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检测皖南烟田土传病害的分布,2011-2012年从皖南烟区烟田共采集土样51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烟田土壤进行了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检测。结果显示,烟田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根黑腐病菌和青枯病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9.6%、41.2%和56.9%,3种烟草土传病原菌在皖南烟区多数烟田均有分布,其中青枯病菌检出率最高。本研究证明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土传病原菌的可能性,生产上可为烟草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烟草黑胫病菌研究进展(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烟草黑胫病菌抗甲霜灵菌株群体动态及抗性水平 ,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抗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 ,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性作用方式 ,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稳定性 ,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策略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RAPD、RFLP、ELISA技术在烟草黑胫病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烟草黑胫病菌毒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烤烟不同间作对烟草黑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选择适宜的烤烟间作防控烟草黑胫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间作花生、黑麦草、大蒜对土壤烟草黑胫病菌数量、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不同间作的土壤烟草黑胫病菌数量和病情指数趋势相同,均表现为烤烟间作大蒜<烤烟间作黑麦草<烤烟间作花生<烤烟单作,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表现为烤烟间作大蒜>烤烟间作黑麦草>烤烟间作花生。烤烟间作大蒜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显著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菌株资源,有效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烟草黑胫病,在烟草黑胫病发病严重地块的健株根际周围选取土壤样品300份,通过喷施病原指示菌快速初筛、平板对峙培养复筛等方法获得了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XF10。该菌株菌落为圆形,表面光滑凸起,边缘整齐,可产生橙色色素。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观察、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假单孢菌属的多个绿针假单胞菌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为假单孢菌属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XF10菌株的菌液以及胞外代谢产物粗提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且该菌株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6%。  相似文献   

5.
正1红花大金元品种抗黑胫病定向改良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烟草基因组序列图谱和遗传连锁图谱(图1),对烟草抗黑胫病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开发了用于抗黑胫病和背景选择的分子标记(图2),经四代回交、全基因组范围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表型鉴定,获得了高抗黑胫病的改良红花大金元新品系(图3),2016年8月1日通过了国家局科技司和中国烟叶公司共同组织的田间鉴评(图4)。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前作大蒜防控烟草病害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作大蒜不同种植行距(20cm,15cm,10cm和5cm)对土壤烟草黑胫病菌数量和后作烤烟黑胫病病情指数及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作大蒜种植行距的减小,土壤烟草黑胫病菌数量减少,与空闲对照相比,前作大蒜显著减轻后作烤烟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提高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前作大蒜种植行距10cm对后作烤烟黑胫病的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采用平板涂布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青霉菌株(QMYCS-2),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和ITS-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马德里青霉菌(Penicillium madriti)。QMYCS-2菌株与黑胫病菌对峙培养抑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71.76%。选取5种真菌培养液培养QMYCS-2菌株,获得不同的发酵滤液,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效果最好。比较QMYCS-2菌株发酵滤液与青霉素对黑胫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发现,二者抑菌效果差异很大,前者抑制率为64.89%~100.00%,后者最高为7.33%。温室测试QMYCS-2菌株发酵滤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73.25%,与常规药剂对照甲霜灵锰锌的防效(71.50%)相近。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烟草黑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控制烟草黑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及其配比液对烟草黑胫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烟株次生代谢物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铵态氮及其混合液均可以加速烟草黑胫病游动孢子的萌发,二者混合溶液更有利于黑胫病菌丝的生长。随着溶液中铵态氮浓度的升高,烟株根系木质素、纤维素和MDA含量以及SOD、POD、PAL活性显著升高,增强了烟株的抗病性,从而使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烟株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其根系木质素、MDA含量和SOD、POD、PAL活性均极显著负相关,黑胫病发病率与纤维素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烟株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其次生代谢物密切相关,铵态氮可以显著降低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但硝态氮和铵态氮最适配比及田间抗病效果还需进行大量相关田间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明确江西烟区烟草黑胫病菌的生理小种及其分布,在江西省主要烟区采集烟草黑胫病病株样品80个,从中分离纯化出28个烟草黑胫病菌株。采用游动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鉴别寄主和TTZ培养基颜色反应两种方法鉴定其生理小种类型。结果表明,28个菌株对烟草品种L8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对N.nesophila无致病力,在TTZ培养基中皆呈现红色反应,表明其皆为1号生理小种。推测江西烟区烟草黑胫病为害病原菌主要为烟草黑胫病菌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进行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块茎基部创伤接种法鉴定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的致病力。根据黑胫病菌菌株接种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202后的AUDPC (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数值进行了聚类分析,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划分为I、Ⅱ、Ⅲ 3种致病型。3种致病型病原菌没有表现出典型的强、中、弱致病特性。7个抗性烟草品种对不同致病型黑胫病菌表现出抗性差异,革新3号对3种致病型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拮抗烟草疫霉菌的木霉菌株筛选鉴定及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从河南省各烟区烟草根茎类病害发生较重烟田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疑似木霉菌28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菌株XYPQ-1、ZMD-1和XYLS-5对烟草疫霉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5 d后抑菌率达90%以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将其鉴定为绿木霉菌(Trichoderma virens)、拟康宁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近渐绿木霉菌(Trichoderma paraviridescens)。对其代谢物抑菌活性及防病促生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均对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XYLS-5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后5 d,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抑菌率分别达61.71%和100.00%。3种木霉菌对烟草黑胫病均具有较好的室内防效,其中XYLS-5的防效最高,达80%以上,且具有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作用,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拮抗菌加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两种烟草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的现状,利用生防真菌棘孢木霉MX菌株和产紫青霉Q2菌株分别与植物诱抗剂氨基寡糖素进行组合,在盆栽条件下测定了其分别在两种病害胁迫下的抗病效果。结果表明,产紫青霉Q2和棘孢木霉MX对烟草黑胫病菌和根黑腐病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发酵滤液能有效抑制两种病原菌的生长,与氨基寡糖素组合后能够更好地促进烟草幼苗的生长,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65%以上,能显著提高发病烟草中防御酶PAL、SOD、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申嗪霉素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的毒力,并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药效试验明确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防效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沂水烟区黑胫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31和0.35 μg/mL。室内防效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15 g a.i./hm2)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84.37%,显著高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6.33%)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55%),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防效基本一致,在冕宁和诸城两地1%申嗪霉素田间防效分别为90.49%和82.9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霜灵(71.89%,38.87%)和烯酰吗啉(78.42%,69.01%)。除此之外,申嗪霉素较甲霜灵和烯酰吗啉在提高株高、茎粗、有效叶片数及光合速率等指标效果更好。可见,申嗪霉素是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有效制剂,可作为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烟草疫霉菌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菌株,本研究从烟草黑胫病病圃地采集健康烟株的根际土样,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8株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其中编号为LB-9的菌株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效果稳定,抑菌率为60.6%,且抑菌谱广,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后将该菌株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初步探究了多粘芽孢杆菌LB-9的最适发酵条件,明确了LB-9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最适发酵温度、最适发酵时间和最适发酵初始pH值,对其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  黑胫病为烟草常见土传病害,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土壤中的病原菌便会侵染烟株导致发病。  目的  研究感染黑胫病前后烟株根际土壤、发病茎秆以及病健交界茎秆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方法  以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和茎秆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扩增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结果  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较健康烟株丰富度增加,但多样性略有降低;发病烟株茎秆发病部位和病健交界部位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较健康烟株均有增加,发病茎秆病健交界部位增幅显著。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以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为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且在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中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性差异。茎秆样品中变形菌门与蓝细菌门为优势菌门,病健交界茎秆中2者的相对丰度与健康茎秆和发病茎秆存在显著性差异。属水平上,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中主要菌属为Candidatus_sol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所有茎秆样品中优势菌属为蓝细菌(norank_c_Cyanobacteria)和劳尔氏菌属(Ralstonia),病健交界茎秆中蓝细菌相对丰度与健康茎秆和发病茎秆差异显著。  结论  感染黑胫病后烟株各部位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青枯病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表明烟草黑胫病与青枯病存在混合发生的情况。因此在对烟草黑胫病防治的同时也需加强青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更多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拮抗真菌,从烟草黑胫病发病烟株根际土壤分离20株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发现菌株ZP2-1、ZP2-3、ZP2-4、GZ3、GZ7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ZP2-1为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ZP2-3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ZP2-4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GZ3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GZ7为红棕肉座菌(Hypocre rufa)。ZP2-4具有较强分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能力且固体发酵产孢能力显著(p<0.01)高于其余4株菌。ZP2-1、GZ3、ZP2-4固态发酵产物纤维素酶活性相当且显著(p<0.01)高于ZP2-3和GZ7。田间试验结果显示,ZP2-1、GZ3、ZP2-4对烟草黑胫病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59.50%、61.82%、85.00%。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病害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对河南省11个烟叶产区烟草根茎类病害进行了普查,采集644份典型病害样本,通过综合形态学特性分析、分子鉴定及致病力测定对分离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的平均检出率最高,占52.60%,其次是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相似文献   

18.
为减轻化学药剂防治烟草疫霉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通过琼脂糖扩散法筛选抗性木霉并构建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Tpb55共培养体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种间互作防治烟草疫霉的效果,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共培养体系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木霉HG1具有良好的抗烟草疫霉活性,与枯草芽孢杆菌Tpb55的共培养体系如下:HG1(106CFU/mL)接种量为2%,与Tpb55(106CFU/mL)接种比例为10:1,采用序列共培养方式,即先接种HG1,24h后接种Tpb55。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木糖10 g/L,蛋白胨和酵母粉(质量比为2:1)5g/L;最佳发酵为温度25℃,初始pH7.5,转速140r/min。共培养发酵液盆栽防病效果显著优于单培养,防治效果达到74.72%。该体系发酵后能够明显提升两株生防菌抑制烟草疫霉的活性,并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显著防病效果,为后续多菌株共发酵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