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凯  马培华 《化肥工业》2010,37(6):30-31,34
磷酸钾是一种高养分含量的肥料,其中的磷和钾均是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长期施用不会对土壤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氯化钾与净化后的磷酸一铵共同加热反应,对Cl^-的脱除较为彻底,产物为低氯磷酸钾和氯化铵。试验表明:温度高于200℃、反应时间超过2h、氯化钾与磷酸一铵的配料质量比小于1.5时,Cl^-脱除率均在90%以上,产物中Cl^-含量低于3%(质量分数)。其中温度对Cl^-的脱除影响最大,而且较高的温度可以制备较高养分含量的磷酸钾。最佳反应条件为:净化磷酸-铵晶体取20.00g时,氯化钾10.00g,反应温度320℃,反应时间4h,所得磷酸钾总养分质量分数为88.17%,合Cl^-质量分数O.09%,Cl^-脱除率99.61%。  相似文献   

2.
湿法磷酸脱氟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王盛生 《化肥工业》1994,21(5):27-32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湿法磷酸化学脱氟过程中杂质铝氟的存在形态、活性SiO2的添加以及脱氟剂的用量诸因素对脱氟率的影响,并得出以脱氟率为指标,各影响因素为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磷酸中Al^3+含量的升高使脱氟率下降,以SiF^2-6存在的氟比以AlF^3-6存在的氟容易以钠盐脱除,活性SiO2难于将AlF^3-6.  相似文献   

3.
湿法磷酸脱氟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湿法磷酸化学脱氟过程中杂质铝氟的存在形5(SiF62-,AlF63-)、活性SiO2的添加以及脱氟剂的用量诸因素对脱氟率的影响,并得出以脱氟率为指标,各影响因素为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磷酸中Al3+含量的升高使脱氟率下降,以SiF62-存在的氟比以AlF63-存在的氟容易以钠盐脱除,活性SiO2难于将AlF63-转变为SiF62-。  相似文献   

4.
湿法磷酸脱氟试验及半水—二水法生产磷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法磷酸脱氟试验及半水-二水法生产磷酸的研究王励生,陈欣,廖华书,万先达(成都科技大学磷肥与复肥研究室)1前言70年代,为了提高磷得率和改善磷石膏质量,国外在半水-二水物法湿法磷酸方面进行过大量工作,形成几种完善的工艺流程,并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湿法磷酸的脱氟研究周贵云张允湘(四川联合大学化工系610065)湿法磷酸的脱氟净化是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关键过程。目前,湿法磷酸脱氟净化制饲料级磷酸氢钙主要有三种方法:溶剂萃取法、浓缩磷酸法、钠盐(或钾盐)脱氟——两段中和法。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6.
周刚  余林春  杜怀明 《应用化工》2014,(8):1437-1438,1441
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碳酸钠为脱氟剂,对净化湿法磷酸工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湿法磷酸脱色脱氟同步进行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1.0%湿法磷酸用量的活性炭,并添加1.1倍理论脱氟用量的Na2CO3,在50℃下反应120 min,处理后的湿法磷酸透光率达到80%以上,脱氟率也高于7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湿法磷酸反应媒循环法由氯化钾生产磷酸二氢钾的工艺条件 ,采用二次正交组合实验设计 ,对磷酸三聚氰胺与氯化钾反应过程中 ,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化钾用量、氯化钾初始浓度等诸因素的一次、二次及交互作用对五氧化二磷转化率的影响 ,得到了相应的关联方程和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侯琳琳  陈静 《应用化工》2007,36(12):1187-1189
基于湿法磷酸沉淀法脱氟工艺的反应原理,以碳酸钠为脱氟剂,硅藻土为助脱氟剂,研究了不同的碳酸钠和硅藻土用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条件下的脱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50 g含氟量为0.74%的湿法磷酸,以碳酸钠0.8 g,硅藻土0.2 g,作用时间50 min,温度30~40℃,脱氟处理后,含氟量≤0.18%,符合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标准(HG2636—94)。  相似文献   

9.
以煤灰渣、煤矸石为脱氟剂对浓缩湿法磷酸进行脱氟,研究脱氟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对脱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70℃时,按磷酸中氟质量计算110%理论用量的煤矸石加入磷酸中搅拌反应2 h,脱氟效果明显,脱氟率达到73.53%,经过真空过滤后浓缩酸中氟质量分数降低至0.18%,可满足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湿法磷酸脱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荣康 《化肥与催化》1992,(1):47-51,13
  相似文献   

11.
湿法磷酸脱色脱氟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钟本和  李军  陈亮  翁惠芬 《化肥工业》2006,33(1):31-34,53
采用贵州宏福有限公司提供的浓缩湿法磷酸进行脱色、脱氟净化研究,为后续的溶剂萃取进行预净化,从而制取高纯度磷酸。通过实验,选取了较好的脱色、脱氟剂,探讨了脱色及脱氟剂加入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磷酸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确定了适宜的脱色、脱氟条件分别为:在磷酸中添加0.5%E型粉状活性炭,于60℃脱色1 h;在搅拌转速300 r/min及50℃下,加入1.2倍计算理论量的Na2CO3脱氟2 h,磷酸的脱氟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黄美英  李军  龚海燕  陈亮 《化肥工业》2004,31(2):18-20,25
对50%P2O5湿法磷酸中硫酸根的脱除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脱硫剂、脱硫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硫酸根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磷矿和碳酸钡作脱硫剂,在70℃下经3 h反应可使磷酸中的SO42-脱除率达到98%以上,再结合溶剂萃取,可使净化酸中的SO42-含量低于100×10-6,达到工业级磷酸标准。  相似文献   

13.
氟硅酸钾(钠)在湿法磷酸中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MSMPR结晶器中系统地研究了氟硅酸钾(钠)在湿法磷酸中的结晶动力学及主要杂质F^-、Mg^2 、Fe^3 、Al^3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硫磷混酸中,Na2SiF6为八面体晶体、K2SiF6为由立方体晶体聚在一起的聚晶;SO4^2-、Mg^2 结氟硅酸钾(钠)晶体生长有促进作用,F^-的影响不明显,Fe^3 、AI^3 能抑制其生长;四种杂质共存的模拟湿法磷酸及磷矿萃取磷本台氟硅酸钾(钠)晶体生长速率、平均粒径均明显减小,形态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湿法磷酸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湿法磷酸净化的研究进展。详细地讨论了溶剂萃取法和结晶法净化湿法磷酸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活性硅对湿法磷酸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若愚  李顺芬 《化肥工业》2004,31(2):13-14,36
论述了活性SiO2对湿法磷酸生产的结晶、过滤、设备腐蚀、结垢以及净化等操作过程的影响,同时报道了用硅藻土脱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钠型硅藻土助滤剂的添加量在8.00 g/L、絮凝剂的添加量在0.10g/L左右时,湿法磷酸脱氟完全可以达到饲料级磷酸指标。  相似文献   

16.
阿子华 《化肥工业》2013,40(1):21-23
针对二水湿法磷酸装置存在的成品矿浆细度与原始矿浆细度基本一致、磷酸装置产出的石膏中不溶磷含量高、生产消耗居高不下的问题,对矿浆细度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提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矿浆细度对磷酸生产是有利的,能明显降低石膏中不溶磷含量,减少磷损失;当过150μm(100目)的矿浆质量分数提升至90%左右、过420μm(40目)在99.5%以上时,已能满足磷酸生产要求;继续提高矿浆细度对改善磷酸装置产出的石膏指标无明显改善,反而增加能耗。  相似文献   

17.
马凯  马培华 《化肥工业》2010,37(2):27-28,32
比较了曼海姆法和硫酸氢钾法的优缺点,选择了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即浓硫酸与氯化钾的投料摩尔比0.5~1.0,反应温度取160~300℃。试验结果表明:当浓硫酸与氯化钾摩尔配比为0.6,0.7和0.8,反应温度为160~300℃,反应时间2~6 h,总氯根脱除率都能达到96.5%以上,大部分试验样的第2步反应氧根脱除率可达92.0%以上,反应条件均比较温和,在工业生产上更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复合萃取剂萃取净化低浓度湿法磷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15%~21%P2O5湿法磷酸为研究对象,采用醇-酯复合萃取剂,对湿法磷酸萃取、洗涤、反萃、精制等过程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净化工艺条件为:萃取相比4:1、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0 min、硫酸加入量为湿法磷酸质量的1.5%,经过两级萃取的萃取率达到78.6%,Fe2+、SO2-4去除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9.
世界湿法磷酸供需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 《云南化工》1994,(4):21-2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湿法磷酸供需现状,并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磷酸和KCl复分解反应制备磷酸二氢钾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料液蒸发面积对提高反应速率的影响,提出了选择反应器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