取水量定额。最后对确定的万元GDP取水量定额进行了评价,说明本文提出的预测、分析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农田根层土壤水循环的计算机模型-ISAREG.这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可模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也可用以制订多种供水限制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用望都灌溉试验站的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依据馆陶县世行节水灌溉项目和GEF海河项目的测定数据,对项目区和对照区的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ET值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在缺水区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采用节水灌溉、保水保墒等措施来有效减少ET值;减少水的无效蒸发,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戴清  傅建国 《中国水利》2009,(11):17-19
通过对滨州小开河引黄灌区近10年农业规模效益发展及成本组成变化的分析,认为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农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为播种面积扩大、单产产量提高、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量、产值快速增长及净利润的提高。但工程建成后,灌区农业效益增长的速度低于成本投入的增长速度,农业净利润的增长速度缓慢甚至个别作物净利润反而下降。农业成本中.水电成本仅为8%左右.粮棉水电成本占农业水电成本的八成左右,果树水电成本偏低、利润率偏大。建议对水电成本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效益好的作物水电成本比重,降低粮棉水电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