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对体育建筑的关注是本栏目的主旨,由此本栏目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作者张家臣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应本栏之邀,张总亲自撰写此文,阐释体育建筑的创作经验,在此深表感谢.--编者  相似文献   

2.
体育建筑尤其期待强烈的形态和明确的主题。文中通过对否定.生成.强化这样一个设计思维过程的梳理,来回顾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游泳馆的方案设计,并探索此类体育建筑方案设计之初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内涵·个性·形式——体育建筑形象塑造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体育建筑创作为切入点 ,通过对体育建筑内涵和个性的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体育建筑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利用空间形态特征和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5,(5)
由于政策法规导向、时代需求转变、技术平台进步及场所文化消费等多重因素的介入,后工业时代的英国体育建筑发展呈现出形态流体信息化、功能簇群复合化、技术应用立体集成化、场所设施现代化等新特点。通过分析英国后工业时代体育建筑发展流变,结合国内体育建筑设计案例,探讨我国未来体育建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位于德国柏林的THE:SQUARE^3广场项目的设计主题是生命自然·运动,它发掘并创造了未来城市中建筑与生活相关联的新的可能性。它诞生于一个体育活动密集的区域就像一个微型的“体育城市”,关注着运动与生命之间的联系。建筑本身的设计也实现了混合使用、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复杂的城市环境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体育建筑,作为建筑中功能、技术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需要长期的追踪研究与积累.近年来,伴随着快速的建设和普遍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违背体育建筑基本规律的错误设计经常重复出现,体育建筑的相关研究显得缓慢而落后.华南理工大学的体育建筑实践依托产学研平台,长期坚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奥运、亚运掀起的体育建筑热潮中屹立潮头.  相似文献   

7.
即墨体育中心作为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公共项目之一,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醒目的城市地标建筑。该文介绍了即墨体育中心设计过程的始末,从设计师的角度,结合业主所需、城市所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给出令各方满意的实施方案。建筑师以集约共享为设计出发点,采用场馆合一的设计手段达到了节地节能的良好效果,对当前的体育建筑创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是我国体育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从数量到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同凡响的方案和设计频频出现,令人目不暇接。这里仅选几例琢磨体会,以寻求新时期体育建筑发展的共同趋势。 为举办第六后全国冬季运动会,吉林市于1986年底建成了冰上运动  相似文献   

9.
体育公园的复合化趋势促使其突破原有空间界面而不断增强内外空间的互动交流,场馆与空间景观也从原来的独立空间要素发展为体育公园场所精神统一的载体。文章针对当前体育公园场所营造中存在的场馆尺度缺乏协调性、建筑景观缺少互动性、场所文脉缺乏在地性、运动空间场所感缺乏等问题,结合实际案例从场馆体量消隐、景观建筑衔接、场所文脉衍生、空间场所感营造四个角度提出当代体育公园建筑与景观“交互”设计策略,探讨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突破空间边界的场所营造思路、趋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的设计立意、总体规划、功能组织、形象创意等方面的解析,提出体育馆生态化设计的概念,并对体育馆的生态化设计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尝试,指出生态化是体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光的基本概念、表达方式,以及通过建筑实例分析来探讨光与建筑的关系,并从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在形象、建筑意境三个角度来阐述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筑》2014,(28):6-13
目前中国正处于大规模改造和建设体育建筑的时期,过分关注其城市地标意义、城市公共空间价值、商业运营盈利等方面却忽视体育建筑本质的状况经常出现,故而应回归体育建筑的本原,针对体育建筑中运动、观看、传播、以体育为中心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等主要活动进行设计,其内容包括各种专项比赛场馆和体育场地设计规范、观众体验、电视转播与照明、配套体育设施和器械设计等.本次沙龙以“回归体育建筑本原”为主题,针对当前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是增强我国居民身心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结合,构建更加科学可行的体育锻炼教学和实践体系.近年来,学界针对体育建筑营建及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展开研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以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刘志军所著《当代中国体育建筑的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基于历史发展的观点,结合自身多年一线体育建筑实践经验,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1949年至今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历程,分析了影响体育建筑发展的多重因素,从选址与城市规划、功能与运营模式、建筑造型等方面阐述当代中国体育建筑发展演变的过程和未来体育建筑可能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当代体育建筑建设历程及对体育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并聚焦体育建筑的规划属性和特点,对体育建筑的前期调研、中期规划设计、后期落地评估等链路做了详细总结,整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体育场馆的闲置难题,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但与此同时,中国现状体育用地及体育设施数量与西方国家相比远远不足,无法满足大众使用需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中国体育建筑存在的问题,重新思考体育与体育建筑的本质内涵,提出回归体育建筑本原的设计思路,强调体育建筑功能的纯粹性和差异化设计原则,倡导以市场为导向对体育建筑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5.
将建筑、声学、结构、环境和材料融入运动元素来展现体育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本工程以宁波海关文体训练中心为例,论述了体育建筑中建筑造型、建筑声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有机结合对功能和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正处于大规模改造和建设体育建筑的时期,过分关注其城市地标意义、城市公共空间价值、商业运营盈利等方面却忽视体育建筑本质的状况经常出现,故而应回归体育建筑的本原,针对体育建筑中运动、观看、传播、以体育为中心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等主要活动进行设计,其内容包括各种专项比赛场馆和体育场地设计规范、观众体验、电视转播与照明、配套体育设施和器械设计等.本次沙龙以“回归体育建筑本原”为主题,针对当前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的视角研究体育建筑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文章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功能等方面探讨了体育建筑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中、西方传统建筑中对光的不同应用为主线,从传统文化层面浅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基于此,笔者还进一步通过对现代建筑中成功范例的分析,说明了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建筑师是如何从光的角度以及建筑的深层含义上与传统文化相呼应,从而达到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并以此为例,为我们今后的建筑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经济背景下的体育建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琰  樊可 《建筑师》2008,(3):47-51
本文从当代经济语境之下体育建筑价值取向的转变出发.阐述由此带来的体育建筑功能理念的新趋势.探讨了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给体育建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体育建筑商业娱乐功能的深化与拓展对相应建筑功能理念更新的要求。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体育建筑设计理念的关键在于科学评估比赛的需要及赛后的使用.继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建筑形式以满足使用要求。在设计思维上,主要表现在内容多元化.注重赛后利用、运用临时设施以及重视经营者的参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北方城镇建筑采暖是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成为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任务. 我国北方城镇采暖建筑面积目前为88亿m2,冬季采暖能耗为1.53亿tce,是我国建筑能耗最大的组成部分.在四大类建筑能耗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住宅、公建、农村建筑),只有北方城镇建筑采暖目前的能耗与发达国家差别较小,而其他三大类能耗都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